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铜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发布稿).pdf

17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55413792
  • 上传时间:2018-09-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86.01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 44/ T 1719 —2015 铜水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c/On-Line Monitoring of copper in Water (发布(发布稿)稿) 2015 - 12 - 16 发布 2016 - 04 - 16 实施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 T 1719—2015 I 目 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仪器组成和测量范围 . 2 5 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 . 3 6 技术要求 10 7 操作说明书 12 DB44/ T 1719—2015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广东省 环境保护条例》,规范铜水质自动监测仪的技术性能,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铜水质自动监测仪的技术要求、 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铜水质自动在 线监测仪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归口管理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兴仪器(深圳)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 广东伟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市世纪天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苑彬、邹 耀、乐文志、张创荣、赵小辉、刘建文、吴嘉玲、丁 银、谢小晶、黄丝丝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解释DB44/ T 1719—2015 1 铜水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溶性铜和总铜水质自动监测仪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地表水(Ⅰ类水除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铜水质自动监测仪的生产、应 用选型、性能检验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4793.1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GB/T 13306 标牌 HJ/T 212 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示值误差 mean error 仪器的测定值与真值的相对误差 3.2 标样核查 check with standard solution 仪器测定标准溶液,判定仪器示值的准确性。

      3.3 定量下限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在满足示值误差要求的前提下仪器能够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 3.4 零点漂移 zero drift 在未对仪器进行计划外的人工维护和校准的前提下, 按规定周期连续测量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 5%的标准溶液,仪器测定值和初始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检测范围上限值的百分率 3.5 量程漂移 measuring range drift DB44/ T 1719—2015 2 在未对仪器进行计划外的人工维护和校准的前提下, 按规定周期连续测量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 80%的标准溶液,仪器测定值和初始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检测范围上限值的百分率 3.6 环境温度稳定性 interference of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仪器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测量标准溶液,测定值与初始值的相对误差 3.7 离子干扰 interference of ions 仪器对加入干扰离子的标准溶液进行测量,测定值与真值的示值误差 3.8 记忆效应 memory effect 仪器完成某一标准溶液或水样测定后对下一个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

      3.9 加标回收率 recovery 仪器分别测定加入一定标准溶液前后的实际水样, 计算加入标准溶液后测定值的增量相对于理论加 入量的百分率 3.10 运行日志 running record 在运行过程中仪器自动记录测试条件、故障、维护等状态信息及日常校准,参数变更等维护记录 3.11 最小维护周期 minimum period between maintenance operations 在检测过程中不对仪器进行任何形式的人工维护(包括更换试剂、校准仪器等),直到仪器不能保 持正常测定状态或测定结果不满足相关要求的总运行时间(小时) 3.12 数据有效率 availability of data 在规定的时间内示值误差满足要求的测试数据总数占应有测试数据总数的百分率 3.13 一致性 conformity 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多台仪器测定值的接近程度 4 仪器组成和测量范围 4.1 组成单元 主要组成包括以下4个单元: 1) 进样/计量单元:包括试样、试剂导入部分和试样、试剂计量部分 DB44/ T 1719—2015 3 2) 消解单元:将水样中铜及其化合物转化为铜离子的部分。

      3) 分析单元:具有将测定值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功能,通过控制单元,完成对样品的自动分 析同时还应包括针对零点和量程的校准功能 4) 控制单元:包括系统控制硬件和软件,具有仪器进样、消解、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和数 据输出等功能 仪器的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 待测液体进样/计量 单元消解单元分析单元试剂单元废液收集控制单元数据处理与存储数据显示与查询状态显示与查询通讯液体流向电信号流向图 1 仪器的基本组成单元 4.2 测量范围 基本测量范围为 0.10 mg/L~2.00 mg/L 5 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 5.1 性能指标 表 1 铜水质自动监测仪的性能指标 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示值误差 ± 5% 5.5.1 定量下限 ≤0.10 mg/L 5.5.2 精密度 ≤5% 5.5.3 零点漂移 ± 5% FS 5.5.4 量程漂移 ± 5% FS 5.5.5 DB44/ T 1719—2015 4 电压稳定性 ± 5% 5.5.6 环境温度稳定性 ± 10% 5.5.7 离子干扰 ± 20% 5.5.8 记忆效应 ± 10% 5.5.9 加标回收率 80%~120% 5.5.10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 相对误差≤20%(0.10 mg/L≤浓度≤0.50 mg/L) 5.5.11 相对误差≤15%(浓度>0.50 mg/L) 最小维护周期 ≥168小时 5.5.12 数据有效率 ≥90% 5.5.13 一致性 ≤10% 5.5.14 5.2 试验条件 5.2.1 环境温度(5~40)℃ 5.2.2 相对湿度(65± 20)% 5.2.3 电源电压交流电压(220± 22)V 5.2.4 电源频率(50± 0.5)Hz 5.2.5 水样温度(0~60)℃ 5.2.6 水样酸碱度 pH 值 6~9 5.2.7 水样悬浮物 50 mg/L 以内 5.3 试剂 5.3.1 实验用水:不含铜的蒸馏水。

      5.3.2 硝酸(HNO3):ρ=1.40 g/mL,优级纯 5.3.3 铜标准贮备液:ρ=1000.0 mg/L 称取1.0000 g金属铜(纯度≥99.9%),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20 mL实验用水和5 mL硝酸,加 热溶解, 直到反应速度变慢时微微加热, 使全部铜溶解 煮沸溶液以驱除氮的氧化物, 冷却后转移到10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标线,混匀或选用有证标准物质 5.3.4 校正液:按仪器说明书要求配制 5.3.5 其余试剂:按照铜水质自动监测仪说明书要求配制 5.4 试验准备及校正 DB44/ T 1719—2015 5 5.4.1 连接电源,按照铜水质自动监测仪说明书规定的预热时间运行,以使各部分功能及显示记 录单元稳定 5.4.2 按照铜水质自动监测仪说明书规定,用校正液对仪器进行校验 5.5 试验方法 5.5.1 示值误差 仪器分别对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的20%和80%的标准溶液连续测定7次,计算每个标准溶液7次 测定值的平均值与已知标准溶液浓度的相对误差, 取两个标准溶液相对误差的较大值作为仪器示值误差 的判定值 标准溶液示值误差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 100%xcRec………………………………………(1) 式中: Re ——仪器示值误差;%; x ——标准溶液测定值的平均值; C ——标准溶液的浓度真实值。

      5.5.2 定量下限 仪器在相同的条件下连续测量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5%的标准溶液7次,计算7次测定值的标准 偏差S,所得标准偏差的10倍为仪器的定量下限计算方法如公式(2)和(3): 211()1ni iSxxn………………………………………(2) 10LOQS………………………………………(3) 式中: LOQ ——定量下限; S ——7 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 xi ——第 i 次测定值; x ——7 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n ——测定次数 5.5.3 精密度 仪器测量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50%的标准溶液,连续测定7 次,计算7 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 差,以该相对标准偏差作为精密度的判定值计算方法如公式(4): DB44/ T 1719—2015 6 211()1100%ni i rxxnsx ……………………………(4) 式中: rS——仪器的精密度; ix——第i次测定值; x ——7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N ——测定次数 5.5.4 零点漂移 采用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5%的标准溶液,以1小时为测量周期,连续测定 24 小时取前3次 测定值的平均值为初始值, 后续测定值与初始值的最大变化幅度相对于检测范围上限值的百分率。

      计算 方法如公式(5)和(6): 数据个数:x1、x2、x3、x4.x24共24个 =………………………………………(5) 100%maxZZDA ……………………………………(6) 式中: ΔZi ——第i次测定值相对于标准溶液浓度值的绝对误差; ix——第i次测定值; c ——标准溶液初始值; ZD ——仪器的零点漂移; ΔZmax ——i次测定值相对于标准溶液浓度值的绝对误差的最大值; A ——检测范围上限值 5.5.5 量程漂移 采用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 80%的标准溶液,以 1 小时为测量周期,连续测定 24 小时取前 3 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初始值, 后续测定值与初始值的最大变化幅度相对于检测范围上限值的百分率 计 算方法如公式(7)和(8),式中: =………………………………………(7) 100%maxZRDA ………………………………………(8) DB44/ T 1719—2015 7 式中: ΔZi—— 第 i 次测定值相对于标准溶液浓度值的绝对误差; xi —— 第 i 次测定值; c ——标准溶液初始值; RD ——仪器的量程漂移; ΔZmax ——i 次测定值相对于标准溶液浓度值的绝对误差的最大值; A ——检测范围上限值。

      5.5.6 电压稳定性 采用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80%的标准溶液,仪器在初始电压220 V条件下测试三次;三次测定 值作为初始值; 调节电压至242 V, 测试同一标准溶液三次; 调节电压至198 V, 测试同一标准溶液三次, 按公式(9)计算电压变化引起的相对误差,取两个电压下相对误差的较大值作为仪器电压稳定性的判 定值 电压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如下: 100%XWVW 或 100%YWVW………………………(9) 式中: V ——电压变化引起的相对误差; X ——工作电压242 V条件下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Y ——工作电压198 V条件下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W——220 V工作电压条件下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5.5.7 环境温度稳定性 将仪器置于恒温室内,测量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20%、80%的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乳制品碳足迹核算报告(模板).docx 河南省工业遗产评价指标、产申请书、核心物项增补备案表、年度工作报告.docx 饲料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docx 模块及终端问题内容的等级划分.docx 污染土壤修复工厂应用案例.docx 湖北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工程量计算-门窗工程.docx 《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docx 湖北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工程量计算-屋面及防水工程.docx 山东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实施意见.docx 煤矿智能化技术升级应用试点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和技术指标.doc 内蒙古自治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申请书、自我声明.doc 饲料原料有效能值计算公式、最高推荐使用量.docx 天津市吸油烟机等九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2025-2030年)(征求.doc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及能力验证主体结构及装饰装修专业知识.docx 上海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方案.docx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及能力验证建筑幕墙专项专业知识.docx 湖北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工程量计算-建筑智能化工程.docx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温室气体排放报告.docx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及能力验证建筑节能专项专业知识.docx 医疗器械临床可靠性测评工作流程、原则、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样本和其输入.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