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第九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docx
6页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第九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已知阴离子的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W g 阴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m - x)n mol B.W(m - x - n) molC. mol D.mol参考答案:D略2. 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递变关系中错误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从Si到Cl,最低负化合价从-4到-1参考答案:B略3. 已知四种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B>A>C>D B、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B>AC、离子半径 C3—>D—>B+>A2+ D、氢化物的稳定性 C >D 参考答案:D略4. 5.0g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收集到2.8LH2(标准状况),这种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 ( ) A.Fe和Zn B.Mg和Al C.Fe、Cu、Zn D.Mg、Fe、Cu参考答案:D略5. 下列关于铷(Rb)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ⅠA族B.在钠、钾、铷3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C.氢氧化铷是弱碱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参考答案:D考点:碱金属的性质.版权所有分析:A.铷原子中有5个电子层,位于第五周期;B.碱金属族中,从锂到铯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D.根据硝酸铷中存在的化学键判断.解答:解: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ⅠA族,故A错误;B.从锂到铯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沸点熔沸点逐渐降低,所以铷的熔点最低,故B错误;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铯位于钾的下方,所以氢氧化铯碱性强于氢氧化钾,为强碱,故C错误;D.硝酸铷中铷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所以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明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性质的相似性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6. 44gA 和 49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76gC 和一定量的气体 D,若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 则生成气体 D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 22.4L B. 11.2L C. 5.6L D. 44.8L参考答案:B【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气体D的质量,由m/M计算气体D的物质的量,由V=22.4n计算气体体积。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m(A)+m(B)=m(C)+m(D),m(D)=(44g+49g)-76g=17g,气体D的物质的量为17g/34g/mol=0.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故选B7. (7分)金属镁的制取主要有两种途径,大约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余来自于含镁丰富的矿石,比如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从不同途径获得镁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2)加入试剂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3)操作A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__4)在电炉中参加反应的n(Cl2):n(焦炭)=1: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5)上述制镁的流程中,为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参考答案:(7分)(1)(1分,、均可)(2)(2分)(不配平扣1分) (3)过滤(1分,“滤”字错不得分) (4)(2分,条件不扣分) (5)电解产生的可循环利用(用于制盐酸或者在电炉中循环反应);电炉中生成的CO可燃烧,用于提供煅烧菱镁矿所需的热量。
1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给分)略8. 以下各组物质所具有的性质依次为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A. Na、H+、H2O B. Cl2、KClO3、FeC. Na+、K、Fe2+ D. KMnO4、CO、H2O参考答案:C【详解】A项,Na元素化合价只能升高,钠只有还原性;H+化合价只能降低,H+只有氧化性;H2O中氢元素化合价可以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所以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错误;B项,Cl2中Cl元素化合价即可升高又可降低,所以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可以降低, O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所以KClO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元素化合价只能升高,Fe具有还原性;B错误;C.Na+化合价只能降低,只有氧化性;K元素化合价只能升高,K只有还原性;Fe2+化合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正确;D. KMnO4中Mn元素化合价可以降低,O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所以KMnO4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O中碳元素化合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C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H2O中氢元素化合价可以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所以H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9.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以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A.通过足量的NaOH(aq) B.通过足量的溴水 C.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H2 D.通过足量的酸性KMnO4(aq)参考答案:D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需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防止变质B.食盐水中Ca2+、SO42﹣等杂质的去除,应先加Na2CO3溶液,后加BaCl2溶液C.用四氯化碳来萃取碘水中的I2,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D.用BaCl2溶液来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2SO3样品是否变质参考答案:C【考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分析】A.氯化铁溶液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B.SO42﹣、Ca2+离子分别转化为硫酸钡、碳酸钙、沉淀而除去,以及根据不能产生新杂质的要求排序,前面加入的过量溶液应用后加入的溶液除去,最后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C.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比水重,且碘易溶于四氯化碳;D.亚硫酸钠和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解答】解:A.氯化铁溶液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能防止氯化铁变质,应是氯化亚铁中加入铁粉防止变质,故A错误;B.SO42﹣、Ca2+等分别与BaCl2溶液、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可再通过过滤除去,Na2CO3溶液能除去过量的BaCl2溶液,盐酸能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所以应先加BaCl2溶液再加Na2CO3溶液,故B错误;C.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比水重,且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故C正确;D.亚硫酸钠和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来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2SO3样品是否变质,应再加入盐酸进行检验,故D错误;故选C. 11. 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参考答案:D略12. 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A.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B.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C.由Z的最高价氧化物形成的水化物是强酸D.Y单质很难与H2化合参考答案:C解析 X、Y、Z分别是He、F、S。
13. 镁铝合金5.1g溶于300 mL 2mol/L的HCL溶液,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为5.6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产生沉淀的质量为A.5.1g B.10.2g C.13.6g D.15.3g参考答案:C14. 下列微粒中:,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C略15. 下列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现象完全一致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有红色固体析出B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有白色细小晶体析出C将新制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D将用砂子打磨过的铝箔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熔化并滴落 参考答案:B【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Na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气、硫酸钠;B.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析出碳酸氢钠;C.氯水中含盐酸、HClO,HClO具有漂白性;D.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解答】解:A.Na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气、硫酸钠,则有蓝色沉淀生成,故A错误;B.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析出碳酸氢钠,则有白色细小晶体析出,故B正确;C.氯水中含盐酸、HClO,HClO具有漂白性,则先变红后褪色,故C错误;D.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熔化但不滴落,故D错误;故选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装置(见图1甲)做“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他们将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和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中水面变化,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这是什么原因呢?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就该现象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猜想与假设】排除了属于偶然现象的原因之后,其中三位同学对原因做了如图2猜想,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你还能做出怎样的猜想?请写出你的一个合理猜想: .【分析与交流】对小周的猜想,大家一致认为小周的猜想不合理,并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将使误差更大,原因是: .【实验与结论】(1)小吴决定使用图1甲装置重做实验,并在实验前重新检验了装置的气密性.小吴检验图1甲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