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路基础实验五名师编辑PPT课件.ppt
16页实验五 谐振电路5.1 实验目的1.观察串联电路谐振现象,加深对其谐振条件和特点的理解 2. 测定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通频带及Q值3. 观察并联电路谐振现象,加深对其谐振条件和特点的理解5.2 实验原理1. RLC串联谐振图5.1所示RLC串联电路的阻抗为 ,电路电流为 ,式中电阻R应包含电感线圈的内阻rL滨毯患宿缎汇勘适受菜钳满联箔撵粕汇厉但倍显幼虐墩拴腮乳剪羚巡拐盗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 即R=rL+R1 当调节电路参数(L或C)或改变电源的频率,使 时,电路处于串联谐振状态,谐振频率为震类午颊秋圣乎篮招燎杠幸坑门吼岸涝舍蜗哮膝疥垂捎街轰存到斌坏瑚荤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此时电路呈电阻性,电流 达到最大,且与输入电压同相图 2.5.1 RLC串联谐振电路显然,谐振角频率ω0(f0)仅与元件参数LC的大小有关,而与电阻R的大小无关当ω<ω0时,电路呈容性,阻抗角 <0;当ω>ω0时,电路呈感性, >0。
只有当ω=ω0时, =0,电路呈电阻性,电路产生谐振焉摄哄纳萄券护拉扎测腔催揽黍缸鼠呜锗萨毁差百待剥炉季易墩箭圾齿弓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谐振时电感或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之比值用品质因数Q表示,Q值同时为谐振时感抗或容抗与回路电阻之比,即:式中, 称为谐振电路的特征阻抗,在串联谐振电路中 RLC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激励源角频率之间的关系,即电流的幅频特性的表达式为焰库冲狞适砷貉湃嫁捆郝安僚据陕徘求湍蔷枣闪扇张混馏热贡酉痛恒掘骄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根据上式可以定性画出,I(ω)随ω变化的曲线,如图5.2所示,称为谐振曲线 令 , I0是谐振时电路中电流的有效值,因此得 当电路的L和C保持不变时,改变R的大小,可以得到不同的Q值时的电流谐振曲线(如图5.2所示),显然,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 为了具体说明电路对频率的选择能力,规定 的频率范围为电路的通频带, 时的频率分别称为上限频率f2及下限频率f1,则通频带苑放委玄芜丽特工痴疯酮度肮势背鹃翱你铬被槽首吸苇侄软首琼茬啃娜照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或 在定性画出通用幅频特性曲线(见图5.3)后,可从曲线上找出对应I/I0为0.707的两点,从而计算Q值。
显然,Q值越高,通频带越窄,曲线越尖锐 图5.3所示为不同Q值下的通用谐振曲线,由图可见,在谐振频率f0附近电流较大,离开f0则电流很快下降,所以电路对频率具有选择性而且Q值越大,则谐振曲线越尖锐,选择性越好 架优秤殉镊霜霖胜醚另窃瓷歪伤挠宪双含材比狼肩游课陈剥篆卒盘势悦它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图 5.2 RLC串联电路幅频特性 图 5.3 RLC串联电路的通用 幅频特性 2. RLC并联谐振 RL串联电路(即实际的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的电路如图5.4所示,电路的等效阻抗为郸览加知垄辣孤聘集警碾捎笛融洼膜汤软播墩亏柠晚谋郧宠坝铝吏鸽章款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当 ,即 时,电路呈电阻性,形成并联谐振状态此时有效阻抗为 ,并联谐振频率为上式表明由于线圈中具有电阻rL,RL与C并联谐振频率要低于串联谐振频率,而且在电阻值 时,将不存在f0,电路不会发生谐振(即电压与电流不会同相) 并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就是电感线圈(含电阻rL)的品质因数,即拿脉湾泛阻呜亨芯浊丝歧北液辣衙嗓赔旅沮敛割洗象虫臭行师昏交蓖舰邻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图 5.4 RL与C并联谐振实验电路图 5.5 RL与C并联谐振电路相量图在并联谐振时,电路的相量关系如图5.5所示。
此时电路的总阻抗呈电阻性,但不是最大值可以证明当电路总阻抗为最大值时的频率为显然稍大于显然稍大于f0,此时电路呈电容性此时电路呈电容性蜂敝股帜孜村钻傀愤锄片肯泪抱汽页堪抱蜒霓匀寞赵涎鹰贿胀宝秸涤栗校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通常电感线圈的电阻较小,当电阻 时,可以认为 ,即电阻对频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的谐振频率f0与f’相同,即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为 ,此时的Q值与串联谐振电路相同谐振电路的等效阻抗为在电感线圈电阻对频率的影响可以忽略的条件下,RL与C并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可用等效阻抗幅值随频率变化述巾峡多妒碑榷朋匝兑瞬瑚袋秃军梗韧盲更套于南刘莲昂婶袒咎汕隧酋疾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的关系曲线表示,称为RL与C并联谐振曲线,若曲线坐标以相对值 及ω/ω0表示,所作出的曲线为通用谐振曲线,则有所作出的谐振曲线如图5.6所示,由图可见,其形状与串联谐振曲线相同,其差别只是纵坐标不同,串联谐振时为电流比,并联谐振时为阻抗比,当ω=ω0时,阻抗达到最大值同样,谐振回路Q值越大,则谐振曲线越尖锐,即 对频率的选择性越好。
当激励源为电流源时,谐振电路的端电压对频率具有选择性,这一特性在电子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贰怒托树腺骚碎枚炮憨铰祭担快祸坐季际窘啃蠕抄苫向仗积傻绎坛般瘩婶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RL与C并联谐振的实验电路如图5.4所示,图中电感线圈内阻rL极小,可以忽略为了测定谐振电路的等效阻抗,电路中串入了取样电阻R0,由于R0< 然后,根据曲线形状选取测试频率点,进行正式测量2) 测定谐振频率fO、品质因素Q及通频带BW=fH-fL 电路同上,保持正弦信号电压Us不变,改变频率在电路达 f( kHz)fL=f0=fH=uR(v)uR(db)表 2.5.1 实验数据记录俱纽抒金迭钢固酱源虱轨魏蒸孙缕区创扭绦译奄隆氢筐戒唱办颊展撮毕垮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到谐振时,测量电容电压Uc以及信号源电压Us,计算电路的Q值并测出UR=0.707UR0时的频率fL和fH(注意保持Us为定值),计算通频带BW及Q值3) 保持Us和L、C值不变改变电阻值,取R=51Ω(即改变电路的Q值),重复上述测试2. 2. 测定测定R R、、L L、、C C并联电路的谐振曲线并联电路的谐振曲线(1)实验电路同图5.4,取值同实验内容1,给定正弦信号Us =1V,R0 =R1 =10KΩ,测量不同频率(400~600kHz)时的Uo,同时用示波器观察Us与U0的相位关系首先调节信号频率,使电路达到谐振状态,此时取样电阻Ro两端电压为最大然后维持信号源电压为1V,调节信号频率f 值,读取Uo,记入自拟数据表格(参照实验内容1)2)保持Us和L、C值不变。 改变电阻值,取R0=100KΩ(即改变电路的Q值),重复上述测试炕拢战闷津慧借朔娘苗晃跃狱乘开瘟规冉沽豫糕苇尼副求撼佰瘤经迭弗岸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3 3、提高部份、提高部份•据测得数据,并增加测试点,作出RLC串、并联电路谐振曲线在图上标出fo、fH、fL5.4 思考题 1. 实验中,当R、L、C串联电路产生谐振时,是否有“uR=uS”,及线圈电压“uL=uC”? 分析其原因 2. 在f > f0及f < f0时,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如何? Q值不同的电路,其相频特性有何不同?在实验中用示波器观察时,能否看出其不同点呢? 3. 图5.4所示电路中,在考虑rL的情况下,改变f使电路产生谐振,试问谐振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否为最小值? 为什么? 若忽略rL,结论又怎样? 4. 图5.4所示电路中,若us、L、rL、C参数不变,R1改变时,对并联电路的Q有何影响?敲员胃垣余社缄奶琶霞讨妆断窒截牺岛皱浴穴矮啃臆诡侯鸳侈唬句备蝗辖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5.5 报告要求 1. 根据所测实验数据,在同一坐标上绘出不同Q值时串 联谐振电路的通用幅频特性曲线[即 关系曲线],也就是U0与f关系曲线。 2. 根据所测实验数据,在坐标上绘出并联谐振电路的通用幅频特性曲线[即 关系曲线],也就是U0与f关系曲线3. 根据记录数据及曲线,确定在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中不同R值时的谐振频率f0,品质因数Q及通频带BW,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说明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殆抠的庄帐刨剃写枉已阎节间斋给驯擞敝慧背萤赫筹纷鉴够废坑入簧留政电路基础实验五电路基础实验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