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脑室蝶鞍区课件.ppt

40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84736015
  • 上传时间:2024-08-3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77M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节第四节 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池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池 一、脑室系统的一般解剖一、脑室系统的一般解剖 侧脑室(侧脑室(2)) 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组成组成 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第五脑室第五脑室 发育上变异发育上变异 第六脑室第六脑室 (一)侧脑室(一)侧脑室1.位置:大脑半球深层,包绕在尾状核周围位置:大脑半球深层,包绕在尾状核周围2 . 形态与分部:形态与分部: ((1)前角)前角 自室间孔向前深入额叶,冠状切面呈三角形;自室间孔向前深入额叶,冠状切面呈三角形; ((2)中央部)中央部 位于顶叶内,横切面呈三角形;位于顶叶内,横切面呈三角形; ((3)后角)后角 深入枕叶,额状切面呈圆形;深入枕叶,额状切面呈圆形; ((4)三角区)三角区 ((5)下角)下角 在丘脑后方弯向下,进入颞叶在丘脑后方弯向下,进入颞叶 中央部中央部前角前角后角后角下角下角马蹄铁形马蹄铁形.中央部:位于顶叶中央部:位于顶叶前角:深入额叶前角:深入额叶后角:深入枕叶后角:深入枕叶下角:深入颞叶下角:深入颞叶 3.显示最佳断层:显示最佳断层: 横断层横断层 侧脑室脉络丛侧脑室脉络丛在在中央部和下角中央部和下角内有大量脉络丛,可产生内有大量脉络丛,可产生脑脊液脑脊液。

      冠状断层、横断层冠状断层、横断层 4.交通交通 :: 侧脑室的脑脊液侧脑室的脑脊液 经前角的室间孔经前角的室间孔 流入流入第三脑室第三脑室 侧脑室侧脑室 第三脑室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二)第三脑室(二)第三脑室 正中矢状位显示:正中矢状位显示: 前壁、后壁、前壁、后壁、 侧壁、下壁侧壁、下壁 上壁上壁 横断面易于显示;横断面易于显示; 前后方向的窄缝前后方向的窄缝(三)中脑水管(三)中脑水管 横断面易于显示,横断面易于显示, 呈圆形呈圆形 正中矢状面正中矢状面 全貌全貌 (四)第四脑室(四)第四脑室 1. 位置及境界位置及境界 2.正中矢状断面:顶和底,呈尖向后的三角形;正中矢状断面:顶和底,呈尖向后的三角形; 3.横断层:上部呈五角形;中部呈五角形或新月形;横断层:上部呈五角形;中部呈五角形或新月形; 下部:菱形或三角形。

      下部:菱形或三角形 二、脑室横断层解剖二、脑室横断层解剖 1.经侧脑室中央部层面经侧脑室中央部层面 2.透明隔层面:透明隔层面: 3.经室间孔层面:经室间孔层面: 4.经中脑层面:经中脑层面: 脑室横断层解剖脑室横断层解剖经侧脑室中央部层面经侧脑室中央部层面 经透明隔层面经透明隔层面 经室间孔层面经室间孔层面 经中脑层面经中脑层面 三、脑室矢状断层解剖三、脑室矢状断层解剖 1. .正中矢状断层:(正中矢状断层:(1)侧脑室)侧脑室 ((2)第三脑室)第三脑室 ((3)中脑水管)中脑水管 ((4)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正中矢状断层正中矢状断层 四、脑室冠状断层四、脑室冠状断层 侧脑室前角层面侧脑室前角层面 脑桥(侧脑室中央部)层面脑桥(侧脑室中央部)层面 胼胝体压部层面胼胝体压部层面 第五节第五节 蝶鞍区蝶鞍区一、复习颅底有关的解剖结构一、复习颅底有关的解剖结构 颅前窝颅前窝 颅中窝颅中窝 颅后窝颅后窝 二、概述二、概述 (一)定义(一)定义 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的区域。

      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的区域 (二)主要结构(二)主要结构 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 鞍上池、鞍周血管、神经以及下丘脑等鞍上池、鞍周血管、神经以及下丘脑等 (三)临床意义(三)临床意义 范围小,结构多,毗邻结构复杂,范围小,结构多,毗邻结构复杂, 疾病多发部位疾病多发部位 三、基本解剖结构三、基本解剖结构(一)境界(一)境界 前界:前床突与交叉沟的前缘前界:前床突与交叉沟的前缘 后界:后床突与鞍背后界:后床突与鞍背 两侧界:颈内动脉沟两侧界:颈内动脉沟 (二)主要结构及其毗邻(二)主要结构及其毗邻 1.1.蝶鞍蝶鞍 位置位置 ::位于颅中窝正中部,形似马鞍,中部凹陷为垂体窝位于颅中窝正中部,形似马鞍,中部凹陷为垂体窝 毗邻:毗邻: 分型:分型:根据前、后床突间距不同。

      根据前、后床突间距不同  开放型(开放型(39%39%)) 间距间距>5>5mmmm  闭锁闭锁型型 (21%) (21%) 间距间距<2mm<2mm  半开放型半开放型 (40%)(40%)间距间距2 2~5mm5mm 形态变异形态变异: :  鞍桥鞍桥 ;;  颈动脉床突孔颈动脉床突孔 2.2.鞍膈鞍膈定义:定义:硬脑膜覆盖在垂体窝上方的膈状结构硬脑膜覆盖在垂体窝上方的膈状结构, ,分隔与颅腔分隔与颅腔 形态:形态:长方形,表面下凹或平直,中央有一孔称膈孔长方形,表面下凹或平直,中央有一孔称膈孔 分型:分型: I 型~鞍膈完整,有垂体柄通过,占型~鞍膈完整,有垂体柄通过,占41.9%41.9%;; I I型~鞍膈不完整型,垂体柄周围有型~鞍膈不完整型,垂体柄周围有3mm3mm大小开口,大小开口, 占占37.6%37.6%。

      III 型~鞍膈缺损,周围仅有型~鞍膈缺损,周围仅有2mm2mm或更窄的脑膜环,或更窄的脑膜环, 有的垂体完全暴露表面仅有蛛网膜覆盖,有的垂体完全暴露表面仅有蛛网膜覆盖, 占占20.5%20.5% 3.鞍底形状鞍底形状 横径:横径:14~15mm 深度:深度:6~9 mm 厚度:骨质较薄,成人约厚度:骨质较薄,成人约1mm 正常有三种:(正常有三种:(1)平直型()平直型(49%);); ((2)下凹型()下凹型(46%)) ((3)) 上凸型(上凸型(5%)) 鞍底侧角呈光滑弧形,尖锐鞍底侧角呈光滑弧形,尖锐侧角提示鞍内肿瘤。

      侧角提示鞍内肿瘤 4.蝶窦蝶窦 位置:蝶骨体垂体窝深面,鞍底的下方位置:蝶骨体垂体窝深面,鞍底的下方 形态:新生儿仅为一腔,青春期后发育完全形态:新生儿仅为一腔,青春期后发育完全 分型:根据气化程度分分型:根据气化程度分  硬化型(硬化型(2.5%)) 鞍前型(鞍前型(15%)) 鞍型鞍型 ((75~85%)) 5.垂体垂体 位置:位于垂体窝,垂体柄位置:位于垂体窝,垂体柄~膈孔膈孔~第三脑室底灰结节第三脑室底灰结节 毗邻:上方、下方、两侧毗邻:上方、下方、两侧 形态:椭圆形或圆形形态:椭圆形或圆形 上缘多较凹陷或平坦上缘多较凹陷或平坦 下缘近半圆形,与鞍底的形状一致下缘近半圆形,与鞍底的形状一致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男性垂体高度男性垂体高度>6.5mm 为为可疑,超过可疑,超过7.7mm为异常;为异常; 女性垂体高度女性垂体高度+(年龄(年龄X1/20))>9mm为可疑,超过为可疑,超过10mm为异常。

      为异常 大小:垂体的大小(长大小:垂体的大小(长X宽宽X高)高) 为为9 高度高度 女性女性>男性男性 垂体柄垂体柄 :: 横断图像呈小圆形结构;位于视交叉后面,鞍背前上方;横断图像呈小圆形结构;位于视交叉后面,鞍背前上方;垂体柄大小不超过基底动脉:垂体柄大小不超过基底动脉: 冠状图像可显示漏斗全长,冠状图像可显示漏斗全长, 90%的人漏斗与基底动脉居的人漏斗与基底动脉居同一同一 平面,漏斗位于中线,其偏移常系微腺瘤的早期征象        平面,漏斗位于中线,其偏移常系微腺瘤的早期征象         垂体的血供:垂体的血供: 垂体前叶垂体前叶→垂体上动脉垂体上动脉→颈内动脉远端颈内动脉远端 垂体后叶垂体后叶→垂体下动脉垂体下动脉→颈内动脉近端颈内动脉近端 垂体柄垂体柄→垂体上动脉,下部由双重供应垂体上动脉,下部由双重供应 MRI快速增强扫描垂体增强扫描顺序快速增强扫描垂体增强扫描顺序 后叶后叶→垂体柄垂体柄→前叶前叶→前叶远侧部前叶远侧部→外侧部外侧部 正常垂体正常垂体在经垂体的冠状图像上,视交叉、垂体柄与垂体三者的影像相互连结成“工”字形。

      蝶鞍垂体横断层面蝶鞍垂体横断层面 6.海绵窦海绵窦 位置:位于蝶鞍两侧位置:位于蝶鞍两侧 形态:硬脑膜两层间的海绵样腔隙,两侧形态对称、形态:硬脑膜两层间的海绵样腔隙,两侧形态对称、 大小相大小相 等,经鞍膈的前、后等,经鞍膈的前、后 海绵间窦相连通海绵间窦相连通 毗邻:壁毗邻:壁~额叶额叶 下壁下壁~蝶窦蝶窦 内侧壁内侧壁~垂体、蝶鞍垂体、蝶鞍 外侧壁外侧壁~颞叶颞叶 显示海绵窦的最佳断层:冠状断层显示海绵窦的最佳断层:冠状断层 下列三个下列三个CTCT征象应考虑为异常海绵窦征象应考虑为异常海绵窦  大小不等大小不等  形状不对称形状不对称 窦内局限性异常密度区窦内局限性异常密度区 ((6 6)鞍周血管)鞍周血管((7 7)鞍周神经)鞍周神经 视神经、视交叉与视束视神经、视交叉与视束 * * 视交叉长约视交叉长约8 8mm,mm,宽宽10mm,10mm,厚厚3 3~5 5mm,mm, * * 与蝶鞍及垂体的关系由三种类型:与蝶鞍及垂体的关系由三种类型: I 正常型(正常型(87%)) II前置型(前置型(3%)) III后置型(后置型(10%)) 动眼神经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 展神经展神经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