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合集.doc
7页7下课后学习题《邓稼先》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以下问题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索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二、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四、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试找一些例子,反复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五、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说和做》一、 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依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二、本文在表达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三、以下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索。
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五、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孙权劝学》一、 朗诵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三、诵读以下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以下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状况课外再搜集一些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参照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翻译提示:留一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一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一一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一一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一一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黄河颂》一、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势?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二、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用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三、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心得、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1.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2.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四、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期诵比赛可采纳合唱式朗诵的形式,制定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认真学习,在班里展示五、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老山界》一、文章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表达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二、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三、揣摩以下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和“躲〞,你读出了什么?)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含着怎样的情感?)3.远远地还闻声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四、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赏析以下语句,再找出一两处出色的描写,做一些批注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咽,像波涛在澎湃五、作者说:“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课外阅读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如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进一步加深对这段伟大历史的熟悉 《木兰诗》一、《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表达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表达得具体,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二、《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从课文中找出一二例,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注意体会其韵律、节奏三、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行最让你感动?四、理解以下诗句,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对镜帖花黄五、背诵这首诗《阿长与山海经》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二、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換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以下各题1.分別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表达视角的不同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四、文中一些语向略带夸张揣摩以下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但到僧恶她的时候,一一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五、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老王》一、读完这篇课文,或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国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二、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三、细读课文中“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探究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2.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3.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四、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状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3.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一一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么说?)五、课文結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作者为什么“愧作〞?这种“愧作〞的感人之处在哪里?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以后的阅读中无妨多留意一下结尾的语《卖油翁》一、复述课文,尽量做到既贴近原文,又生动形象二、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三、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1.公亦以此自矜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3.尔安敢轻吾射!4.康肃笑而遣之四、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尚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叶圣陶二三事》一、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马上罩上双层的悲伤〞,这“双层的悲伤〞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四、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五、课外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驿路梨花》一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二、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三、“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四、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短文两则》一、朗诵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依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三、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四、“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子独立性析以下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紫藤萝瀑布》一、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二、依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