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概论之地球的公转.ppt
26页§3-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1一、一、地球公转及其证明地球公转及其证明<一一>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二二> 地球的公转的证明地球的公转的证明恒星周年视差光行差多普勒效应二、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地球公转的规律性<一一> 地球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1、轨道参数2轨道形状:椭圆v轨道半长轴(a):149 600 000km;v轨道半短轴(b):149 580 000km;v半焦距(c):2 500 000km;v周长(l):940 000 000km;v偏心率(e):0.0167;v扁 率 (f):7 0002、近日点、远日点、中距点3近日点: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点地球一月初经过) 147 100 000km;远日点: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远的点 (地球七月初经过)152 100 000km中距点:地球轨道短轴的两端点地球的近日点、远日点、中距点中距点中距点4<二二>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5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6634′6<三三> 地球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周期恒星年恒星年: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经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365.2564日回归年回归年: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是季节变化的周期。
365.2422日近点年:地球连续两次经过近日点的时间间隔 365.2596日食年(交点年):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经过同一黄白交点的时间间隔346.6200日四种年的比较四种年的比较78名称名称参考点参考点点的移动点的移动 地球公转的角度地球公转的角度比较恒星年比较恒星年年的长度年的长度恒星年恒星年恒星恒星无明显自行无明显自行360°---------365.2564日日回归年回归年春分点春分点每年西移每年西移50″359°59′10″﹤恒星年恒星年365.2422日日近点年近点年近日点近日点每年东移每年东移11″360°0′11″﹥恒星年恒星年365.2596日日交点年交点年黄白交点黄白交点每年西移每年西移20°340°﹤恒星年恒星年346.6200日日9<四四> 地球公转的地球公转的 速度速度1、平均速度角速度:59′/日线速度:30km/s2、速度变化近日点:角速度61′10″/ 日,线速度30.3km/s远日点:角速度57′10″/ 日,线速度29.3km/s3、面积速度不变10三、三、地球公转的后果地球公转的后果<一一> 恒星周年视差恒星周年视差1、视差位移2、恒星周年视差位移3、恒星视差位移的路线β = 90°,圆β = 0°,一段直线β ≠ 0° ,90°,椭圆11124、恒星周年视差:地球轨道半径对某恒星所张的最大角度。
π″ 当地球轨道半径垂直于星地连线时,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极大,被称为该恒星的年视差π ″:恒星周年视差的角秒数;D:恒星到太阳的距离13以π ″表示恒星的周年视差,当π ″=1″时,恒星到太阳的距离为一个秒差距 一个秒差距=206265天文单位= 3.26光年如果D以秒差距作单位,则恒星周年视差的角秒数与恒星对日距离的秒差距数互为倒数π ″=1/D14<二二> 太阳周年运动太阳周年运动1、含义2、具体反映地球的公转153、二十四气(1)二十四气黄道上的二十四弧段,一年的二十四时段(2)二十四气的划分:根据太阳黄经来确定二十四气往往也指二十四个交气时刻(3)节气和中气 (4)二十四气的意义 :指导农事活动16174、十二宫(1)十二宫(2) 黄道十二点18719<三三>行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行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1、行星轨道速度的比较2、地内行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 上合——东大距——下合——西大距——上合 偏东为昏星,偏西为晨星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水星大距:18°- 28°金星大距:45°- 48°2021223、地外行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 合——西方照——冲——东方照——合 合:不可见; 冲:整夜可见; 东方照:上半夜可见; 西方照:下半夜可见4、行星的会合周期设E、P分别表示地球和行星的周期,S为会合周期地内行星:1/S=1/P-1/E地外行星:1/S=1/E-1/P23< <四四> >行星相对于恒星的视运动行星相对于恒星的视运动1、顺行和逆行顺行:行星在星座间自西向东运行。
逆行:行星在星座间自东向西运行留:由顺行转为逆行,或由逆行转为顺行时,行星在天球 上停滞不动这样,在一个会合周期内,行星相对于恒星的视运动表现为: 顺行—留—逆行—留—顺行24SP1P2P3E1E2E3P1′P2′P3′2、逆行的解释(1) 地内行星在下合前后发生逆行25SE3 E2 E1 P3P2 P1 P1′P2′P3′(2) 地外行星在冲日前后发生逆行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