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部分祖师画像及小传.doc
9页天台宗部分祖师画像及小传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创造人,是中华佛教八大宗派的共同祖师天台宗也是承袭龙树菩萨的心印 南北朝时期慧文禅师首创,开“一心三观”法门灌顶称之为“当齐高之世,独步河滩”《续高僧传》卷十七慧思传说:“时禅师慧文,聚徒数百,众法清肃,道俗高尚”《佛祖统记》卷六又说:“聚徒千百,专述大乘,独步河滩,时无竞化” 慧思禅师(515-577)是元魏时期,河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人(今河南上蔡县境内),俗姓李,十五岁出家,专诵《法华经》二十岁受具足戒后,到嵩山从慧文学习,得受观心之法《续高僧传》卷二十一,对他从慧文学禅,始三七日,在静观中,所见一生善恶业相历历在目的境界,有如下的记载:“我今病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源,业非可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己,颠倒想灭心情清净,所苦消除”之后,由于常坐不卧的修行,使他四肢软弱,不能步行,禅障再起卷二十一说:“夏竟受岁,恨无所获,自伤昏沉,生为空过,深怀惭愧那么,该怎样对治禅障呢?慧文开示说:“放身倚壁”背未至间,豁尔开悟法华三昧,且得到其师慧文的印证公元568年,因北方战乱,慧思禅师转移至河南光州大苏山,后又前往南岳衡山,慨江南佛教注重义理的研习,而轻视禅法。
为随机施教,他改变弘法方法,倡导定慧双修,昼则谈佛法理论,研究义理,夜里专修禅法,对白天所学的义理,进行抉择思维,教法因之大振公元577年6月12日,六十三岁的慧思大师安祥而逝因其晚年居南岳衡山,故世称南岳大师 慧思禅师的著作(存在的有)记载不一《大唐内典录》卷五说,有八部十卷,《续高僧传》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都有七部九卷《佛祖统记》卷云载有九部十一卷现存的有《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另有《大乘止观法门》和《玄誓愿文》二书,学术界有疑;还有《三智观门》一卷,《四十二字门》二卷,《释论玄门》一卷,《次第禅安》一卷,《随自意三昧》一卷,早佚不传 智者大师(539-597),名智觊,字德安,俗姓陈,世为颖川(今河南许昌)人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七月智者大师出生于江陵,梁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15岁,家国多难,于江陵城北长沙寺佛像前发愿,立志出家作沙门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18岁,投其母舅湘州果愿寺沙门法诸大师出家法诸定其法号智觊陈高祖永定元年(公元557年)20岁从慧旷律师受比丘戒,学习戒律,兼学方等。
又诣湖北衡州大贤山专诵《法华三经(即法华经)》、《无量义经》、《观普贤引法经》,历时两旬,即穷三经(义)奥义秘旨陈文帝无喜元年(公元560年)23岁,顶拜慧思禅师为师慧思禅师眼识英才,曰:“昔在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由于精勤心切,一日诵《法华经.药王品》诸佛同赞:“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句时,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智光焕发 陈废帝光大元年(公元567年)30岁,慧思处学法7年,与法喜等二十七名僧人到南朝陈国都城金陵(今南京市)弘法,住锡瓦宫寺,弘法8年,法席大盛陈宣帝太建七年(公元575年)秋,智者大师38岁,决定至天台山潜心诵经修禅,于天台北峰立造伽蓝,陈宣帝命名为“修禅寺”他在此一住十年,天台教学之基础也由此而建立了 陈后主至德五年(公元585年),智者大师年48岁,后主尊智者大师以国师之礼,对佛教教义和观行已构成了自己的体系,他经《法华经》为宗要,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以《维摩经仁王经》等为坤上,引佛性论,宝性论答以助成,组成他的学术系统陈后主祯明元年(公元587年)他在金陵光空寺开讲《法华经》,时章安灌顶预听,笔录成,天台三大部之一的《法华玄句》。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晋王杨广代为扬州总督时,遣使恭请智者大师往扬州,大师再三推辞而不允后与之立约始到扬州杨广在总督府金城殿,设千僧会,恭请智者大师授菩萨戒,智者说:“大王纡遵圣禁,名曰总持晋王说:“大师传佛法灯,称为智者从此,“智者大师”的名号,即广为人知 开皇十二年(公元595年)宣讲《维摩经》,同时,撰写《净名经疏》次年春天,智者大师重返天台山开皇十七年,杨广又遣使到天台山迎请智者大师,行至石城(今浙江新昌),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岁,僧腊四十晋王为纪念智者大师而创寺初名叫天台寺,至大业元(公元605年),杨广即帝位后,改名为国清寺 智者大师的著作有“三大部”、“五小部”之称三大部即《法华玄义》二十卷、《法华文句》二十卷、《摩诃止观》二十卷此三部皆为智者大师口述,其弟子章安灌顶记录成书的此三部博大精深之著作,是创立天台宗思想的理论基础五小部即《观音玄义》二卷、《观义疏二卷》二卷、《金刚明玄义》二卷、《金光明文句》六卷、《观经疏》一卷此外,还有《四教仪》十二卷、《四念处》四卷、《法界次第初门》三卷、《任王经疏》五卷、《菩萨戒经》一卷、《阿弥陀经义纪》一卷、《净七十疑论》一卷等。
智者大师的一生除了讲经著述之外,造寺二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亲手度僧一万四千余人,造方舟檀、金、铜、素画像八十万躯,传弟子三十二人三十二人中以章安灌顶为上首天台四祖章安灌顶法师 章安灌顶(公元561-632),俗姓吴,字法玄,祖藉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后移居临海章安(今章安镇)陈天嘉二年(公元561年)生於临海章安,七岁从摄静寺慧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二十七岁时,因其师慧极圆寂,于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到天台山修禅寺,师事智者大师于台岭禀受观法,潜心精研,遂为侍者他有卓越的记忆和华丽的文采智者大师平生的著述多由他集录而成书也因为他,才有三大部、五小部和其它著述可看所以他在天台宗的发展上有卓越的贡献,被天台宗尊为第五祖,又称章安大师《佛祖统记》的著者志磐大师赞说:(大正藏四九.187页)“以一编记之才,秉为论疏,垂之将来,殆与庆喜(阿难尊者)结集同功而比德也微章安吾恐智者之道,将泡闻於今日矣!” 章安尊者功绩,可综而三事:一.将天台大师的思想集大成(三大部);二.编辑天台的史料(《国清百录》四卷、《天台大师别传》一卷)三.著大涅槃纭玄疏 他所著作有《涅槃玄义》、《涅槃经疏》、《天台八教大意》、《观心论疏》、《智者别传》、《国清百录》等。
其中尤以三十卷《涅槃经疏》的问世,将涅槃宗的徒众,几乎都导引皈依於台宗门下,俾得天台宗迅猛发展因此章安尊者,是天台宗史上有著不可抹灭的功绩唐贞观元年(公元632年)八月七日,寂灭于国清寺,寿七十二 天台五祖法华智威尊者 章安尊者入灭后,天台宗因南北战乱的影响,故处于不振这时代他的弟子智威(待查),深得天台止观的深旨,证悟了法华三昧,但於天台思想,未见有所发挥人皆称之为“法华智威”,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圆寂 天台宗六祖慧威大师 智威的弟子慧威,东阳县人,十五岁左右出家,开悟后与世人断绝往来入灭年代不详 天台宗七祖左溪玄朗尊者 天台宗七世永嘉玄觉禅师 慧威大师传左溪玄朗和永嘉玄觉由此二人,天台一宗始放曙光 永嘉玄觉是修天台止观,读《维摩诘经》开悟的,后来到曹溪见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印证,一番机锋,得六祖印可,被称为“一宿觉”,著《证道歌》、《永嘉禅宗集》,事见《六祖坛经》 天台宗“中兴之祖”——八祖荆溪湛然尊者 湛然大师(公元711-782年)俗姓威,唐壑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生于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南)一儒者家里,(时人尊其道所以一名叫做荆溪。
因家本习儒,故幼学夙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十七岁,访道于浙东,随金华方岩学习天台教观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二十岁,入国清寺,从学於左溪朗,后来二十多年,专研台学天宝七年(待查 &127;)三十八岁始正式出家受戒,先从会稽昙一律师研究律部,后于吴那开元寺开演天台止观法门,广扬台宗,注释三大部,发扬台过的深旨四十四岁左溪逝世,荆溪大师,慨然以中兴天台为己任,独往东南,大弘天台法门,为天台三大部作注释,凡数十万言,使天台圆顿之教发扬光大天宝大历之间,帝城常常敕书请讲,可他教托病而固辞,专心从事教育和著作晚年归居天台佛陇,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年不倦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二月五日,示病佛陇,语门人曰:“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实一贯,吾归骨兹山,报尽今夕,汝等各自勉之《佛祖统记》卷七)享年七十有二 湛然大师的一生内振台宗教学,外抗南北诸宗他的著作有:《法华玄义释箴》二十卷、《法华文句记》三十卷、《止观辅行弘诀》二十卷、《止观大意》一卷、《十不二门》一卷、&127;《金刚锦》一卷、《止观义侧》一卷、《始终心要》一卷、《略维摩疏》十卷、《净名广记疏》六卷、《重台宗涅槃疏》十五卷、《法华三昧神助仪》一卷、《观心补助仪》一卷等。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