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说明书(共23页).doc
23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编制背景2002年5月国务院国发[2002]1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突出强调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的重要性2002年8月国务院九部委以建规[2002]204号文《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将认真做好近期建设规划工作,作为全面落实13号文件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明确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编制原则、强制性与指导性内容等成果要求,要求各级城市人民政府抓紧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建设部在建规[2005]142号文《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工作,是对城市近期建设安排的基本依据;为了配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保持城市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近期(2006年至2010年)建设规划工作2000年完成并经国务院批复的《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所确定的城市各项建设事业至2010年的大部分目标已提前实现,银川市人民政府正在组织编制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为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市人民政府特此组织编制银川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二、城市概况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位于自治区北部富庶的宁夏平原中部,市域范围界于东经105o45’~107o00’、北纬37o20’~ 39o00’之间,总面积9527.3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971.71平方公里) 全市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区及永宁、贺兰两县和灵武市2005年底,市域总人口140.6万人,市域非农业人口86.67万人,市域非农业人口占市域总人口的61.64%,其中市辖区总人口79.03万人,市辖区非农业人口66.37万人;银川市城市建成区面积9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9万人,农业人口约0.6万人,暂住人口约16.5万人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8.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9.06亿元、第二产业130.05亿元、第三产业139.3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7万元全市工农业总产值384.5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49.24亿元,农业总产值35.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52亿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3元三、总体规划实施的回顾与评价(一)实施成效与问题1、实施成效 “十五”期间(2001—2005),正值《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实施阶段银川市以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水平,强化银川市的地理、民族、历史特点意识,突出塞上江南、回族风情、西夏古都三大特色,从“大银川”的视角合理整合城市空间布局,同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了一批关系人民群众生活急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战略性项目,使我市城市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基本上完成了“十五”预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十一五”期间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五”期间,大力实施城市重心西移战略,加快了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突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了北京路、黄河路、上海路、贺兰山路、丽景街、正源街、亲水大街等城市道路160条,新增道路面积733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8平方米,城市路网体系更趋完善,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机场高速、城市南环高速、109国道永贺段、银横公路、新小公路、沿山公路等公路的改造实施,使城市的对外交通更加便捷。
建设了大团结广场、人民广场等七大广场和丽景湖公园、唐徕公园、流芳园等八大公园,实施了一大批园林绿化工程,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九五”末增加了4平方米;艾依河城市段全线贯通,阅海、宝湖等湖泊湿地得到保护性利用新建了银川体育馆、湖滨游泳馆、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医院、银川市中医院、银川一中、银川二中等重要建筑和文化体育设施;扩建了城市二水厂、三水厂,完成了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三污水处理厂、芦花220kV变电站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古迹得到妥善保护,为城市营造了优美、舒适的创业与生活环境,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和提高2、存在主要问题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城市化进程战略,《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虽经国务院批准不久,由于一些客观情况的变化,已经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矛盾① 城市建成区现状建设用地和居住人口,已经远远突破1996版总规2010年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尤其旧城建设用地向外扩张的趋势日益加剧,西夏区用地的增加缓慢,造成了规划管理上的被动局面,规划的引导作用失效② 1996版总规确立的“一城两区、空间间隔,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规划结构思路过于理想,虽然符合城市空间结构长期发展的需要,但对发展模式的现实适应性方面的研究缺乏。
在银川经济水平及发展能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强调均衡而非集聚的布局使规划实施与规划理想出现脱节,进而造成发展方向上的困惑③ 城市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增强,各级公共中心体系没有形成,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城市快速扩张阶段不能为城市发展空间拓展提供足够支持④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还需要加大,社区居住环境的全面改善和提高还不显著城市建筑物大多缺乏特色,城市街景达不到统一、和谐、美观,缺乏对银川市历史文化品位、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建筑及建筑风格的研究⑤ 城市管理机制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的方面,一些规章制度亟待建立健全在实行土地储备制度、规范建设用地供应、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方面还缺乏有力的保障措施⑥ 村镇规划建设步伐不快,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成效还不明显二)实施效果评价与总结在自治区第九届党代会确定把“银川市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思想指导下,银川市及时调整了城市建设思路,按照新的行政区划,重新整合城市空间布局,实施城市中心和发展空间适度西移的跨越式发展,确保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土地供应的计划性和导向性,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加大对市内三区之间联系道路及城市环路、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环境整治,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城市合理有序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通过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景街物流市场带,形成银川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银川城市综合竞争力近五年来银川城市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城市未来几年内空间拓展、结构优化、产业发展等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四、“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银川市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与挑战一)面临的机遇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全球化继续推进,全球性产业结构大调整,使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银川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国家更加重视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将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特别是把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为银川市发挥优势、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全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银川市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使银川市的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随着“兴工强市”方略的全面实施,引进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产业实力跃上了新台阶这些都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面临的挑战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加大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宜居城市、发展社会事业和增加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市级财政构成很大压力缺乏关键人才和有较高素质、专业化技能的劳动者,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弱,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严重制约着银川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投资强度大幅提高,并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领域,与银川市主导产业类同,而且在价格、运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对银川市形成较大竞争压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和期限(一)指导思想与原则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五个统筹”的原则,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城乡和谐社会的能力2、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
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3、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集约型城市的原则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历史名城的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地区及民族精神,展示回族的文化内涵,强化“塞上湖城”的城市特色,形成融西夏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5、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的计划与指导性,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加快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引导城市合理发展6、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3、《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4、《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纲要》5、《银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6、各有关专业规划7、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等(三)规划期限按照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规定,与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年限一致。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六、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550元,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基本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实力显著提高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60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年均增长12.5%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灵武市跨入“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力争跨入“中国百强县(市)”2、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2010年全市总人口160万人,非农业人口达到110万人,城市化水平接近7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700元和4570元,年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