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边堤柳系离情-读懂送别诗.pptx
32页古代诗歌,无边堤柳系离情 读懂送别诗,什么是送别诗?,读诗小贴士,1、题目藏心曲 2、品词不读句 3、快速抓情感 4、景语皆情语,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一),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象:橘柚香、江水、风雨、月、猿啼乐景,潇湘:湖南境内的潇水、湘江的合称,代指湖南地区 联想:“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阻隔,思念,凄清,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一),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问: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一),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问: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答:①由眼前情景转为想象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 ②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二),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意象:春风、绿树、柴扉、杜鹃、社燕、流水生机,社燕: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称春社:春耕前祭祀土神季节,隐逸,离别,回归,联想:“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二),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问: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二),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问: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答: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三),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三),桃花浪:每年春汛正值桃花开放传说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鱼集聚 龙门 下,跃过 龙门 的化为龙 月中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秋季,恰逢桂花开放、桂叶碧绿,故以“折桂”借喻高中状元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丹凤朝阳: 比喻贤才逢明时 书剑:文武兼修 平步青云:平:平稳,稳当;步:登上,行步;青云:青天指人一下子轻易登上很高的官位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三),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问: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三),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问: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答:“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一起品读送别诗(其四),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少负才起,仕途坎坷别路:离别的道路 维舟:系船停泊 联想:“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一起品读送别诗(其四),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问: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一起品读送别诗(其四),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问: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嗟为嗟叹之意,一为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五),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miǎo百重泉。
汉女输橦tóng布,巴人讼芋田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是四川少数民族聚居之地 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意象:参天大树、杜鹃、夜雨、泉汉女:汉水的妇女 输:交税 讼:诉讼 翻:改变,“反”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五),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miǎo百重泉 汉女输橦tóng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问:这首送别诗的主旨是惜别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五),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miǎo百重泉 汉女输橦tóng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问:这首送别诗的主旨是惜别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不是这首诗的主旨是劝勉诗人希望李使君效法文翁,革新教化,恪尽职守,有所作为;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无所作为,枉费梓州环境之美、民风之淳一起品读送别诗(其六),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其堂弟宗一从柳州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联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一起品读送别诗(其六),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一起品读送别诗(其六),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兄弟惜别,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写诗人在越江边送别兄弟,双双落泪,尽显离别的痛苦与不舍;(2)被贬蛮荒的愁苦和政治失意的愤懑:颔联、颈联写只身去国之远,蛮荒生活之久之难;(3)兄弟之间的骨肉至情:尾联表明兄弟远隔两地,再难相见,只能在梦中寄以思念之情,从而体现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七),送韩汝度还关中① [明]何景明 华岳云台②万里情,高秋落日眺秦城 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 【注】①韩汝度:因上疏指斥时政,被夺官还乡。
②云台:即云台峰,华山北峰下文“仙人掌”在华山朝阳峰关中:古代指陕西一带,秦国故地,也是韩汝度的家乡所在联想:“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七),送韩汝度还关中 [明]何景明 华岳云台万里情,高秋落日眺秦城 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问: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是怎样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一起品读送别诗(其七),送韩汝度还关中 [明]何景明 华岳云台万里情,高秋落日眺秦城 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问: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是怎样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直抒胸臆:汝度回到家乡,虽然远隔万里,但两人感情相连,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②间接抒情:诗人想象汝度归去后登上华山,远眺秦城,俯瞰黄河的快意舒畅,表达了对友人罢官还乡的劝慰之情一起品读送别诗(其八),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①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②, 惟留汉将功 【注】①春秋时魏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②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三河道: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
六郡雄:原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 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 代北:代州之北 狐塞(sài):飞狐塞的省称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 云中:云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偏僻,自由,一起品读送别诗(其八),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问: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技巧?抒发了什么情感?,一起品读送别诗(其八),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问: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技巧?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案:主要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全诗用霍去病、魏绛、六郡豪杰、窦宪等四个典故,肯定了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扬名塞外八首送别诗意象比较,1:送别地点:亭(长亭、谢亭、灞陵亭)、南浦2:送别景物:月、柳、堤岸、江水、大雁、杨花、杜鹃3:送别活动:饮酒、唱歌、折柳张老师仿写送别诗,送别 无边堤柳唱离情, 杨花漫漫搅天青 江水如练人千里, 忍泪折枝送君行送别诗的常见手法,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虚实结合,古代诗歌,感谢观看,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