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教学计划.doc
9页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具备文化艺术、文化产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策划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全国各文化艺术部门、文化传播系统、文化企业等部门从事文化产业方面的项目策划与运作、市场营销、经纪人、广告宣传等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二、培养规格(一)系统掌握有关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及艺术创造能力;掌握科学的、理性的、同时又具备艺术性的分析方法;(三)具有敏锐的观察生活和捕捉社会发展走向的能力,运用理论的方式表达思想与认知的能力,以及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方式进行文化产业运作的能力;(四)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及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五)了解文化产业的理论前沿的动态,以及国际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六)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写作与编辑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根据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胜任文化产业系统及其他新闻出版、理论研究等部门的相关业务与管理工作;(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八)掌握一种外国语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九)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一)学制:四年(二)学分要求:1.公共必修课38学分2.公共选修课10学分3.专业必修课42学分4.专业选修课47学分5.实践课程27学分共 计:164学分(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四、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见“教学计划进程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课程门类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学时数每学期时数课堂讲授实践指导共计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一学期二学期三学期 四学期五学期六学期七学期八学期公共必修课N1500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3216482+16*N1500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322N150000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6432964+32*N15000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3216482+16*N1500005形势与政策256568×18×18×18×18×18×18×1N1500006外语122562564444N1500007体育610410413×213×213×213×2N1500008计算机应用基础46487222+8*公共选修课共10学分,160学时,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全院选修备注1公共课每学期行课16周;2.体育课程在14—16周集中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学生必须至少参加三次作为量化指标;3.形势与政策课在寒、暑假期间各安排计8学时的社会实践考察;4.技能类专业必须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写作四门选修课程中限选2门;5.凡注*者为课外实践课或复习自习课。
专业必修课N0704001艺术学概论232322N0704002美学原理232322N0704003管理学原理232322N0704004经济学原理232322N0704005文化经济学232322N0704006文化产业行业运营6969633N0704007公司企业法232322N0704008文化产业概论232322N0704009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232322N0704010文化艺术法律法规232322N0704011文化艺术政策232322N0704012国际文化交流与贸易232322N0704013文化产业财务管理232322N0704014文化艺术管理学232322N0704015文化经纪人232322 N0704016文化产业项目运作232322N0704017文化市场营销232322 N0704018文化资源学232322N0704019文化统计学232322专业选修课专业限选N0704020中国文学史348483N0704021外国文学史348483 N0704022中外美术史348483N0704023中外音乐史34848 3N0704024中外戏剧史348483N0704025中外影视史348483N0704026中国文化史348483N0704027世界文化史348483专业限选15学分专业任选课32学分,见艺术文化学院任选课教学计划进程表。
实践课N0704028专业实践122周2周2周2周2周2周N0704029毕业论文810周N0704030毕业实习24周N0704031社会实践5注:社会实践课含入学教育、军训、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劳动实践、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总计公共必修课38学分,712学时;公共选修课10学分,160学时;专业必修课42学分,672学时;专业选修47学分,752学时;实践课27学分总计:164学分,2624学时课堂教学周数1616161616161616专业实践222222复习与考试(周)2222222军 训(周)2总计(周)2020202020202016五、实践教学(一)专业实践(12学分)目的要求:巩固和检验课堂教学成果,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及其管理水平通过参与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的生产、制作、营销、传播等实践,使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丰富生活阅历,汲取人民群众中的文化素养,初步掌握文化产业及其相关部门的工作方法与管理技能,培养和锻炼从事文化产业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主要内容:于第二至第七学期每学期安排两周包括参观、考察、调查研究,以及参加文化产业及其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的工作实践。
考核方式: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均要写出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由专业实践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评议,考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经考核评议成绩合格者,得12学分(每学期2学分)二)毕业实习(2学分)毕业实习为必修课,第四学年第二学期集中安排实习4周(每周按30学时计算),是对四年教学成果的集中检验和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全面考察毕业实习经考核合格者得2学分三)毕业论文(8学分)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全面考核学生四年所学史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时间共10周(每周按30学时计算),共计4学分四)社会实践(5学分)社会实践包括入学教育、军训、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劳动实践、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社会和文化视野,了解国情、民情,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为必修课,由学校和本单位共同组织,共计5学分六、考核凡教学计划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需进行考核,成绩记分采用百分制,考试考查的时间与次数相对固定具体安排见教学计划表学生必须完成本专业所规定的各门课程,通过考核,修满学分,方可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考核不合格者或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者按国家教育部和我院有关学籍管理的规定处理七、主要课程简介(一)专业必修课1.艺术学概论(32学时,2学分) 目的要求: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并能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文艺发展规律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艺术的本质;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艺术的批评与鉴赏2.美学原理(32学时,2学分) 目的要求:本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难题以及美学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以后艺术美学、中西美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与良好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主要内容:美学的学科定位,审美现象,审美类型,审美文化,审美发生3.管理学原理 (32学时,2学分)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管理学的生成和发展,以及现代管理学的内涵和意义,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性质和内容,并能懂得文化艺术管理学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地位和内在联系 主要内容:管理学的生成和发展;现代管理学的基本构架和理论体系;现代管理学各部分主要内容;现代管理学与文化艺术管理学。
4.经济学原理 (32学时,2学分) 目的要求:本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经济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及其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学习各门类文化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弹性及其应用;供给与需求;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赋税的代价;国际贸易;外部性;公共物品及共有资源; 税制设计; 生产成本;一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