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表与关系.ppt
50页第4章 表与关系,真正存储数据的对象是表 一个数据库包含多个表,通过建立表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不同的表中的数据联系起来作为查询、窗体、报表和数据访问页等其他的数据库对象的数据源4.1 表的创建,4.1.1 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 1.字段的数据类型、用法和大小 见下页表,4.1 表的创建,4.1.1 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 2.在表的设计视图中创建表 在数据库窗口→表→双击使用设计器创建表 在字段名称列中输入字段名 在数据类型列中选择数据类型 在说明列中输入该字段的说明文字 在窗口的下半部的字段属性区中, 在常规中设置字段大小、格式或标题 在查阅中设置查阅字段,4.1 表的创建,4.1.2 使用表向导创建表 实际上是从Access提供的各种示例中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表,在从表中选择所需的字段,生成符合自己要求的表4.1 表的创建,4.1.2 使用表向导创建表 在数据库窗口→表→双击使用向导创建表→选择一个与自己要求相近的表→选择可用字段→输入表名(设置一个主键)→若有与其他表(与其他表建立关系)→完成,4.1 表的创建,4.1.3 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 将数据输入到一个空表中,在保存数据表时Access根据输入的数据自动为每个字段指定一个适当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在数据库窗口→表→双击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出项一个10列,21行的空数据表→更改字段名→输入数据→保存 更改字段名: 双击字段名→输入新的字段名→按回车键,4.1 表的创建,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1.导入和链接 利用导入可以将数据复制到Access表中 使用导入可以新建一个表,也可以将数据添加到已存在的表中,还可以将一个数据库的对象导入到另一个已打开的数据库中4.1 表的创建,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1.导入和链接 是指连接来自其他数据源的过程,即在不进行导入的情况下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外部数据源,而这些数据源并没有存储在Access数据库中 通过链接,用户可以在Access数据库中更新外部数据;反之若外部数据发生了变化,也会影响在Access数据库的引用结果 外部数据可以是Excel文件、Dbase或FoxRro数据库文件,也可以是另一个Access数据库文件4.1 表的创建,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2.导入外部数据源 ⑴打开要导入对象的数据库→按F11切换到数据库窗口→单击对象栏下的表 ⑵选择文件菜单的获取外部数据→导入→选择要导入的文件类型和文件→导入 ⑶出现导入数据表向导→按提示操作即可。
4.1 表的创建,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3.链接外部数据源 ⑴打开要链接外部数据源的数据库→按F11切换到数据库窗口→单击对象栏下的表 ⑵选择文件菜单的“获取外部数据”→链接表 ⑶选择要链接的文件→链接 以后与导入数据表相同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1.设置字段大小 ⑴文本型字段:最大字符数为255,默认50 ⑵数字型字段:常用的有整型和单精度,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2.设置格式 ⑴文本与备注型字段格式 格式符: @:每个@占据一个字符位置 :输入的字符以大写显示,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2.设置格式 ⑵数字型字段格式 在表”设计”视图中选择数值型字段,在常规中单击格式所在行的下拉列表中选择,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2.设置格式 ⑶是/否格式 是/否:1为是,0为否 真/假: 1为真,0为假 开/关: 1为开,0为关,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2.设置格式 ⑷日期格式 在表”设计”视图中选择日期型字段,在常规中单击格式所在行的下拉列表中选择,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3.设置小数位数 对数字型或货币型字段,可以指定显示的小数位数,并不影响内部实际保存的小数位。
在表”设计”视图的常规中单击小数位数所在行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动或指定(0—15位),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4.设置输入掩码 输入掩码是指能控制向字段输入数据作用的字符包含原义显示的字符(括号、点、空格和连字线)和掩码字符 输入掩码的主要用于文本型和日期/时间型字段,例如:“出生日期”字段的输入掩码为 “****年**月**日” *为占位符,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4.设置输入掩码 ⑴在表”设计”视图中选择出生日期字段 ⑵单击“输入掩码”右端的“…”按钮 ⑶选择“长日期(中文)”,单击“尝试”,在右边空白处看效果 ⑷单击“占位符”,选择“*” ⑸单击完成,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5.设置标题 默认情况下,数据表视图第一行显示字段名 标题是给用户看的,目的是反映字段代表的意义,并不改变表内部的字段名称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6.设置默认值 默认值是指增加记录时自动添加到字型的值 设置默认值会简化输入操作 不能对“自动编号”和“OLE对象”数据类型设置默认值。
设置默认值的方法: ⑴在“设计”视图中打开表 ⑵选择要设置默认值的字型 ⑶单击常规选项卡的默认值属性框,输入默认值,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7.设置有效性规则与有效性文本 有效性规则是指控制输入数据时应遵从的规则,用来限制可以接受的数据范围 有效性文本是指违反有效性规则时显示的提示信息 有效性规则也可作用于记录,记录有效性规则可以引用表中其他字段,这在对比表中不同字段的值时非常有用4.2 设置字段的属性,4.1.4 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 8.设置必填字段与允许空字符串 必填字段:控制是否必须输入数据 是--必须输入字段值,否可以输入也可以不输入 允许空字符串:决定是否允许长度为0的字符串,4.3 创建查阅字段,4.3.1 创建“值列表”查阅字段 适合少量的固定数据 1.使用“查阅向导” ⑴打开表,激活“设计”视图 ⑵选择字段,在数据类型中选择“查阅向导” ⑶选择“自行键入所需的值” ⑷输入“值列表” ⑸输入一个标题,完成4.3 创建查阅字段,4.3.1 创建“值列表”查阅字段 2.使用“设计视图” ⑴打开表,激活“设计”视图中 ⑵选择字段,在数据类型中选择“查阅向导” ⑶选择“自行键入所需的值” ⑷输入“值列表” ⑸输入一个标题,完成。
4.3 创建查阅字段,4.3.2 创建来自“表/查询”的查阅字段 适合动态地从表中或查询中提取数据,有利于参照输入数据操作步骤: ⑴打开表,激活“设计”视图中 ⑵选择字段,在数据类型中选择“查阅向导” ⑶选择数据源 ⑷选择作为查阅字段的字段 ⑸调整查阅列的宽度 ⑥对查阅列命名,完成4.4 主键与索引,4.4.1 主键的类型 有三种类型的主键 1.自动编号主键 当创建表后,如果在没保存之前设置表的主键,Access会询问是否设置一个称为“自动编号”的主键,回答是会自动创建这是创建主键的最简单的方法4.4 主键与索引,4.4.1 主键的类型 有三种类型的主键 2.单字段主键 如果表中某个字段的值永不重复,该字段就能唯一标识记录 3.多字段主键 如果表中找不到一个字段能保证它的值永不重复,该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字段组合在一起,就能唯一标识记录4.4 主键与索引,4.4.2 设置主键 设置主键在表的设计视图中进行 操作步骤: ⑴在“设计”视图中打开表 ⑵选择要定义为主键的一个或多个字段 选择一个字段:单击该字段所在行 选择多个字段:按下Ctrl键,然后单击各个字段所在的行 ⑶单击工具栏上的“主键”按钮。
4.4 主键与索引,4.4.3 撤消与更改主键 1.撤消主键 操作步骤: ⑴在“设计”视图中打开表 ⑵单击主键字段 ⑶单击工具栏上的“主键”按钮4.4 主键与索引,4.4.3 撤消与更改主键 2.更改主键 操作步骤: 一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当设置另一个主键时,原来的主键会自动撤消,4.4 主键与索引,4.4.4 索引 1.索引的概念 在默认情况下,表中记录的顺序是根据主键值由小到大排列的 若想改变这个顺序,可以使用排序和索引的方法 排序比较费时 索引:不真正从物理上移动记录,而是在逻辑上维持要求的记录排列顺序 使用排序和索引,都是为了加快数据查找速度4.4 主键与索引,4.4.4 索引 2.创建单字段索引 操作步骤: ⑴在“设计”视图中打开表(表→设计) ⑵在窗口上部,单击要创建索引的字段 ⑶在窗口下部,常规选项卡上单击索引属性右侧的箭头,从下拉列表中选择一项 有重复:表示索引字段的值允许重复 无重复:表示索引字段的值不允许重复 无:表示不创建索引,4.4 主键与索引,4.4.4 索引 2.创建多字段索引 多字段的索引,先按第一个字段排序,如果第一个字段的值有重复,再按第二个字段排序,依次类推。
创建多字段索引在“索引”窗口中进行 ⑴在“设计”视图中打开表(表→设计) ⑵单击工具栏上的索引按钮 ⑶在“索引名称”列的第一行输入索引名称(自己定) ④在“字段名称”列中选择索引的字段(多个) ⑤在“排序次序”中指定“升序”或“降序,4.4 主键与索引,4.4.4 索引 2.创建多字段索引 ⑥在“索引属性”区中选择: 主索引:设置为“是”,则该索引成为主键,原来的主键不复存在 唯一索引:设置为“是”,则索引出项重复值时,只取第一个 忽略Null:设置为“是”,则该索引将排除带有Null值的记录4.5 创建表间关系,4.5.1 建立关系 1.建立一对一关系 ⑴在“数据库”窗口,单击工具栏上的“关系”按钮 ⑵在关系窗口任何位置单击右键,选择显示表 ⑶添加表后,单击关闭,回到关系窗口 ④用鼠标拖动一个表的主键到另一个表的主键 ⑤在“编辑关系”窗口,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两端出现“1”的字样,表示一对一关系 ⑥确定4.5 创建表间关系,4.5.1 建立关系 2.建立“一对多”和“多对多”关系 ⑴在“数据库”窗口,单击工具栏上的“关系”按钮 ⑵在关系窗口任何位置单击右键,选择显示表 ⑶添加表后,单击关闭,回到关系窗口 ④用鼠标拖动主表的主键到另一个表的主键 ⑤在“编辑关系”窗口,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在1端出现“1”的字样,在多端出现“∞”的字样,表示一对多关系 ⑥确定。
4.5 创建表间关系,4.5.2 设置联接类型 数据之间的关联方式成为联接类型 ⑴在“数据库”窗口,单击工具栏上的“关系”按钮 ⑵在关系窗口双击两个表之间的连接线,打开“编辑关系对话框”,见下页 ⑶选项1:默认选项,为内部连接 选项2:为左外部连接 选项3:为右外部连接 ④确定4.5 创建表间关系,4.5.3 编辑或删除关系 编辑或删除关系,都是在“关系”窗口中进行的 ⑴在“数据库”窗口,单击工具栏上的“关系”按钮 ⑵在关系窗口双击两个表之间的连接线,打开“编辑关系”对话框,可编辑关系,按DELETE键可删除关系,4.6 表的维护,表的维护,都是在“设计”视图中进行的,4.6 表的维护,4.6.1 修改表结构 最好在还没有输入数据的情况下进行 ⑴在表的“设计”视图中,打开要修改结构的表 ⑵修改字段名,单击字段名所在行后直接修改 修改数据类型或说明:单击字段名对应的数据类型或说明进行修改 修改字段的属性:单击字段名后,光标指向相应属性,重新设置,4.6 表的维护,4.6.1 修改表结构 ③添加新字段:光标指向最后一个字段的下一行,然后输入新字段的字段名、数据类型和属性 ④插入新字段:选中要插入字段所在行,单击“插入”菜单的行命令 ⑤删除字段:选中要删除字段所在行,单击“编辑”菜单的删除命令 ⑥更改字段的显示顺序:单击更改字段所在行,按住鼠标拖到指定位置。
4.6 表的维护,4.6.2 记录的操作 1.输入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