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烷烃系统命名的教学设计.docx
6页烷烃系统命名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 1、课程标准要求 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2、模块要求 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1)了解有机物分类的依据,知道有机物一般的分类方法;能够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类别 (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知道同系物的含义 (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名称 注意习惯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烃基的概念 (2)知道同系物的含义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名称;学会用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方法对简单的烃类化合物进行命名:要求熟练掌握5个碳原子之内烷烃的命名;(4)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3)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动手练习提炼出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2)了解学习系统命名法的重要性,体会物质分类的必要性。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各类有机物系统命名法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与突破 (一)教学重点的分析确定 本节课题即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重点落在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是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方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 基于以上观点确定教学重点为: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 (二)教学难点的分析确定 教学重点如果处理得当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因此如何让学生利用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去学习命名烯烃、炔烃和苯及苯的同系物的方法就成了教学难点 基于以上观点确定教学难点为:如何根据烷烃的命名方法命名烯烃、炔烃、苯同系物 (三)重难点的突破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以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因此烷烃的系统命名比较容易掌握,在充分掌握这个知识的基础上给出最简单的烯烃让学生自己命名,在逐渐增加碳原子的个数,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命名,于是可以小结出烯烃的系统命名法;此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炔烃的系统命名的方法。
这样,烷烃的命名方法就被运用到烯烃、炔烃的命名方法中去了至于苯同系物的命名还是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学习 因此,可以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协作学习,使学生自己能顺利完成对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体系的建构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为了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有对应一个名称,所以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每一种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这是高中化学中唯一较系统地学习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通过命名来区别不同物质,更重要的是利用命名来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分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同时,还可以从有机物名称了解物质结构,从而可以初步推断物质的大致性质这一节的内容可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有机物知识的必要环节因此在学习系统命名法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掌握命名法的重要性 (二)学时安排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计划安排1学时不宜随意扩展和加深难度总之,本节教材对知识的要求属于初步学会应用层次 四、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也是本节教材学习的核心内容,但教材中所举例子偏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烷烃系统命名的规则。
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主链、编位号、写名称)增加相应的例子使学生熟悉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为迁移到烯、炔和苯的同系物的系统命名打好基础 本节教学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练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给出结构简式写名称,给出名称写结构简式,同时给出结构简式和系统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指出出错的原因等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判断稍微复杂点的烷烃的主链时,容易出错,表现为未能准确找出最长的碳链,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具有空间结构的碳链的平面书写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球棍模型,组装碳架,增强教学直观性,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 讨论烷烃后,在烷烃的系统命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烯、炔以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的不同点,找出由结构不同所带来的选主链、编号以及命名上的差异,从而完成学习的迁移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广度(参考课标的提法),无需一步到位,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在后续章节中还有简单的介绍,不必在此拓展。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动画、电脑图片、有机物分子模型、列举有机物结构式的图表等多种形式,初步学会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二)实际应用教学:对烷烃透彻认识领会,然后把学习烷烃命名的方法迁移到烯烃、炔烃及苯同系物 (三)思维方式教学:通过实际应用逐步形成有序性思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教学反思 化学家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为了区分有机化合物使其名称与结构相对应,所以就必须给有机化合物命名在学习有机化合物命名的过程中,重点是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也是本节教材学习的核心内容,但教材中所举例子偏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烷烃系统命名的规则所以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母体、编序号、写名称)增加相应的例子使学生熟悉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为迁移到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打好基础 在本堂课之前,学生刚学习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并且高一必修2学过有机物的习惯命名法因此,在讲课前,预先在上周的周末作业中出了几题命名的题目 在本节教学过程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从一开始的题目出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解为若干小题,再将问题分配到各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
由学生讨论交流后,每组推选代表讲解,发现并总结规律再者由我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练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给出结构简式写名称,给出名称写结构简式,同时给出结构简式和系统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指出出错的原因等 在教学时,学生在判断稍微复杂点的烷烃的主链时,容易出错,表现为为未能准确找出最长的碳链,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具有空间结构的碳链的平面书写方式,所以以后再讲类似的内容时可以多利用球棍模型,组装碳架,增强教学直观性,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同时,为后续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打好结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