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doc
34页①主体是人类;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评估经济效益不能直接估算的自然资源方面,时机本钱法是一种很有用的评价技术时机本钱法特别适用于对自然保护区或具有唯一性特征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工程的评估〔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发现规划存在重大环境问题的,审查时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立工程;平安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的区域范围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z.-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根底设计规Code for Design of Ground Base and Foundation ofHighwayBridges and CulvertsJTG D63—2007主编单位:公路规划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交通部实施日期:2007年12月01日中华人民国交通部公告 2007年第32号关于公布"公路桥涵地基与根底设计规"(JTGD63—2007)的公告现公布"公路桥涵地基与根底设计规"(JTGD63—2007),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桥涵地基与根底设计规"(JTJ024-85)同时废止。
"公路桥涵地基与根底设计规"(JTGD63—2007)中,第4.1.1-2、4.1.1-5、4.1.1-6、4.4. 3、5.2.2-1、7.1.2、7.2.1、7.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规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主编单位公路规划负责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历,假设有修改意见,请函告公路规划(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 :100010,联系:1),以便修订时研用特此公告中华人民国交通部二OO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前言根据交通部"关于下达2005年度公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程方案的通知〞(交公路发[2005]354号),由公路规划组织对"公路桥涵地基与根底设计规"(JTJ024-85)进展修订在修订过程中:编写组开展了各项专题研究和调查工作,吸取了国有关科研、院校、设计、检测等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经历;参考、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标准规通过发函和召开征求意见会等多种方式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由交通部审查定稿修订后的规共有7章18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容包括:1 按"公路工程构造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的规定,引入了极限状态设计原则,使得本规与公路桥梁系列设计规体系协调。
2 按"工程构造设计根本术语和通用符号"(6BJl32-90)的规定,修改了符号并列出了主要名词术语3 参照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要求,结合公路工程实际,修改了地基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的有关规定4 补充、修改了公路桥涵浅根底设计的有关规定,按照最新的科研成果修订了冻土地区根底设计的有关规定5 完善、修订了桩根底设计的有关规定,补充了后压浆设计等成熟的先进技术6 完善了沉井计算的有关规定7 新增了地下连续墙设计的容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假设发现问题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及时与主编单位联系(地址: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 :100010,:1:E—mail:sssohpdi..),以便修订时研用主编单位:公路规划参编单位:大学东南大学主要起草人:喜刚鲍卫刚君黎扬海袁伦一绍琏明华龚维明明虎晓东徐麟晓娣戴国亮穆保岗晓明建华玲 罗宏邬龙刚峻龙1 总则1. 0. 1 为了适应公路桥涵地基根底设计的需要,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平安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1. 0. 2 本规适用于公路桥涵地基根底的设计其他道路桥涵的地基根底设计也可参照使用1. 0. 3 地基根底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资源的原则。
根底的类型应根据水文、地质、地形、荷载、材料情况、上下部构造形式和施工条件合理地选用1. 0. 4 桥址处应进展工程地质勘察,提供的勘察资料应能正确反映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影响桥涵稳定的不良地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下水埋藏等详细情况1. 0. 5 根底构造设计的作用及其效应组合,应按以下规定采用:1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构造构件自身承载力及稳定性应采用作用效应根本组合和偶然组合进展验算1〕根本组合:承载力验算时作用效应组合表达式、构造重要性系数、各效应的分项系数及效应组合系数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第条第1款规定执行;稳定性验算时,上述各项系数均取为1.02)偶然组合(不包括地震作用):作用效应组合可采用下式:2 当根底构造需要进展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表达式、频遇值系数及准永久值系数,均应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第4.1.7条确定1.0. 6 根底构造的稳定性可按下式进展验算:1. 0.7 根底构造应进展耐久性设计1.0.8 地基进展竖向承载力验算时,传至基底或承台底面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效应组合采用;同时尚应考虑作用效应的偶然组合(不包括地震作用)。
作用效应组合值应小于或等于相应的抗力——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或单桩承载力容许值1 当采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时,其中可变作用的频遇值系数均取为1.0,且汽车荷载应计入冲击系数填料厚度(包括路面厚度)等于或大于0.5m的拱桥、涵洞,以及重力式墩台,其地基计算可不计汽车冲击系数2 当采用作用效应的偶然组合时,其组合表达式按本规第1.0.5条采用,但不考虑构造重要性系数,式(1.0. 5)中的作用分项系数γGI和γa频遇值系数ψ11和准永久值系数ψ2j均取为1.01.0.9 计算根底沉降时,传至根底底面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长期效应组合采用该组合仅为直接施加于构造上的永久作用标准值(不包括混凝土收缩及徐变作用、根底变位作用〕和可变作用准永久值〔仅指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引起的效应1.0. 10 作用取值及其效应组合、有关系数的取用,除有特别指明外应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的规定执行;根底构造计算应按现行"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JTG D61)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的规定执行;地基根底的抗震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的规定。
1.0.11 公路桥涵地基与根底设计时,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地基 subgrade;foundation soil承受构造作用的土体、岩体2.1.2 根底 foundation将构造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构造组成局部2.1.3 平安等级 safety classes为使构造具有合理的平安性,根据工程构造破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等级2.1.4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bination for short-term action effect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的组合其中可变作用频遇值为可变作用标准值与频遇值系数的乘积2.1.5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bination fo rlong-term action effect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的组合其中可变作用准永久值为可变作用标准值与准永久值系数的乘积2.1.6 承载力容许值 allowable value of beating capacity地基压力变形曲线上,性变形段*一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
2.1.7 节理 joint岩体破裂面两侧岩层无明显位移的裂缝或裂隙2.1.8 持力层 beating stratum直接承受根底作用的地层2.1.9 下卧层 underlying stratum位于持力层以下,处于被压缩或可能被剪损的一定深度的土层2.1.10 重力密度(简称重度)gravity density 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2.1.11 季节性冻土seasonal frozen soil冬季冻结、春(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2.1.12 多年冻土 permafrost冻结状态持续两年以上的土层2.1.13 桩根底 pile foundation由桩以及连接桩顶的承台或系梁所组成的根底2.1.14 负摩阻力 negative friction桩身周围土由于自重固结、自重湿陷、地面附加荷载等原因而产生大于桩身的沉降时,土对桩侧外表所产生的向下摩阻力2.1.15 基桩 foundation pile桩根底中的单桩2.1.16 群桩根底 foundation of pile-group由两根及以上基桩组成的桩根底1.17 沉井根底 open caisson foundation上下敞口带刃脚的空心井筒状构造,依靠自重或配以助沉措施下沉至设计标高处,以井筒作为构造的根底。
2.1.18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用的工程措施2.1.19 切向冻胀力tangential frost-heave地基土在冻结膨胀时所产生的作用方向平行于根底侧面的力2.1.20 地下连续墙 underground diaphragm wall在地面以下为截水防渗、挡土和承受作用而建造的连续墙壁2. 2 主要符号2.2.1 地基抗力及应力有关符号2.2.2 作用及其效应有关符号2.2.3 几何尺寸有关符号2.2.4 参数和系数有关符号3 地基岩土分类、工程特性与地基承载力3. 1 地基岩土分类3.1.1 公路桥涵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特殊性岩土3.1.2 岩石为颗粒间连接结实、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地质体作为公路桥涵地基,除应确定岩石的地质名称外,尚应按本规第3.1.3条、第3. 1.4条、第3.1.5条和第3.1.6条规定划分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节理发育程度、软化程度和特殊性岩石3.1.3 岩石的坚硬程度应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按表3.1.3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5个等级。
当缺乏有关试验数据或不能进展该项试验时,可按本规附录表A.0.1—1定性分级岩石的风化程度可按本规附录表A.0.1—2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全风化5个等级3. 1.6 岩石按软化系数可分为软化岩石和不软化岩石,当软化系数等于或小于0.75时,应定为软化岩石,大于0.75时,定为不软化岩石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特殊构造或特殊性质时,应定为特殊性岩石,如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渍化岩石等3.1.7 碎石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碎石土可按表3.1.7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6类3. 1.8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按表3.1.8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4级当缺乏有关试验数据时,碎石土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lOOmm时,按本规附录表A.0.2鉴别其密实度3.1.9 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50%的土砂土可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