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课的启发式教学.doc
4页1化学课的启发式教学[摘要]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最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截然不同本文从前馈启发, 对比启发,实验直观启发, 想象启发 ,感情启发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化学课的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化学 前馈启发 对比启发 实验直观启发 想象启发 感情启发 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最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运用各种不同手段和方式, 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勇于探索、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一、前馈启发 前苏联教育家赫穆托夫认为: “教学应当从原有知识的现实化开始…” 前馈启发就是再现学生有关的已知知识和生活现象,而影响推导未知知识教学不仅要联系学生的直接经验,还要联系间接经验例:在讲化学热反应注意事项时, 可先启问学生“浓硫酸为什么在稀释时不能直接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而应当缓缓把浓硫酸倒入水中“? 在讲一氧化碳有毒害性质时,可启问“为什么冬季煤炉封火后放在密封屋内取暖容易煤气中毒”?通过生活实例,先把有关物质性质复习一2下, 再引出新知识。
这样既能站在已知之上去窥探未知,培养了学生旧新知识之间的迁移能力,又能达到巩固、拓展科学知识服务于实践的运用能力 二、对比启发 “有比较才有鉴别”,心理学认为,据大脑的对称规律,将两种性质不同或类似的事物同时或先后出现由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规律可提高感知率例:将元素与原子概念、分子与原子概念、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列表比较就可启发得出: 这样容易明确概念的异同,掌握知识间的联系 三、实验直观启发 教师演示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启迪学生,去探索现象的本质例如在讲电石属于遇湿易燃固体危险化学物品时,教师可演示以下实验:拿出一块香烟盒大小的冰,对大家说:“ 冰是不会燃烧的可我却可以使它燃烧起来 ”说完,可将右手在冰块上晃动一下,然后擦看一根火柴伸向冰面这时当火柴杆还没烧完时,冰面就会燃烧起来启问学生;“冰为什么会燃烧?” “原因是什么”?又如在讲置换反应时,教师演示以下实验:拿一支香烟, 把它的一端叼在嘴里接着用镊子夹取一小块冰, 触到香烟的另一端, 嘴巴接连抽吸几下,香烟自然就点着了启问学生,“ 冰块为什么能点燃香烟”?“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因是:老师表演前已经把这支香烟晒得十分干燥,并在它的一端3插入两条细长的金属钾。
表演时, 当冰块触到钾条,钾马上跟水发生置换反应,释出水中的氢, 同时产生大量热,使氢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起来, 于是香烟就被点着了由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实验现象的本质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演示应放在知识传授之前做,作为学生发现真理的源泉, 比作为验证学生获得结论的证明材料更好 四、想象启发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教师启发学生使之表现再现, 而摄取知识,使新知识在大脑中呈象例如“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运动)” 、1 00 毫升酒精和 1 00 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0 毫升(分子间有间隔)、加热氧化汞可以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都需要靠想象而形成整体认识,增强想象力就会加深记忆 五、感情启发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可启发学生炽热的探索欲望例如化学教学中对物质多样性的描述:“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偏二甲肼火箭推进器燃料、化学科学史、科学家、科学家成就的介绍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生活现象等等都可以寓情于学之中,启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爱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学生脑袋不应只是一个口袋,而且应是一只“魔瓶”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它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动力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总之, 启发式要从诸方面贯穿化学教学始终,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追求,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热情,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之目的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