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第八册行程问题.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29078104
  • 上传时间:2022-1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册行程问题  第八册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说课设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众所周知,未来的教育,倡导开放式学习,把学习的地点扩展到社会、网络;倡导探索式学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倡导合作式学习,通过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倡导多学科之间的整合、相互应用未来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活动,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这两个方面,我依据维果茨基的支架理论,应用美国JAVA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实践《行程问题》第一课时的学习 《行程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4~59页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比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 因此,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

      2、解决问题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应用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相遇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相向而行”“速度和”的含义 课前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单个物体运动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课程资源:有足够多的计算机提供给每一个学生学习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插件导入 1、出示复习题: 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3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学生解答并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2、利用JAVA插件,导入新课: 在前面复习一个物体运动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今天接着学习行程问题——“两个物体的运动”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特别采用JAVA插件进行教学 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借助插件自主研究: ①两个物体在两地同时出发,行驶的方向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相向、背向、同向”三种情况。

      ②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行驶的方向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在学生讨论、操作的基础上,理解“背向而行、同向而行” 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摆弄JAVA插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1、利用插件,完成准备题 张华和李东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跑来张华每秒跑2米,李东每秒跑3米,经过6秒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这部分,先进行插件应用的指导:将张华的起点定在“0米”处,将李东的起点定在“80米”处将张华的速度定为每秒2米,将李东的速度定为每秒3米要求学生利用插件自主探索,手动操作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1秒钟、2秒钟、3秒钟……所走的路程理解什么是“相遇”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 在前面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利用插件解决准备题,看每秒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表中填写数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随着两人跑的时间一秒一秒的地增加,两人所跑的路程的和怎么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什么变化?并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就是两地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为例题学习打下基础 2、应用插件,探究“速度和×时间=路程”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自主设制插件中的两人运动的方向、时间、速度,解答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相向而行。

      小强每秒跑6米,小丽每秒跑4米,经过( )秒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多种解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公式,并比较一下哪种解法更简便 至此,可抛弃暂时的支架,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抛弃插件完成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 三、应用新知,拓展思维 1、 基本练习 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2.5小时两车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变式练习 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3、拓展练习 小兔每分钟跑10米,乌龟每分钟跑2米,请同学们借助插件设计它们的运动情况,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师提供范例:小兔和乌龟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兔每分钟跑10米,乌龟每分钟跑2米,3分钟后它们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这三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从基本模仿练习、到改变出发点和运动方向的变式练习、到提供基本条件,由学生自己设计运动情况编题,这些练习层次清楚、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富有创造性特别是拓展练习,更是展示了学生对固定思维模式的突破,引导学生高层次地思考。

      四、整理归纳,完善认知: 今天我们研究了两个物体的运动,与前面学的一个物体的运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这样的小结既首尾照应又承前启后,力图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这一节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高了学生从Internet网和其它媒体上获取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但利用插件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说受插件的限制,某些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第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