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硕县历史经济和文化的调查报告.pdf
4页2009 · 3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一、 调查目的 大学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 目标的有效途径, 是推进大学生 “素质拓展计划” 的重 要举措为了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锻炼实践能力, 笔 者在寒期走入社会、 深入基层, 在家乡新疆和硕县进 行调查, 力求全面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 政治、 经济和 文化, 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便今后为边疆民族地区经 济社会科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 调查方法 资料查询法; 座谈法; 个别走访法; 实地考察法 三、 调查内容 和硕, 系蒙古和硕特部落名, 意为 “先遣部队” , 又 名特吾里克(蒙古语,意为兔尔条,此地多灌木, 故 名 ) 汉为危须国地, 魏晋时并入焉耆; 清乾隆三十六 年 (1771 年 ) 蒙古厄鲁特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落东归 后, 被清政府安置在今和静县和和硕县境; 1939 年和 硕成立设治局, 设治局设在塔温决肯 (今博湖县塔温 决肯乡 ) ,隶属焉耆行政区; 1941 年局治迁至乌什塔 拉; 1946 年成立和硕县; 1950 年县治迁至清水河(现 特吾里克镇) ,同年 4 月和硕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4 年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一 ) 地域优势 1.地理位置和硕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 焉 耆盆地东北部, 是南疆、 北疆、 东疆的交汇点, 被称为 南疆第一县它北依天山, 南临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 湖─博斯腾湖,北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 384 公里, 南 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 98 公里314 国道自东向西横贯县境中部 150 多公里 和硕县界总长约 580 公里, 县境总面积 12892 平 方公里 东邻托克逊县, 西倚和静县, 西南接焉耆县和 博湖县, 南至尉犁县, 北隔天山山脉与乌鲁木齐相望 2.人口结构全县有 18 个民族, 19876 户, 总人 口 6.48 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 41607 人, 非农业人口 20254 人, 流动人口 6769 人; 城镇人口 9725 人; 男性 3.22 万人, 女性 2.97 万人; 少数民族 19742 人, 其中: 蒙古族 5192 人, 维吾尔族 8514 人, 回族 5592 人 3.行政区划和硕县辖 1 个镇、 1 个民族乡、 5 个 乡: 特吾里克镇、 乌什塔拉回族乡、 曲惠乡、 塔哈其乡、 苏哈特乡、 那英克乡、 新塔热乡 境内有: 清水河农场、 马兰公安管区、 二十四团场、 二十六团场。
(二 ) 资源优势 1.土地资源和硕县土地面积 12892 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 6587.8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51%,平原 6304.2 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 48.9%现有土地面积 1922.472 万亩,其中耕地 34.33 万亩 2. 水资源和硕县水资源总量为 2.1961 亿立方 米地表水主要是北部山区的冰雪消融注入清水河, 乌什塔拉河、 曲惠沟等三条河流 地下水比较丰富, 蕴 藏量较大县境南临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 湖, 总面积 988 平方公里, 平均深度 10 米, 盛产土著 鱼有扁吻鱼和塔里木裂腹鱼非土著鱼主要有赤鲈 (俗称五道黑 ) 、 鲤鱼、 鲫鱼等博斯腾湖鱼群丰富, 产 量很大, 是新疆重点渔业基地之一 3. 矿产资源和硕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51.1%, 地质构造有生成矿藏资源的基础 境内矿产资 源丰富, 分布广阔 目前, 发现有铁、 锰、 铜、 钨、 金、 锑、 铅、 铅锌、 煤、 芒硝、 石盐、 磷、 重晶石、 黄铁、 非金属大 理岩、 石灰岩、 方解石、 石棉、 滑石、 石墨、 花岗岩、 建筑 用砂石、 砖用粘土等 23 种, 其中花岗岩有一定的工业 储量,其次是原盐和芒硝达 3000 万吨和 1040 万吨; 主要分布在博斯腾湖东岸。
4.文化资源———和硕特文化 和硕特是卫拉特蒙古的重要一支, 是元太祖成吉 思汗的胞弟哈布图 · 哈撒尔 (哈撒尔) 的后裔, 具有悠 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 和硕特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 河中, 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团结奋斗, 用鲜血和生命 [收稿日期] 2009- 6- 20 [作者简介] 刘璇 (1990.7-) , 女, 回族, 新疆人, 现就读于新疆喀什师范学院数学系 关于和硕县历史经济和文化的调查报告 刘璇 (喀什师范学院数学系新疆喀什844000 ) 经济社会研究 70 2009 · 3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保卫祖国边疆、 维护统一、 反对分裂、 开发建设家园,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丽史 诗 (1 ) 和硕特部的起源与演变 和硕特蒙古的祖先在蒙古高原北部及贝加尔湖 西南、 我国北方额尔古纳河下游和海拉尔河下游呼伦 贝尔及科尔沁草原等广大的森林地带, 同蒙古部落一 起游牧生活和硕特部落起码有两千年的历史, 其历 史大概可划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即: ①起源与演变 (公元 5-15 世纪初 ) ②西迁加入卫拉特蒙古和强大盛兴 (15 世纪 初-17 世纪初 30 年代 ) 。
③大迁移与分布各地区 (17 世纪 30 年代中叶- 1949 年 ) ④翻身解放与大发展 (1949-至今 ) 现在, 和硕特蒙古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 青海、 甘肃、 内蒙古自治区、 阿拉善地区及蒙古 西部科布多省, 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 (伏 尔加河流域 ) 等地区 (2 ) 和硕特蒙古西迁加入卫拉特联盟 公元 15 世纪初, 和硕特蒙古西迁进入新疆, 加入 卫拉特蒙古联盟,一直到公元 17 世纪中叶游牧在乌 鲁木齐一带和硕特加入卫拉特, 是卫拉特史上的一 件大事, 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3 ) 和硕特部的大迁移 由于历史原因, 17 世纪 30 年代和硕特部落的部 分民众东迁进入青海, 部分民众西迁进入伏尔加河流 域 (4 ) 和硕特的重大历史事件 ①和硕特蒙古进入青藏高原 17 世纪 30 年代和硕特部落首领顾实汗率领卫 拉特联军, 由今新疆地区攻取青海, 继而统一青海高 原, 建立了和硕特汗廷, 汗庭统治青藏高原长达 80 余 年, 时间上与清崇德、 顺治、 康熙三朝 (1636-1722 年 ) 大体相当, 由于和硕特汗廷的建立, 青海至今成为 卫拉特蒙古聚居区之一, 对蒙藏社会政治、 军事、 宗教 文化诸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这是卫拉特历史上重要的 一页。
②和硕特西迁与东归 据历史记载,和硕特蒙古大体分为四次 (1628 年、 1663 年、 1669 年、 1676 年 ) 西迁, 他们在伏尔加河 流域联合土尔扈特和杜尔伯特的一部分, 驻牧的 140 余年间, 与沙皇俄国进行过控制反控制、 奴役反奴役 的激烈斗争, 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政治独立性, 无时不 念记自己的祖国为了民族生存,乾隆三十五年冬 (1771 年 ) 公历 1 月 5 日, 土尔扈特部、 和硕特部的英 雄儿女们, 举行反抗俄国压迫的武装起义, 他们历经 千辛万苦, 牺牲了一半以上的人民, 终于回到了祖国 的怀抱,这是一部永远值得我们歌颂的英雄史诗, 正 如英国人德昆西所描述的:“从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 没有一个伟大的事业能象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鞑靼 民族踏越亚洲无垠的草原向东迁移那样轰动于世, 和 那样激动人心的了 所以东归题材长期以来已成为 蒙古史研究的热点课题 东归的和硕特大小首领共 24 名,其中为维护祖 国统一、 立下了战功的九名, 他们是: 根敦诺尔布、 恭 格、 雅兰丕尔、 诺海、 博克班、 蒙衮、 巴雅尔拉湖、 业林、 腾特克等, 我们不仅永远敬仰英雄渥巴西、 恭格、 雅兰 丕尔等英雄们, 同样也向为我们祖国立下不朽功绩的 土尔扈特、 和硕特英雄的子孙们致以崇高敬意。
(5 ) 灿烂的文化 和硕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 吸取了蒙古其他各部以及汉、 藏等民族的文化, 形成 了自己绚丽多彩的文化传统,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宝库 语言文字我国的蒙古族现使用着两种文字, 一种 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 吉林、 辽宁、 甘肃、 青海等地的蒙古族所使用的 “胡都木文” , 这种文字是 13 世纪在回鹘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另一种是居 住在新疆地区的蒙古族所使用的 “托忒文” , 托忒文是 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言, 使文字更接 近口语 民间文学和硕特部的民间文学也和蒙古族其他 部落一样, 内容丰富、 品种繁多, 以口相传为主, 文字 记载甚少, 其主要的形式可分为: 英雄史诗、 民间故 事、 神话传说、 童话、 谚语、 格言、 祝词、 赞词、 谜语及长 短民歌,这些民间文学不仅丰富了蒙古族的文学宝 库, 也是我们祖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绚丽的瑰宝 历史传说和硕特蒙古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是: 《嘎勒丹拜的故事》 、《顾实汗的传说》 、《丹津洪台吉的 传说》 、《日月山的传说》 独特的艺术 乐舞新疆蒙古族有一个传统的独具特色的 “沙 吾尔登” 乐舞。
它是在 “托布秀尔” 乐器的弹奏下, 随着 不同节奏的乐曲, 交换其舞步的乐舞 “沙吾尔登” 乐舞种类很多, 据目前的收集有 39 种不同节奏的 “沙吾尔登” 乐舞 绘画和刺绣和硕特蒙古人从祖辈起就富有艺 经济社会研究 71 2009 · 3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术才能, 他们为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创作了精美的 绘画, 刺绣及手工艺品, 在历史上一度闻名 在历史上, 蒙古族各部出现在大漠南北的广阔草 原上时, 已开始了以牲畜皮毛为重要原料的手工业加 工, 如碾毡毯、 制绳等, 随着与其它先进民族及北方各 部落的交往, 逐步形成了以刺绣和纺织为主的民间文 化 5.旅游资源 ⑴汉代危须国古城遗址位于和硕县曲惠乡政府 所在地东约 300 米处, 遗址为黄土夯筑西南角残留 土墩, 长宽约 3.6 米, 高约 2.4 米 城为长方形, 曾出土 过彩陶罐、 串球、 开元通宝等文物据黄文弼先生 《塔 里木盆地考古纪》 中记载, 此为汉危须国都遗址 现为 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⑵兰城位于乌什塔拉回族民族乡沙梁湾村东南 约 1 公里处古城长 265 米, 宽 250 米, 略呈正方形, 分南北两重, 为黄土夯筑, 多处以土坯修补。
城内灰 坑、 挖坑遍布陶片、 碎骨、 石磨盘片陶片为泥质, 灰、 红两色 城周有壕宽约 20 余米 1984 年, 从地表采集 的文物有塑造的人面型 (深目高鼻) 、 兽头型、 山羊角 型陶器耳柄, 还有碎骨、 大小石球、 石雕、 刻有文字、 花 纹的陶罐等据 《新疆志稿》 中记载, 此城是唐代所设 置的张三守捉城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⑶四十里大墩烽燧位于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民 族乡马兰村附近, 台基呈方形, 下宽上窄, 长 7 米, 底 宽 4 米, 顶宽 2.5 米、 高 6 米此台一层土一层红柳、 梧桐木夯筑而成, 地表无遗物 四周均为开阔地, 站在 台顶可视五六十里路为汉代烽燧 ⑷马兰影视城位于 314 国首曲惠乡与乌会塔拉 乡中段北侧, 矗立着一座核爆炸模拟托塔, 是 1999 年 5 月为拍摄由陈国星执导, 李雪健、 李幼斌主演的建 国五十周年献礼片———《横空出世》 而耗巨资修建, 是 一处理想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⑸深山古庙和硕县那音克乡金丝特避暑山庄 往北约 40 公里处, 有一于民国 34 年 (1945 ) 建造的喇 嘛庙, 庙殿面积 170 平方米, 主建筑为土木结构, 经堂 分上下两层, 坐北朝南, 呈长方形。
庙内横梁雕纹精 致, 有供人朝拜的佛像及大量经文藏书周围风景秀 丽, 离庙不远有一独特药泉, 治眼病特别有效 ⑹甘珠尔库热喇嘛庙在和硕县城以南 10 公里 布茨草原上, 有一座建于 1986 年 6 月的喇嘛庙, 庙宇 恢宏气派, 庙内风格独特该庙被称为是布茨草原上 的一颗明珠 ⑺和硕县红蝶谷经和硕县曲惠乡有一条曲惠沟, 山口有。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