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树菊 一个菜贩的慈善.doc
7页电子报 >>人物周刊>>第246期陈树菊陈树菊 一个菜贩的慈善一个菜贩的慈善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梁忠发自台东 2011-03-18 14:56:05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兔年春节前后,大陆巨富陈光标携数亿新台币赴台发红包,其高调慈善之举引发台湾社会兔年春节前后,大陆巨富陈光标携数亿新台币赴台发红包,其高调慈善之举引发台湾社会 广泛争议;与此同时,陈树菊,台东一位普通菜贩的低调善行持续发酵,经过广泛争议;与此同时,陈树菊,台东一位普通菜贩的低调善行持续发酵,经过《《时代时代》》与与 《《福布斯福布斯》》的推举后引发台湾民众广泛效仿的推举后引发台湾民众广泛效仿2010年7月4日,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前排左一)到陈树菊的菜摊买菜在台湾,说起台东,大多数人会告诉你,那里有着美丽的海岸线、烟雾袅袅的知本温泉, 还有淳朴的台湾高山族现在说起台东,人们更愿意提起,那边有个让他们骄傲的名字— —陈树菊陈树菊——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世界百大影响力人物排名第8, 《福布斯》杂志2010年 48位亚洲慈善英雄之一, 《读者文摘》称其为亚洲英雄路透社则评论,在《福布斯》获奖 48人中,陈树菊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
台湾前“海峡基金会”董事长、现任红十字会董事长 陈长文形容,陈树菊是台湾最灿烂的第一道曙光这位最近受到国际媒体追捧、台湾社会引以为傲的陈树菊,在现实生活中,却只是个在三 线城市菜肆中守着一摊市口的菜贩今年正值花甲之年的陈树菊从13岁即撑起家庭重担47年来,贫困拮据、至亲离世,她的 前半生遭遇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坎坷,但她并不因此怨天尤人,凭借着朴素的人生观、近乎 顽固的执着,持续而低调地捐赠了1000万元台币(约合227万人民币)给慈善机关如今广为人知的陈树菊,依然不疾不徐,准备累积另一个1000万台币,成立“陈树菊基金会” ,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陈树菊接受本刊采访,得知大陆也有“希望小学”的慈善项目时,显得兴致勃勃,表示以后有机会也会考虑参与到底什么样的人生历程,让这位台湾阿妈有着令人动容的慷慨?记者来到陈树菊设摊的台东中央市场建于1963年的菜市场,近年由台湾行政部门补助翻 新,整体环境堪称清爽刚从入口走进,就能看到陈树菊的档口“员金蔬菜”若非看过新闻报道,在总数250多个摊 位中,陈树菊也和其他小贩一样,应付着家庭主妇、老爷老太的讨价还价,找钱打包,空 档时理菜拣菜,打理铺位,并没有因自己成为媒体名人而有所不同。
一走近陈树菊的摊位,她见到又是记者来访,立刻面孔一收,挥挥手略显厌烦地说, “哎呦, 你们又来了,我没有什么好访问的啦我都重复很多遍了啦,不要妨碍我做生意啦 ”说起这扬名国际、轰动台湾的“业主”,中央市场管理委员会主委张裕章说, “我们这位阿菊 姨啊,我都怕她了 ”原来,陈树菊和她的菜摊,营业的时间强度已经接近24小时营业的7- 11便利店从清晨六七点钟,一直到凌晨 “如果不是市场每月要翻水沟盖消毒一天,依照 阿菊姨原先方式,一年365天,她只休息大年初一 ”走访市场上几个卖菜的摊位、与其来往的老主顾,还得知了媒体遗漏的有趣轶闻阿菊姨的菜都比人家贵很多啦,不过说实话,她的菜都挑过,样子比较漂亮 ”“菊姨每次摊位都摆得很出来,都超过市场规定的位置了!”周围不愿透露姓名的摊商指了 指陈树菊的摊位说道的确,陈树菊的蔬菜摊,已经明显越过市场规定的界限,占用了些 许走道 “和管理委员会说,他们也管不了 ”听到其他摊位稍显抱怨的说法,张裕章只能苦 笑陈树菊(左)在菜场 (梁忠/图)朴素的人生与金钱哲学观朴素的人生与金钱哲学观时过中午,菜场人潮开始消退,六七成的摊贩已经收摊,早上忙得不亦乐乎的陈树菊此时 也疲倦了,趴在摊位上打起盹来。
她当然知道媒体不厌其烦地来访,是因为她捐钱的事情,被两家外国杂志选为“慈善英雄” 和“百大影响人物”,但那是什么东西,她并不知道自始至终,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英 雄”、 “人物”,她只是个平凡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菜贩陈树菊强调,她所能做的,只是尽 量做到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很多人比她有名,捐的钱也多很 多,自己真的没什么了不起1951年,陈树菊生于台湾西部一个贫困家庭13岁时,准备生第七胎的母亲难产,需要动 剖腹手术,将过大的胎儿取出当时台湾医疗保障水平低下,医院要陈家先缴付5000元保 证金才能开刀5000元对当时一般台湾家庭来说,并不是个小数字陈家付不出保证金, 医院不肯开刀,母亲因此过世过了几年,陈树菊三弟莫名高烧,在她就读小学的募捐下,虽筹措了足够的医疗费,但因 延误了时间,送到台北治疗时已经回天乏术在拮据的环境下,照看家中的菜摊、抚养弟妹的重担,落在了身为长女的陈树菊身上虽然只有13岁,但陈树菊必须开始学习赚钱,而且是拼命赚钱陈树菊说,经历过家人没钱看病的惨剧,从心里觉得,世界上有钱最好,有钱才能保命啊, 一定要多赚钱、赚大钱,才能保护家人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钱是陈树菊心中最重要的东西。
为了赚更多的钱,陈树菊养成极为 坚韧的个性她延长摆摊的时间本来下午五六点钟就收摊,一点点延长营业时间,8点、9点、10点, 最后在市场里面做到凌晨一两点才收摊一般市场的公休日,陈树菊也不休息,除了每年 大年初一陈树菊的菜摊一天几乎营业24小时,深夜里经常只有她的摊位亮着灯为了争取在凌晨批发市场开始营业时抢先买到最好的蔬菜,她强迫自己摸黑起床她的方 法是让自己睡不舒服,不睡床,只睡地板陈树菊说,地底冒出的寒气,让自己不至于睡 得太沉长期睡在地上,身体常常酸痛,于是改为睡长条板凳她还训练自己睡觉时两手 牢牢抓住凳脚,以防摔倒还有许多近乎自虐的行事风格一天只吃一餐,几乎是清一色的白饭配花生面筋更可怕 的是,她在菜场的时候很少去厕所平均起来,一天不到一次因为厕所远,一来一去浪 费时间,担心错过生意于是少喝水,最后造成两次结石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还带来 许多副作用——脊椎侧弯、静脉曲张、蜂窝性组织炎等所有现代人的生活,诸如化妆打扮、保养皮肤、服装,她完全不关心不看电影、不听音 乐、不阅读、不上网陈树菊说,她生活中的惟一娱乐,便是收摊后躺在家中,听电视中 的净空法师讲经说道真的很好,我每天回家就听师父讲道,觉得心情很平静。
”小生意的大哲学小生意的大哲学陈树菊故事最令人震撼之处,莫过于一介菜贩,竟能捐赠如此庞大的金额这些善款她是如何挣来的?原来,卖菜也有很深的学问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卖菜很平凡、利润微薄但对于陈树菊来说,这个菜摊几乎就是人生 的全部 “卖菜是一个很细琐的生意,要注意并处理很多的小细节、小地方 ”菜批发来以后,要不断地整理、分类、包装,务必让它秀出最佳卖相,而不是将菜往摊子 上一倒,就开始卖,这份工粗心大意的人是做不来的陈树菊说,这和所有的生意一样, 没有眼力和脑子的人也做不大仔细对比陈树菊的菜摊和其他市场同行后,会发现她摊上 菜的成色、新鲜度,都比别人的好她细心地在菜的下面垫了宝特瓶,让每个种类的菜看 起来更丰富在聊天受访的过程中,她手上动作从来没有停歇将菜从包装袋中倒出,挑选,重新打包, 调整卖相只要有人经过菜摊,瞄了一眼,她立即搭腔,询问需要什么如果客户挑选了 某样蔬果,她还会顺带“专业建议”,还可以搭配另一种菜色除了勤快,还有看人和看生意,才能抓住机会 ”陈树菊说她描述了打开局面的一桩生意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走到摊前,拿起一把韭菜花问她价格陈树菊看着这个年轻人,打量 他的神情、仪表和气质,应该是军人。
军人来买菜,那大概就是部队的采买,量绝对不小 如果卖给部队,即使利薄,但量大也比一般赚得多很多既然如此,报价绝对不能高于 是报了一个近乎本钱的价格不出所料,这个年轻人的确是部队采买,听到低价就下了一个大单就因为这把韭菜花的 判断,部队客户为陈树菊带来了一个月三四百万的营业额口口相传,生意越做越多,台 东附近离岛上的部队、台东知名的饭店也成为陈树菊的客户身边的牧师与心中的佛身边的牧师与心中的佛陈树菊毫不讳言,她前半生的目标就是钱她说,虽然人说“金钱并非万能”,但她那时认 定,金钱是万能的而且,有钱真好!但真正赚到钱时陈树菊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 开心,日子并没有像以前想象的,会跳起来因为,她并不喜欢花钱,对于扩大事业也没 有兴趣,一个菜摊已经够她忙了她突然发现,钱在不需要的人手上,只不过是一个数字 而已仔细探究陈树菊今日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可以发现,其实有许多小人物不经意间,影响 了陈树菊陈树菊说,她第一次捐款,是以过世的父亲的名义,捐赠给台湾佛光山100万(约23万元人 民币)虽说她那时已基本脱离贫困状态,但以今日的标准看,这笔数目依然不小 “每个人 喜欢的东西不同,每个人的用钱方法也不一样,有人喜欢买一辆宾士(奔驰的台湾译名)来 开,觉得很拉风。
但我会想,钱拿去玩了,就没有了,很可惜,还不如捐出来 ”陈树菊说, 自从开始帮助别人,自己收获很大, “那种快乐的感觉,到现在都还没有办法形容:很平静, 又很快乐,从内心里发出的快乐 ”因缘际会,卖菜的陈树菊认识了傅约翰——台湾台东“阿尼色弗儿童之家”的创办人一个 信奉佛教的台湾本土菜贩,一个虔诚信奉耶稣的美国牧师,看似平行的两人,因善心善念 相知相识1969年,美国“阿尼色弗总会”牧师傅约翰,举家来到资源缺乏的台东,创立了“阿尼色弗儿 童之家”先是帮助小儿麻痺的儿童走出阴影,随着台湾医疗条件的进步,开始收容遭受家 庭变故、缺少照顾的有身心障碍的小朋友陈树菊在自传中回忆道, “约三十多年前,一个美国人常来跟我买菜,有一次,他注意到我 的手怪怪的,于是要我把手给他看他看过后,说可以帮我开刀、动手术 ”“最好的一点是,开刀不用钱,免费!”历经没钱看病丧失两位至亲的陈树菊,对此印象非 常深刻陈树菊觉得,只是因为买菜认识,就要帮她治病,这个人心肠太好了因此,她 决定帮助阿尼色弗的小朋友陈树菊说,傅约翰成了他的榜样她要自己看看,是否能像傅约翰一样,慈悲无私地助人 打听后,知道捐钱认养一个小朋友,每个月需要1000元,3个则是3000元,换算起来一天捐 献100元,就可以照顾3个小朋友。
自幼家贫的陈树菊养成了极为节省的习惯,一天所有开销也不到100元刚开始也很心疼 后来强迫自己不去想,不去算,每天把钱放在铁罐里,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这个 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除了认养院童,2006年,她还捐助过100万元给阿尼色弗值得一提的是,这笔钱是陈树菊借来的陈树菊说,她那时手上刚好有100万,觉得可以协助院方院方以为只是几万元的额度,听 到是100万元,吓了一大跳,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这么大额的捐款但没想到这笔钱被人卷 跑了,手边就没有足够的钱捐赠了好强的陈树菊认为,钱被卷走是自己的事情,已经答 应人家要捐的钱,一定要拿出来,不能因此而失信于是便咬牙向朋友借了100万捐赠出去这件事,在《福布斯》杂志刊登前,一直都没有人知道又一次机缘,陈树菊遇到了任教于仁爱小学的李国荣,再次捐出100万元她回忆道,侄子的班主任李国荣,因侄子习惯性迟到与作业马虎找她谈话在互动过程中, 她感受到了李老师是真心关注孩子教育的老师,也让她回忆起童年家庭困难时,发动募捐 帮助她家渡过难关的班主任黄忠顺笃信佛教的陈树菊觉得,这正是回报儿时所受恩惠的机会,便主动提起, “我有100万元,想 捐给仁爱国小,设立一个急难救助基金,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在紧急状况时需要帮助 的儿童。
我不想求助无门的情况,再次发生在任何一个小朋友的身上 ”据仁爱国小校方表 示,陈树菊设立的急难救助金很有用,帮助过很多人而且本金至今还没动用,都是用利 息在帮助人2001年,这次手笔更大,一下子就是450万元陈树菊发现仁爱小学图书馆似乎太小了,只有一间教室大,便问, “盖一间图书馆要多少钱? ”“不知道,应该要很多钱 ”学校也不敢讲你讲讲看,只要不超出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