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docx
6页幻灯片1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主要内容:• §7.1技能的一般概述• §7.2操作技能的形成§7.3心智技能的形成幻灯片2学习目标1. 熟记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 概念2. 掌握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基本特 征及其形成阶段和培训要求3.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 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7.1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一) 技能的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二) 技能的特点、1.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 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 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 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 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幻灯片4二、技能的种类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一) 操作技能(二) 心智技能操作技能含义: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 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特点:①就动作对象而言,活动对象是物质性的客体 或肌肉,具有客观性;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动作的执行 是通过机体运动而实现的,具有外显性;③就动作的结构 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 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幻灯片6心智技能含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 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特点:①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 中的主观映像,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②执 行具有内潜性,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 默地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③结 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不彳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把每个字词一 一说出,而是不完全的、片段的,是高度的省略和简化的 幻灯片7三、技能的作用(一) 技能能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二) 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 革现实的前提条件幻灯片8§7.2操作技能的形成一、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一)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 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操作定向阶段的任务就是对动作系统或智力活动有初步的 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在操作定向阶段,学习者要形成良好的定向映像,首先要 通过对示范动作的观察,对刺激情境的知觉,形成一个内部的 动作表象,以作为实际操作时的参照标准幻灯片9一、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二)操作模仿1. 操作模仿的含义操作模仿就是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其 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2. 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1) 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 干扰,常有多余动作的产生3) 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不能主动的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4) 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 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幻灯片10一、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三)操作整合1. 操作整合的含义操作整合就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 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2. 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1) 动作品质:动作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 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 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 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 动作控制: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作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 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4) 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 有完全消除幻灯片11一、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四)操作熟练1. 操作熟练的含义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 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2. 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1) 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间的干扰消失,动作成分间的衔接连贯流畅,高 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动作连锁,成为协调化运动模式2) 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准确性,在外界条件发生 变化时能顺利完成动作3) 动作控制:由外部的视觉控制转向内部的动觉控制,操作者主要根据自 己内部的肌肉活动的反馈来调节运动(4) 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脑力消耗降至最低,紧张感消失,疲劳感减少, 动作具有轻快感,动作的效能发挥至高峰幻灯片12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一)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二)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所出现的进 步暂时停顿现象三) 充分而有效地反馈(四) 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 体运动时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 幻灯片13§7.3心智技能的形成一、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二)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三) 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幻灯片14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 映,是外部物质活动转化到反映水平一转化到知觉、 表象和概念水平的结果。
这个转化过程经历了五个阶 段:1. 活动定向基础阶段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 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一) 认知阶段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 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二) 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 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过程三) 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 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幻灯片16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一)原型定向1. 含义: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 化”或 “物质化” 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 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即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 样去完成这些动作2. 主要任务: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 序);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3.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 动作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③采取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④教师的 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我国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二)原型操作1. 含义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 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2. 教学要求(1) 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 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 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 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 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 语相结合,一边进行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 行我国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三)原型内化1. 含义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 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2. 教学要求(1) 动作的执行不能颠倒,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 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2) 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3) 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 于同类课题;(4) 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活 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一)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三)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四)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