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笔记.doc
4页世界当代史笔记第一章 两大阵营对立的战后世界学习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战后分别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立,决定了战后初期世界的格局雅尔塔会议已经孕育了战后世界的对立,到美国宣布杜鲁门主义和苏联组织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战后世界的两极格局加固1、 两大阵营分别组成了区域性的经济集团和军事政治联盟2、 由杜鲁门主义挑起的美苏“冷战”,是战后两大阵营矛盾和斗争的主要方式冷战的基本态势是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动荡不安,也影响着战后历史的发展第一节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战争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发展的契机1、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资本主义各国之间进行了力量和利益的大调整; 德国、日本、意大利战败;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力量被削弱;美国登上霸主地位(2)、社会主义形成了以苏联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具备了同资本主义世界抗衡的军事政治力量;(3)、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
作为上述变化的结果,世界主要矛盾转变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即所谓冷战格局”2、什么是“冷战??冷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冷战”是指战后美、苏及其各自的盟国之间除采用直接交战方式之外的全面对抗冷战的起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二次大战引起的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为两大阵营的出现以及美、苏干预全球事务提供了条件 主观因素:第二节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一、西欧、日本经济、军事实力的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主要集中在西欧和日本,无论是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意大利、日本,还是作为战胜国的英国、法国,都元气大伤,经济遭到严重破化,军事力量或被粉碎,或遭削弱,处于瘫痪或半瘫痪阶段二、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导致追逐世界霸权的野心膨胀 在西欧、日本经济军事实力下降之际,美国却依仗其在二战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战前,美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家,但其未能取得绝对优势,而且其军事力量相对弱小,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有限二战由于美国远离战场,几乎没有遭到战火侵袭,同时人力物力损失也较少,尤其是生产能力没有受到破化,这些都为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同时,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大量军事物资,也刺激了本国的工业生产;此外,美国趁英国等有求于己的机会,将欧洲国家的黄金储备缓缓流入自己的腰包,到二战结束,美国已经拥有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一半以上,整个经济在全球遥遥领先作为主要参战国,凭借这强大的经济后盾,美国的军事力量也大大增强,同时美国在战后初期,还垄断了原子弹美国依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将势力扩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成为“全球性”的强国;美国在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环境和纳粹的暴行,众多科学家离开了欧洲,来到了美国,为美国提供了空前的智力优势,并迅速转换为技术优势,美国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而奠定了美国作为战后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由于美国经济、军事、科技力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力的增强,使美国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追逐世界霸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三、美国追逐世界霸权的步骤:美国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了谋求战后世界支配权的活动;其具体步骤为:在1944-1945年先后举行的若干重要国际会议上,提出并建立了联合国组织和国际货币金融组织;1、美国发起提议建立联合国,并把联合国变成其推行霸权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橡树园会议 “大国一致原则”, “雅尔塔公式”2、美国战后控制国际经济秩序的主要手段是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美国政府提出“怀特计划”,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取得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资本控制权,并通过汇率和信贷手段监督、干预他国的经济事务;(2)、1944年,44国家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事实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确定了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美国通过美元,把资本主义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3)、1946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美国作为银行资本和贷款的主要提供者,又取得了对世界银行活动的主导权;(4)、美国企图通过建立“关贸总协定”,通过自由竞争,凭借其经济实力夺取世界市场,但受到西欧国家的抵制,美国在主宰世界市场方面,没有完全达到目的;总之,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利用世界重组的机会,通过建立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性的政治、经济机构的方式,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取得了霸主的地位;第三节 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一、苏联成为世界军事政治强国作为二战的主要战场,苏联在战争中遭受了严重损失,但与西欧国家不同,苏联没有别打垮,相反作为战胜国,苏联在战争中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战后初期,苏联通过制定、实施五年计划,较快的恢复并提高了工业化水平,使苏联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较大增强,为苏联成为世界军事、政治强国提供了经济后盾;但由于受战前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战争的破化,苏联的实力与美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其难以进入世界经济的先进行列;二、社会主义阵线的形成 二战后,在欧洲和亚洲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苏联作为一个军事政治强国对其周围地区产生的影响;战后初期,在东欧先后建立了八个人民民主国家,分别为: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欧各国在民主政权建立后,大多经历了由多党联合政府向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战后,在亚洲也建立三个人民民主国家,分别为中国、朝鲜和越南;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形成世界体系,对于战后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互相结盟组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相对抗,奠定了战后初期以两大阵营全球范围对峙的世界两极格局;第四节 两大阵营的全球对峙一、美苏“冷战”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战略的内容:1、苏联成为美国全球扩张的障碍,因此,美国在全球战略中,将苏联作为其主要的对手;2、欧洲成为美国战后初期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随着苏联势力进入东欧和中欧,美苏首先在欧洲形成了全面对峙的局面;美国全球战略的形成过程:1、1946年初,美国利用苏联同伊朗、土耳其的争端,破化了苏联的国际声誉,进一步扩张了美国的势力范围;在伊朗和土耳其问题上的争执,预示着美苏两国从盟友转向对手关系的发展。
2、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演说,提出了“铁幕论”,公开攻击苏联“扩张”,成为了美国发动“冷战”的序曲 3、在丘吉尔富尔顿演说发表后,美国政府重新对世界国际形势进行了评估,在杜鲁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经过美国国内统治集团的激烈辩论后,美国正式提出了“遏制”战略——即“美国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大到足以遏制苏联,使苏联势力范围仅限于他目前的地区”;4、“希腊、土耳其危机”为美国战后初期全球战略的出台提供了时机;“杜鲁门主义”,阐述了美国必须援助希腊和土耳其,避免苏联势力的扩张,危害美国的安全;“杜鲁门主义”表达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正式宣布了美国战后初期的基本国策,“遏制”战略是杜鲁门主义的理论基础,其出现标志着战后美苏“冷战”年代的开始;5、“柏林危机”与德国的分裂在德国、波兰问题上的冲突,成为战后美苏“冷战”的引爆点;杜鲁门主义宣布后,德国首先成为了美苏“冷战”的主要战区;3。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