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敦煌早期三窟及湿壁画技法——《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编后.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9263637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7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敦煌早期三窟及湿壁画技法一一《敦煌 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编后黄文昆文物出版社摘要:《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忌第266275忌考古报告》于2011年出版,揭开 了敦煌石霍研究的新篇章书中敦煌早期三定一一莫高窟第268.272.275窟,是 学界公认敦煌现存最早的石窟寺遗迹敦煌地接西域”,西北印度和中亚的弥 勒信仰在三窟得到纯粹而完备的图像学表现三窟的具体年代迄无定论,不同的 意见及窟内复杂情况须深入探讨早期三窟美术品的制作技法值得注意敦煌早 期壁画至少在绘制开始的步骤,应该是使用了湿壁画的方法关键词:石窟考古报告;敦煌早期三窟;弥勒信仰;湿壁画;作者简介:黄文昆(1940-),男,江西省玉山县人,文物出版社编审,主要从 事佛教美术考古研究收稿日期:2017-05-12The Three Earliest Caves of Dunhuang and Fresco Technique AfterHaving Compiled the ArchaeologicalReport on Mogao Caves 266〜275, the f ist volume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Dunhuang CavesHUANG Wenkun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Abstract:The publication of the Archaeological Report on Mogao Caves 266_275,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Collccted Words of Dunhuang Caves, has started a new chapter on Dunhuang cave research. The three earliest caves in this book, namely caves 268, 272 and 275,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earliest rema ins of cave temples in China. It is said that “ Dun huang meets the Wes tern Regions;" comple te, i mmaculate images from the Mcii treya belief of Northwest India and Central Asia can be seen in the thrcc caves. There is no final consensus about the exact date of the three caves so far, and different opinions and the complicated interior conditions of the caves have to be discussed in dep th before any further conclusi ons can be made. The technique of the artworks in the three caves is noteworthy, however, those corly murals of Dunhuang applied an intcrcsting fresco-like technique, at least in the first painting procedures.Keyword:archaeological report on caves; three earliest caves of Dunhuang;Maitreya belief; fresco;Received: 2017-05-12 2011年《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出版,揭开 了敦煌石应研究工作的新篇章。

      1957年以郑振铎先牛为首倡议的全面记录性百卷木《敦煌》夭折于“文革” 1983年饶宗颐先生在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上发出了 “全面整理发表敦煌石 窟资料”的呼吁,振聋发曠,可惜淹没于学术讨论的热潮中,难以抵御“小文 章”的急功近利1997年宿白先生明确指出:“系统的分期排年的基础建设,是 编印各石窟寺全面记录的考古报告 in令人无奈的是,曾经拟议中的儿本报 告,竞至踪迹全无所幸,宿白先生提到“待刊多年”的“敦煌第275、272、 268窟(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一组洞窟)的考古报告” m,终于在敦煌研究院与 文物岀版社的通力协作之下,取得了成果(图1)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敦煌研究院樊锦诗先生秉持师承,依据“以洞窟建造时代 前后顺序为脉络,结合洞窟布局走向,以典型洞窟为主,与邻近的同时代或不 同时代的若干洞窟形成各卷的组合”,进行考古报告的全面规划和编排分卷良1, 为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勾画了蓝图,21世纪以来又在院长任上亲自主持了 考古报告的编写位于鸣沙山东麓崖面中心位置、高度适中的“早期三 窟” 莫高窟第268、272、275窟,是学者们公认敦煌现存最早的石窟寺遗迹,时代排序最前,与其相邻的洞窟组合,编列为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的第一卷。

      入编的洞窟一共5个,洞窟编号计10个;南起为第266霍;以北的第268 定内有4个小定室分别占有定号267、269、270、271;再北为第272窟,窟前外 壁窟门左右各有一龛,其中北侧龛编为273号,南侧龛未编号(本书编号为 272A);最北的一窟最大,为第275窟;其与第272窟Z间的崖面空隙处有规模很 小的第274窟,和第266窟都被认为是隋代开凿的洞窟在这一组洞窟的南北两 端和上方,山体崖面都有过大规模的崩塌,致使各窟外立面大多受到了破坏 (图 2) o图1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 告》 下载原图图2莫高窟第266~275窟外景(崖面中层) 下载原图鉴于不同时期的建造、毁损和重修,本卷洞窟建筑结构由初建时的原状经历后代 多次的改变,窟内的壁面、壁画和塑像因而存在时代先后不同层次的叠压打破关 系,大致分为三期其中第一期,在叠压中处于下层,视为目前所知早期三定的 原创层三窟最鲜明的早期特征体现在特殊的洞窟形制和塑像、壁画内容组合上一以禅观和弥勒信仰为主题第268窟规模较小,甬道式狭长的窟室,进深3米余,高约1.8米,宽仅约1 米,正壁塑造一尊交脚佛像,两侧壁各开凿2耳洞,左右对称。

      耳洞中原来均为 素壁,仅容一人趺坐显然这是一个供4人坐禅修行的禅窟第272窟稍大,外 壁窟门两侧开2小龛,窟室内平面约3米见方,正壁居中开一大龛,龛内塑一尊 倚坐佛像,龛顶和窟顶均作穹窿形穹際形窟顶中心作叠涩方井,最高处距地面 约2. 3米,窟顶壁画按覆斗形四披布局窟内空间犹如一所专供礼拜的殿堂第 275窟较大,进深约5. 5米,高、宽各约3. 5米,窟顶作纵向的盈形,两侧壁上 段开列龛,其左右各2阙形龛、1双树形龛;正壁不开龛,壁前方形台座上塑3.37 米高的大型交脚菩萨像,属于大像窟的格局现存的三个洞窟呈现了禅窟、礼拜 窟、大像窟的组合,“这组洞窟在建筑布局和壁画塑像的题材、内容等方面表现 出了其体系的完整性”(图3)三窟的规模、形制各异,但内容上都与禅修密切相关第268窟本身是禅窟,专 供禅僧修行,主室两侧壁画未明确分段,上有飞行的天人,下有舞蹈的药叉, 分别烘托其间僧人坐禅画像的主题(图4、5)第272窟是惟一保存有外立面 的洞窟,外壁一对小龛里各塑一躯禅僧坐像,高约83厘米,面容坚毅,穿覆头 通肩袈裟,禅定印,结跡趺坐两个禅僧龛分居窟口两侧,信徒在入窟之前先行 习学禅修之法,然后进入窟内礼拜佛像(图6、7) o第275窟中,虽未见有禅 室、禅龛或禅僧像,但以塑像和壁画表现了坐禅观像的对象。

      属于“像观”的, 有正壁双狮座上高犬的弥勒菩萨交脚像和两侧壁上段列龛阙楼下的菩萨交脚像、 双树下的菩萨半跡思惟像壁面中段长卷式的壁画,北壁为五铺连续展开的本生 故事画,属于“法身观”;南壁上则是以四个情节连续表现佛传四门出游图的本 行故事画,属于“牛身观” [3, 4]所谓“念佛三昧”的观想,己足够完备图4莫高窟第268窟内景 下载原图图5莫高窟第268窟北壁 下载原图图6禅僧莫高窟第2 6 8窟北壁 下载原图图7禅僧莫高窟第2 7 3定 下载原图三窟的主尊分别为交脚坐佛像、倚坐(善跡坐)佛像和交脚坐菩萨像交脚或倚 坐的佛像,应该都是下生成佛的弥勒而交脚坐的菩萨,是上生兜率天待机的弥 勒这些佛陀形象和菩萨形象的弥勒造像,反映十六国晩期至北朝早期来自中亚 的弥勒信仰的盛行,与僧人禅修时观佛,见弥勒,请弥勒菩萨决疑有关(图8、 9) o早期三定中的禅翁、禅僧龛和描绘在壁上的禅定僧,都表达了 “凿仙翁以 居禅”臣1的内容坐禅时需要观窟室中的弥勒像,还要请菩萨决疑《付法藏 因缘传》云:“尔时罗汉即入三昧,深谛思惟,不能解了,便以神力分身飞往兜 率陀天,至弥勒所,具宣上事,请决所疑 61《观佛三昧海经•观相品》则 称:“命终之后生兜率天,面见弥勒菩萨色身端严。

      LQ信仰弥勒的僧人、信徒, 身处密室,通过禅定可通达兜率天;由禅定而获阿罗汉果,即能谒见弥勒菩萨; 第275窟南、北两侧壁上段四个阙形方龛,龛内塑弥勒菩萨交脚像(图10)阙形建筑“标表宫门”宜,无疑彖征了弥勒菩萨所居兜率天宫第272窟顶部 披面壁画表现伎乐天所在的天宫(图11),四式的圆形门拱和印度栏楣凹凸结 构用图案装饰化表现的栏墙,排列着吹弹拉唱奏斥舞蹈的天人,则是巴米扬石 窟、龟兹石窟所见表现兜率天的传统方式,恰如弥勒上生经所述图8莫高窟第272窟内景下载原图图9莫高窟第275窟内景下载原图图1 0阙形龛内交脚弥勒和壁画本生故事莫高窟第275窟北壁 下载原图图1 1穹窿形龛顶和穹窿形窟顶披面壁画天宫伎乐 下载原图佛陀释迦既已涅槃,数百年后,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对未來佛的企盼被现世 已有弥勒菩萨在天上待机的传说所激励而形成的弥勒信仰,在四北印度以至中 亚日益炽盛,逐渐东传至中国公元4世纪初,“敦煌菩萨”竺法护开始翻译弥 勒经典史籍记载4世纪晚期前秦苻坚赐高僧道光弥勒尊像4世纪末,法显西 行至中亚陀历地方亲眼目睹弥勒崇拜的盛况值5世纪,弥勒经典译事人成后 秦弘始三年(401)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等,南朝宋孝建二年(455) 沮渠京声译《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映照出弥勒信仰在中土的风靡。

      一个成熟译本之前,往往先有相当时间的酝酿与烘托,其经义深入人心,其虔 信广泛而坚笃释迦佛为舍利弗宣讲《弥勒成佛经》时谆谆告诫:“弥勒大慈根 本得清净心,汝等今当一心合掌归依未来大慈悲者”;“佛灭度后比丘、比丘尼、 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鬼神等,得闻此经受持读诵礼拜供养恭敬法师,破一 切业障、报障、烦恼障,得见弥勒及贤劫千佛,三种菩提随愿成就……”回对于未来佛弥勒的信仰,本身就具有世代承续的性质千佛,在早期佛教美术中 是大面积占有壁面空间的题材《弥勒上生经》开卷伊始即阐明千菩萨成佛的因 缘,“最初成佛,名拘留孙;最后成佛,名FI楼至"[10]贤劫千佛,前四尊依 次为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弥勒佛为第五尊,最后一 尊是楼至佛山丄在弥勒信仰中,至未来世“值遇千佛”位居修行全过程的终点, 具有非凡的意义经文有清晰的诠释:“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 定无疑当得牛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 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