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象征主义.ppt
24页第一讲 象征主义文学,在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象征主义是最早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是欧美传统文学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分水岭一、象征主义来源,,19世纪七十年代,象征主义出现于法国,20世纪二十年代达到高潮,成为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国际性的文学流派.波德莱尔的名诗《对应》,则成为象征主义的标志,被誉为象征派宪章《对应》一诗是对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斯威登堡“对应论”(“对应说”)的形象注脚.“对应论”宣扬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相互对应,密切契合.“对应论”即象征论,它有三层含义:,1、自然神秘玄奥,万事万物都相互应合相互感应. 2、人的各种感官互相影响,互相转换,即所谓“联觉”和“通感”.“通感论”为象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外界事物是内心世界的象征,二 者相互感应、契合,诗人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靠幻觉,在幻觉中,主客观之间的界限消失了,一切处于诗人精神主宰之下,进入了一种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的虚无缥缈的境界《对应》一是把整个大自然描写为一座神殿,这座神殿以森林为支柱,当风吹过这座“象征的森林”时,会发出似乎杂乱无章的语言.而诗人由于具有特殊的禀赋,能够理解、领会其中的含义,进而把它“翻译出来”.以后,象征主义大师马拉美又进一步发展了波得莱尔的观点.强调了诗和音乐的契合系.“对应论”使诗歌带有了神秘主义的色彩.,,,在《对应》一诗中,作者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通感理论”.不仅事物与事物互相感应,而且事物与人的心灵也互相感应;物与物、物与我(我即心灵或感官)都可以互为象征.他在作品中写道:,大自然是座庙宇, 有生命的柱子不时发出隐约的语声. 人走过那里 穿越象征的森林, 森林望着它, 投以熟悉的眼神 色、香、味互相呼应 宛如回荡不息的回声,…… 柔和似管乐, …… 青翠如绿茵 无穷无尽万物、 无边无际扩张, …… 歌唱着心灵和肉体的狂欢!,二.象征主义之内涵,,“象征”一词来源于希腊文“象征”,原指人与人之间相互馈赠的信物,意即舍弃其价格价值和使用价值后,用于寄托情思的物品.后逐渐引申为暗示观念,成为暗示某种事物本质的假定性符号,不是具体的而形象地表达一观念的事物现象,如鸽子象征和平,乌鸦象征不幸等.象征主义和象征手法既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象征主义借用基督教“人的世界是神的象征”的公式,以及叔本华哲学中“世界便是我的思想”,作为自己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基础,他们认为客观世界是虚妄的,不真实的,世间万象不过是主观精神的种种暗示和象征认为文艺的任务就是探求内心 的“最高真实”(莫雷亚斯)1.借有形寓无形,象征手法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久而有之.从《诗经》中的“硕鼠”,到楚辞中的“香草美人”,从但丁《神曲》中的豹、狼、狮,到《浮士德》中的海伦;从萨克雷的《名利场》,到高尔基的《海燕》,都是象征手法典范.,作家探求“彼岸”的消息,而这种消息几染无法为理性所把握,也不能直抒胸臆,只能借助于有形具象的客观物来暗示,象征瓦雷里称之为“抽象的肉感”,或叫“思想知觉化”因此他们笔下的客观事物就成了他们主观精神之象征2、借创作泄苦恼,,,,波得莱尔认为,世界是残酷的,诗歌的目的在于发泄“人生的苦恼”.他说任何美都会“有不幸在其中”.他接受爱伦.坡的观点,认为“忧郁”是“美的最灿烂出色的伴侣”,他的“从恶中抽出美”的艺术主张,把“丑”和“恶”升华为艺术美的创作实践,突破了“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传统观念为后世作家表现社会“病态美”开辟了途径.他一反浪漫主义讴歌大自然的俗套,把诗歌从浪漫主义的大自然中转向五光十色的城市,使人看到一幅幅畸形变态的图画,以其特有的洞察力和审美规则描写畸形变态的巴黎生活,开创了一代诗风.因此,他们笔下的创作“不过是苦闷和烦扰”的象征。
3.借瞬间寓永恒,象征主义要求捕捉瞬间的感觉,表现不可知的、宗教性的、彼岸世界的永恒,因此诗必须朦胧、暧昧、混沌、迷离,追求朦胧的抽象美.,,总之象征主义之核心是强调主观,淡化现实,推崇直觉,渲染神秘,重视暗示,轻视描述,表现内心隐秘,追求彼岸永恒的一种艺术观和创作论,它是涉及到文学本质而绝非单纯表现手法的一个概念.,,三、象征主义的分期,,约在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法国文坛上正式出现了“象征主义”一词,1886年9月18日,法国诗人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象征主义宣言”,使这一浪潮得以正式定名其代表作家是波得莱尔、马拉美、韩波和魏尔伦 前期象征主义文学反映了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之后,广大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迷惘、愤懑和悲观的情绪1、前期象征主义,,波得莱尔与《恶之花》,波得莱尔及其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象征主义“三剑客”之一的魏尔伦(另外两个是马拉美和韩波)认为,波得莱尔“深刻的独创性”在于对“现代人”的表现他说《恶之花》“这是本世纪的精华,本世纪一切的集中反映”对于波得莱尔的创作,应关注两部诗集,一是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一是他的代表作《恶之花》。
《恶之花》共126首,波得莱尔逝世后,整理者收集到他的一些未曾来得及发表的诗作,共151首诗集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风光》、《酒》《恶之花》、《反抗》与《死亡》共六大部分波得莱尔在继承和发展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基础上,开创了象征主义诗歌的先河作者善于描写个人内心感受和具有物质感的形象,善于捕捉一瞬间模糊的感觉,表现不可知的宗教性的“彼岸”世界的“奥秘”的艺术技巧,开创了一代文风后期象征主义文学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感悟到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后期象征主义作家依然不赞成偏重物质生活的描写,更加强调象征性的内心的真实,即作家们主观的内心真实依靠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2、后期象征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