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约至上_真情关怀_谈适宜老年人的标识导向设计.pdf
3页6 5简约至上,真情关怀——谈适宜老年人的标识导向设计文/李明辉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已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要成员之一 而我们的标识导向设计并未考虑老年人,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应该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出发,奉行简约至上、真情关怀的原则,切实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环境根据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65 岁以上人口在总比重中所占比重超过7%,即为老年人口型社会1999年10 月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据2011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 岁以上人口已占到8.87%,比2000 年人口普查时上升 1.91 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据此预计,中国人口老龄化即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14 年将突破2 亿人,到2026 年超将过3 亿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越来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角我们只要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建筑、交通、医院、文化场所、公共设施的设计大多是为年轻人设计的,而老年人则被现代设计给忽略了,由此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标识导向的设计应当考虑老年人的需要,已经成为社会各群体的共识。
一、标识导向设计基本思想标识导向设计是包含图形、文字、色彩、材质、灯光等因素的复杂综合体一个人到五六十岁以后,人体机就能开始退化,不仅身高萎缩、力量下降,连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躯体皮肤感觉也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导致老年人记忆力、判断力、思维能力等的下降,因此过于复杂的设计会给老年人带来许多困惑,给他们的出行带来困难,时间久了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老而无用或无能我们应该通过优化标识导向设计,帮助老年人排除困惑和“障碍” ,为他们提供最大程度的便捷,提高他们在环境内行动的便捷性和效率,使老年人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轻松、丰富多彩因此我们需要的是简约的设计,即去掉多余的元素、颜色、形状和纹理,能快速准确地把有效信息传递给大众的设计二、设计原则(一)了解对象相较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60 岁以上的老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不同水平的下降:头发开始变白,皮肤出现褶皱,身高逐渐变矮甚至出现驼背的现象,语言表达缓慢,眼睛变花,听力下降,体力迅速下降等首先,运动机能减退老年人的脚力、臂力、握力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老年人大多行动迟缓此外平衡能力和对危险的反应能力也会降低,容易出现碰撞危险。
其次,感觉机能减退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感觉机能是按照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顺序下降的视力下降同时伴随颜色和亮度识别能力衰退时,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视力的下降,老年人对光信号和声音信号的反应时间都会延长很多,方向感也会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听力也开始下降,特别是对高频音响的听力下降幅度会比较大如果听力水平下降严重,甚至会影响生活再次,心理机能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反应速度下降,对刚刚发生的事情记不清楚,但对许多年前的事情却记忆犹新老年人的内心有童化趋势,他们喜欢回忆儿时的情景,怀旧情绪变浓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增强,渴望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内心变得脆弱,自尊心变强环境艺术6 6(二)简单说话标识导向系统一般分为四级导向一级导向标识:户外楼宇墙牌;二级导向标识:楼层楼道牌;三级导向标识:单元牌;四级导向标识:门牌 / 窗口牌人们需要不断地确认方向;一旦丧失方向感、空间感、距离感,感到这条路不知通向何处时,就会产生“迷失感” 老年人为什么常常会在大型场所迷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看不懂导向标识;其次,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增强,服务人员逐渐减少,老年人看不懂也没有人员可随时询问。
因此,我们要从老年人的角度考虑让导向标识简单说话,用老年人最容易理解的图形,直接表述出含义,并可以适当增加语音提示功能,让导向标识开口说话提示老人三)情感需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萎缩,行动缓慢、思维迟钝,再加上有的老人听力水平下降严重,接收到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大幅度下降,能够享受到的娱乐生活也会越来越少,在社会生活中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标识导向设计一方面要帮他们排除困难,让他们重拾自信心;另一方面应带给老人温暖的感觉,使他们避免孤独四)标准化老人年由于思维迟缓,已经很难接受新兴事物,他们通常能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向标识时要尽可能地保证不同场所基本图形符号的一致性相同的内容经常变换不同的标识图形,只会给老人们增添困惑基本图形符号的一致性,还有利于老年人增加对图形的记忆力,有利于老年人到一个新的场所还能自由行动三、标识导向设计方法(一)图形就视觉感知的角度而言,在视觉要素中,人们对于图形的感知要比文字更强烈一些,图形能快速使人对其产生兴趣,从而获取信息随着导向标识的发展,这几年,其图形、符号开始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同样的内容出现了多种图形表达方式,如厕所,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分别用男女两个小人来表示,新颖的有用“♂”代表男、用“♀”代表女。
这种时尚、流行、现代感强的图形符号因为它的变化多样,给老年人带来了很多困惑前面我们提到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记忆力、理解力也大幅下降,他们只对熟悉的事物印象深刻,因此我们在设计图形时应尽量参照《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选用标准化图形,对于一些没有参照的图形则尽量选择老年人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图形另外随着老年人视力下降、老花眼的出现,他们不能快速地分辨出生活环境及工作区域足够的细节因此在图形设计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简化图形,把图形设计抽象化,去掉纹理等细节,考虑使用大面积的色块图形,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过多的线条、点等图形元素二)色彩随着老年人对光的感受性降低,对颜色的辨别能力也较青年人低 25%-40%,许多颜色无法分辨,因此在设计导向标识时首先应避免使用过多的色彩其次,老年人经常对绿色、蓝色、紫色等短波光颜色分辨不清,因此要避免较难辨别的蓝色和绿色,以及较接近的色彩如深蓝色和浅蓝色、橙红色和橙黄色等针对老年人这一视觉生理特征,应选择饱和度高并且对比明显的色彩,一般2-3 种颜色最为适宜同时加大色彩面积的对比,使老人更容易辨别另外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他们常常会有孤独、不自信的表现因此我们在色彩设计上可以采用一些暖黄色,给人明亮、辉煌、灿烂、愉快、亲切、柔和的印象。
同时,暖黄色也是一种怀旧的颜色,容易让人产生对过去往事的回忆尽量少用大面积的冷色调,以免增加老年人的孤独感消防软管转弯环境艺术6 7(三)文字文字作为标识导向设计中标识的补充,能帮助老年人解决标识带来的困惑经过调研,多数老年人都认为指示牌标识比较难懂,其难懂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字太小通过对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和老年人进行视力检查,发现青年人经过视力矫正,平均视力为 1.4 左右,而老年人仅为0.7 左右这就意味着在同样的距离看字, 老年人必须比青年人放大 2 倍才能看清通常情况下,在建筑物内部,以视距在5m 以内为例,一般信息和识别用的字体高度至少应是25mm;方向性标识的字体高度至少应是37mm在视距较短的建筑中,字体的高度应按比例降低;反之视距较远的则按比例增加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其标准要放大2 倍,即一般信息文字应为50mm另外对于行动不便坐轮椅的老人,要考虑到他们的视线高约110-120cm,与十一二岁的孩童近于平齐因此标识设计高度应分为高低两种高为远观,低为近观低的标志一般摆放在高 130-160cm 的位置老人由于眼花无法辨别很多细节,因此在字体的选择上尽可能使用无衬线字体,尽量使用黑体等相对粗壮的、易识别的字体。
此外,文字的编排要严谨,适应人们正常的阅读习惯而纵向排列的英文文字、倾斜的字体等应尽量避免使用四)灯光老年人视觉变化的个体差异很大,多数人在50岁以后视力就逐渐下降并出现老花眼在低照明度的环境中许多东西会变得无法识别,如果适当地提高物体的照明度或改善物体与其背景之间的对比度,或允许用较长时间慢慢观察,老年人的视敏度可能会提高些有时标识导向设计可能被环境中其他事物遮挡,造成局部区域光照不够;有时阴雨天气也会造成有些标识区域光线过暗的情况因此白昼要比晚上要求更多的人工照明,尽量避免出现光线死角建议在标识周围使用感光照明设备,它能根据环境灯光的变化自动开启和关闭辅助光源在明亮的环境下,灯光自动关闭;在昏暗的情况下,灯光自动开启这样既达到了照明效果,又节约能源此外,如果标识导向有强光或直射的灯光照射,会刺激老人眼睛产生眩光效应根据老年人这一视觉特点,不宜采用单个过亮的灯作唯一的照明,而应采用多光源照明来达到较高的照度即除了标识的直接灯光外,还需附加室内环境的弥散照明如果环境光线过暗,视线在标识与环境的明暗之间来回转换适应,容易引起视力疲劳;反之环境亮度超过标识时, 视力的敏感性又受到抑制因此,双重照明时环境亮度应低于标识的亮度,约为1:2 时视觉识别度最高。
还应避免裸灯直射,要做好灯具的遮光处理,可以采用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灯罩遮挡住视线内的直射光,避免使用光亮的灯具(如玻璃制品的灯具)五)材质目前标识导向系统通常使用的材料种类有金属、塑料、玻璃、木材、石材、纸、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电子媒介等等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就经常会有孤独感,因此我们应选择给人温暖、亲切感的材料,如木材、纸、布等;避免使用冰冷、坚硬感的材料,如钢铁、玻璃等视野变小以及景深感觉减弱,会使老年人观察物体的距离和立体感的能力下降,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远近和高低,有时会出现误撞因此我们应尽量使用天然、柔软的材料,如日本刈田综合病院的导向系统全部是用软布包裹另外还应避免使用高反光材料,高反光材料在灯光直射的时候会产生眩光效果,会刺激老年人的视觉神经并传递错误信息六)声音声音无影无踪,但可以帮助我们传达信息、辨别方向,对依靠视觉获取信息困难的老年人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逐渐下降一些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对不同音高(声波频)的听力下降是不同的高音部分随增龄而下降得最明显,而低音部分则不明显;女性老人受损失的音调比男性老人更高老年人认为低音调音乐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悦耳,能欣赏到音乐固有旋律的优美;而对高音调的音乐,旋律和音调的变化已听不出来,感觉似乎总是一个样子的单调声音。
因此在使用声音辅助设计时,应采用4000 赫兹以下的声音,并且尽量使用男性声音慢读此外,对于老年人来说, 如果周围有杂音就会难以分辨对象的声音, 所以应想办法控制杂音, 在一些交通喧闹的场所,应在设计中加入吸音材料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希望标识导向设计能给老年人带来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环境,使老年人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晚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关爱老人任重道远参考文献:[1]鲍诗度.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赵云川.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3]吴淑英,颜华,史秀茹.老年人视觉与照明光环境的关系[J].眼视光学杂志,2004(01)[4]黄芳.浅谈标识导向的无障碍设计[J].美术大观,2008(12)[项目来源: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JSJM2010127)]实习编辑:郭艳红作者简介:李明辉,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环境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