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培训教材.ppt
36页第十七章 总总需求总总供给给模型17.1 本章框架结结构图图总需求和总需求函数的含义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庇古的财富效应凯恩斯利率效应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决定因素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总供给总生产函数劳动市场均衡总供给、总供给曲线和总供给函数假设前提形状:一条垂直线含义:需求管理政策无效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假设前提形状:一条水平线含义:货币政策无效凯恩斯的极端总供给曲线黏性工资模型工人错觉模型短期的总供给曲线:中间区域总供给曲线均衡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决定古典情形凯恩斯极端情形中间区域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生产能力增加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宏观政策效果: 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2总总需求曲线线及其推导导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简称 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它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该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有以下三种方法:(1)从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图17-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如图17-1所示,图(1)收入支出模型中,A点表示价格 时的均衡点,在图(2)中得点 。
当价格上升,显然导致消费、投资支出减少,从而收入水平下降到 ,在图(2)中对应于点 ,将A、B等这类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总需求曲线AD2)从双重市场均衡推导总需求曲线由于总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数学表达式推导出来下面,以两部门经济为 例予以推导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产品市场均衡:解得: 货币供给函数:货币需求函数:货币市场均衡:解得: 联立两式,可得: 代入相关参数数值,即可得总需求函数3)以IS-LM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图17-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如图17-2所示,当P价格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将P1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将P2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2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2按照这种方法,从而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AD需要注意的是,价格水平变动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这是因为已经假定IS曲线的变量是实际变 量 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3总总需求曲线线以外的点的经济经济 含义义总需求曲线以外任意一点所表示的价格水平与产量水平组合都将导致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不能实现均衡总需求曲线左边任意一点表示价格水平与产量水平的组合,它将导致给定价格水平时产品市场上储蓄小于投资和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同理,总需求曲线右边任意一点表示价格水平与产量水平的组合,它将导致给定价格水平时产品市场上投资小于储蓄和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图17-3 总需求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如图17-3所示,当价格水平为P2时,在产品市场上,y1小于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y2,由y1决定的储蓄小于由y2决定的储蓄,即储蓄小于投资在货币市场上,y1小于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y2,在利率一定时,由y1决定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4总总需求曲线线的斜率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这可以用以下三种原理进行解释:(1)庇古的财富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 ,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 余额效应,也称为庇古的财富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其传导路径为:(2)凯恩斯利率效应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成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其传导路径为:(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价格变动,导致本币升值或贬值,引起汇率变化,从而影响进出口一是物价总水平上升会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因为国内价格总水平上升后,相比之下本国公民购买外国货比较合算,因而进口增加,同时由于本国货币涨价后外国公民购买本国货将减少,因此出口将减少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使净出口减少,就会使总需求水平下降二是物价总水平上升以后,本国生产成本上升,如果这时外国物价未涨,则到外国投资显然比较合算(因为成本比较低),因而到外国投资增加,国内投资减少,这也降低国内总需求水平其传导路径为: 以上三种效应共同作用,如果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必然导致国内总支出水平下降,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5总总需求曲线线斜率的决定因素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受IS曲线斜率和LM曲线斜率的影响,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的因素同样影响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1)IS曲线斜率对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影响:正相关图17-4 曲线斜率影响总需求曲线斜率如图17-4所示,当 比IS陡峭时,价格水平从P1下降到P2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量较小,总需求曲线斜率较大,较为陡峭2)LM曲线斜率对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影响:负相关图17-5 LM曲线斜率影响总需求曲线斜率如图17-5所示,当 、 分别比 、 陡峭时,价格水平从P1下降到P2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量较大,总需求曲线斜率较小,较为平坦6总总需求曲线线的移动动(1)财政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财政政策并不直接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从而也就不影响LM曲线的位置,但财政政策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从而影响着IS曲线的位置这样,财政政策通过对IS曲线的位置的影响而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购买、降低税收、降低资本税负等,会直接增加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实行紧缩性政策,如缩减政府开支、提高税收等政策,会直接减少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左移动2)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货币政策并不直接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从而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但货币政策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从而也就影响着LM曲线的位置。
这样,货币政策通过对LM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如扩大名义货币 供给量、降低名义利率等,市场的实际利率水平就会下降,导致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正相反,降低名义货币 供给量将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总之,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反之,则向左方移动如图17-6所示图17-6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二、总总供给给曲线线1总总供给给、总总供给给曲线线和总总供给给函数(1)总供给、总供给曲线和总供给函数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它由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所决定也就是说,总供给指一国的全体厂商在现行价格、生产能力和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数量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其几何表示即为总供给曲线,简称 曲线价格水平影响总产量的基本过程为:首先,在名义工资不变时,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实际工资;其次,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实际工资通过劳动 市场影响就业量;最后,就业量的变化影响总产量。
2)总生产函数 宏观经济 学中的总供给曲线与生产函数有关,此时的生产函数称为总生产函数,或宏观生产函数,它表明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总量和总产出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y表示总供给,即国民收入,用K表示总资本存量,用N表示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即就业量,A为既定的技术水平,则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宏观生产函数可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在短期内,技术水平A和总资本存量K是相对稳定的,就业量N随经济变动而变动,则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其中, 、 分别表示不变的总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因此,短期宏观生产函数是就业量的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如图17-7所示图17-7 宏观生产函数(3)劳动市场均衡总供给由总就业水平决定,而总就业水平又由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即: 而 ,其中 为实际 工资, 与 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即劳动需求函数向右下方倾斜; ,劳动供给函数为 的增函数劳动市场均衡分析如图17-8所示图17-8 劳动市场均衡 上面的分析基于劳动市场处于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弹性)的完全竞争经济中,即实际工资的快速调整能实现劳动 力市场的均衡和充分就业。
但是,短期内,当价格和货币工资(名义工资)具有黏性(sticky)时,实际工资不会迅速下降,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 充分就业,经济生活中存在失业2古典(长长期)总总供给给曲线线(1)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假设前提 古典总供给曲线成立的假设前提是:在长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也即货币工资随着劳动市场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劳动市场劳动 供过于求,货币工资下降,反之则上升古典主义经济 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自动调整能够实现 均衡和充分就业当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时,不存在为生产额外产量而可资利用的额外劳动力,由总生产函数决定的总产量不变,为潜在国民收入,也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此时,即使产品价格上涨也不可能生产出比现有产量更多的产品2)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图17-9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在上述的假定条件下,可以推导出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7-9所示,图(a)表示在价格水平为P1,实际工资为 时的劳动市场均衡,此时的均衡产出为YE当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时,实际工资 将降低,即 ,从而劳动需求增加,使Nd(P1)右移到Nd(P2)根据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假定,在长期条件下,工人会知道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已经上升,从而减少劳动供给,要求提高工资水平,使得Ns(P1)右移至Ns(P2)。
实际工资上升到 ,正好抵消价格上升所造成的实际工资下降幅度,在新的均衡点 上,厂商所雇用的工人数仍然为N1,均衡的劳动产 量依然为YE 所以,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直线3)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表明,在长期中,经济的产出主要由充分就业的劳动力数量所决定,从而独立于价格水平因此,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3凯凯恩斯的极端总总供给给曲线线(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假设条件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假定在短期内价格是刚性的,在经济萧 条时期,厂商的产量调整先于价格调整,价格水平不随总需求的减少而下降此时,经济处 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存在闲置的生产能力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条件下雇佣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这使厂商生产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厂商愿意供应任意被需求的数量,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进一步地,货币工资具有刚性,即货币工资并不像古典理论所认为的那样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化工资刚性指工资能升不能降的特性凯恩斯认为,当市场的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工资有上升的趋势;当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时,由于工资契约和工会组织的抵抗,导致工资居高不下。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图17-10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在经济萧 条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