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doc
7页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1、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始于16世纪,最终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这个时期,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为什么称这一时期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主要是,资本家独自经营的个体资本和企业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自由竞争充分展开的经济基础所以,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处在自由竞争阶段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特点第一,竞争主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分散的资本和企业第二,竞争展开的条件:除了土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垄断障碍第三,竞争手段:主要是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第四,竞争采取的形式: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平均利润原则通行第五,竞争结果:资本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二)自由竞争阶段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 1、生产社会化第一,生产社会化是18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个历史范畴。
生产社会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分工和协作的机器体系基础上的物质资料生产第二,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从个人的生产资料变成由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生产本身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一系列的社会行动;产品从个人的产品变成社会的产品在自由竞争阶段,工业革命和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日益发展和提高生产社会化引起生产集中从两个方面得以实现: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日益集中;出现了规模巨大的混合联合企业此外,在促进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方面,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资本社会化第一,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了资本社会化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为了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家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可能的限度内,调整资本关系,使资本社会化,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第二, 后果:资本社会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资本社会化从两个方面促进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部门范围内的资本社会化促进部门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本社会化,促进跨部门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 股份资本是资本社会化的初级形式。
在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股份资本”,它是资本社会化的初级形式股份资本在资本关系上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与个人占有资本相对应,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第二,与资本家个人进行经营管理相对立,资本管理形式的社会化3、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垄断代替竞争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其最初表现形式是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其关键环节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少数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易于取得银行贷款,因而能够广泛地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利用廉价的原材料,节约不变资本,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竞争的结果,总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从而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其次,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通过发行股票把许多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巨额的资本,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一个大型的企业,这种个别资本向股份资本的发展,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和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从而极大地促进和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程第三,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频爆发,造成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并被大企业所吞并。
而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纷纷联合和合并,从而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了更高程度另外生产社会化也必然引起生产集中,随着现代分工协作制度的发展,分工形成专业化生产和部门集中;协作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协同生产和跨部门集中生产集中,指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在社会生产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大生产集中是生产力发展和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形成垄断,生产集中是私人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所谓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或大企业的联合,它们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对某个或若干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实行独占或控制生产高度集中之所以必然引起垄断是因为:第一,当某个部门生产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时,往往容易达成协议,为垄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第二,少数大企业为了实现规模效益,或为了避免竞争中两败俱伤,有必要彼此间建立协议或联合,共同操纵市场,形成垄断第三,生产高度集中,不但使原有中小企业无力与大企业竞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新企业的进入,这也使少数大企业自然占据垄断地位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产生垄断。
一方面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联合协议,并且它们的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这就为垄断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既造成竞争的困难和新企业进入的限制,同时也会使大企业之间在竞争中造成两败俱伤,为了避免双方因势均力敌带来的竞争损失,它们也有暂时达成联合协议形成垄断的必要性1、垄断组织垄断统治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控制某个或某些生产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的联合垄断组织的形式随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比较典型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有:(1)卡特尔(Cartel)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在商品的产量、销售市场和价格等方面签订协定而形成的垄断同盟卡特尔内部的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参加者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保持其独立性2)辛迪加(Syndicate)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为了共同采购原料和销售商品通过签订协议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参加者仍保持在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但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辛迪加设办事处统一接受商品的订单和统一采购原材料,按照协议在辛迪加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分配。
3)托拉斯(Trust)它是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大垄断企业各个参加的企业丧失了在商业上、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托拉斯董事会统一掌管所属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原来的企业主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按股份获取股利4)康采恩(Concern)它是由一两个实力极为雄厚的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为核心,把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而组成的垄断组织2、垄断利润:尽管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组织形式的内容不同,垄断程度亦有差别,但其实质都是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垄断,来保证垄断资本家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的形式,表现为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企业可以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长期获得大量的高额垄断利润 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一般是获得平均利润,个别资本家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是,一旦新技术被普遍采用之后,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也就消失了。
垄断形成以后,垄断资本家就不再满足于获得平均利润了,而是不断地追逐高额垄断利润这样一来,自由竞争条件下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直接目的和动机,在垄断条件下就表现为垄断资本家追逐高额垄断利润的直接目的和动机,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垄断资本家对高额垄断利润的追逐,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垄断利润的实现途径一般是两个:第一,生产流通费用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第二,垄断价格高于生产价格因此,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第一,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二,垄断企业外部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从再生产四个环节来考察垄断利润的实现和来源,我们看到,在生产环节中,垄断资本家必然会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对企业内部工人进行剥削,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垄断企业中,工人的劳动则是以倍加劳动的形式,成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在交换环节中,垄断资本家想方设法独占市场,控制价格,限制竞争,操纵着市场交易活动的展开,使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通过购买生产资料时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使小企业和小生产者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通过出售原材料时的垄断低价转化为垄断利润。
在分配环节中,垄断资本家除了占有本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占有其他企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还通过控制国家机器,利用国家财政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如政府对垄断企业的减税、科研资助、优惠贷款、军属订货等在消费环节中,垄断资本家利用自己的实力控制消费市场,一方面使消费为满足垄断资本家的需求服务,另一方面则把工人和劳动群众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通过购买消费品时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规律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支配着其他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的运行,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命运 垄断资本和垄断利润出现以后,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垄断部门之间和非垄断部门之间分别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这就是平均利润率的二重化 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形式变化的基础是垄断和竞争的并存在垄断资本条件下,在垄断直接统治的部门中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并没有消除自由竞争,在非垄断部门中自由竞争依然存在然而,由于垄断资本已占据统治地位,很难形成社会统一的平均利润率,垄断部门的利润率又必然经常高于非垄断部门的利润率,因此,必然会出现二重的平均利润率。
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形式变化的机制是资本转移由于非垄断部门以自由竞争为特征,资本转移一般在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进行,而垄断部门之间的资本转移一般则是以大企业为主因此,这就会形成垄断利润的平均化趋势和非垄断利润的平均化趋势3、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为了保证其获得垄断高额利润,凭借垄断地位所规定的商品价格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垄断价格的规定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商品的价值,只不过是对剩余价值做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分配垄断利润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还包括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垄断利润的实质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这种高价格源于垄断部门凭借垄断地位,按照高于在没有垄断势力条件下可能形成的生产价格出售商品显然,这种垄断高价并不是同种产品的统一的高价格并且,垄断高价与垄断低价可以同时存在垄断企业出售商品采用垄断高价,而购买商品时则采用垄断低价第二,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市场上,价格一般具有高度易变性,但垄断价格由于其垄断性质变动则很小,在再生产周期中的波动幅度也比较小第三,垄断价格具有刚性也就是说,垄断价格具有只上涨而不下跌的趋势,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也处于上涨状态 垄断价格的这些基本特征,使一些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或生产价格,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只是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