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与人格塑造.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25769643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2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与人格塑造摘要:任何教冇科目都有双重功能,即除了传授木学科的知识技能外,还会使受教冇 者的精神素质和行为特点发生相应的改变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在传授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 通过美术活动来实现其最终的目标,即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徳感,审美趣味、惹志、智力和创 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及完善学生的人格特别在中、小学阶段,人格的 塑造更为关键及重要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格塑造审美美术教育由美术及教育合二为一,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 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 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性,获得 教育学意义之功效中、小学美术教育是普通美术教育,它不同于专 业美术教育,但是专业美术教育的基础,普通教育即中、小学美术教 育相比专业美术教育的对美术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 达到完善学生人格,获得教育学意义的效果鲁迅先生更是深刻地揭 示了美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他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 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 亦可辅翼道德以为治[|]美术作为感性直观的宣教工具可直接为一定的政治,道德和社会 制度服务。

      中国古代文论中早就有绘画可以“成教花,助人伦”之说, ⑵美术是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而对人的情感具有极大的触动力,所 以美术作品对欣赏者具有“情感引领”作用世界上各种物质形态各 有其美点美术作品形态、形式、风格不同,其美点也各异其中美 术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培养学生 认辨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敏锐的审美感知,可以让学生们感到风景 画、花鸟画中也有着自然与人的生命的存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想 象力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追求美、创造美,成为有健全人格的新 人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意的加入德育内容,使学生在美术学 习中获得道德上的教育艺术品能够清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沟通彼 此之间的交流对艺术作品产生的共鸣就是瞬间的口我超脱,进入了 他人的角色,从而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学生通过欣赏、认 识艺术作品可以从中体验到作者的思想,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对世界 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美术的理解,这对于他们人格的培养和塑 造是积极和有意义的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各种信仰、理想、价值取 向和审美趣味通过美术作晶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侵染, 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自身人格女n:小学三年级美术教科书中上册十二课《变废为宝》,美术教 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对造型表现,材质的认识应用,同时在美术活 动中,引入环境方面的知识,环境污染给地球带來的危害,及保护环 境的意识,向学生传递正面的思想;《诗情画意》一课中,在欣赏画 家描绘祖国山水的国画和诗人描绘祖国山水的诗篇吋,能激起对祖国 的热爱,无形中学生也会模仿画家用热爱祖国的心态去欣赏祖国的山 水。

      在学生自己创造时会带着这种情感创作,学生的作品诞生不仅是 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表现,也体现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情感等;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技 法等美术知识外,还要结合画家的背景,让学生领会作品所传达的情 感,体会这一情感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及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能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自身的人文 道徳修养从而获得人文精神的侵染,通过教师利用对优秀的美术作 品,培养学半审美及赏析,集自然美及社会美,让学生欣赏、体会, 从而使学生在创造欣赏美的活动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的活跃和 提高,使学生在情感和审美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建构平等,和谐,完 整的审美心理结构,更好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格艺术家是我们思 想和生活体验的表达者,他们通过自身的生活进行艺术创作,我们根 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艺术品美术教育在美育内容中居主要地位,艺术手段是美育的主要方 法艺术美是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美 育的不竭源泉艺术美比现实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 带有普遍性,它不仅能增进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美的鉴赏能力, 而且能发展美的创造才能。

      怎么做呢? 一要充分发挥艺术课任教师在 美育中的骨干作用美术课任教师不仅承担艺术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而且是学校各种艺术特长班和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我们 要求艺术教师在实施美育中把教给学生美育知识,形成一定审美习 惯,学会表现美、创造美,三点结合在一起,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 师始终坚持艺术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形成习惯相结合, 审美知识与审美实践相结合艺术课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美育向家 庭社会延伸这不仅发挥了艺术科任教师的美育骨干作用,同时也有 利于解决学生审美知识与审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为学生在课内外、 校内外提供维护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二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 外活动,吸引学生参加审美实践,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美育离不开 审美实践,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可为学生提供参加审美 的机会,又能扩大学生参加审美活动的领域通过这些审美实践活动 激发了学牛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学牛的精神牛活,也让学牛:锻炼了能 力,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为将來的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学生美术心理评价,健全儿童人格美术之美,在于它结合了 真与善,因而它对人格教育的功能是面的整体的现代儿童的美术心 理发展规律需要一种旨在培养人格的新型美术教育。

      我们的美术教育 实践对儿童的美术发展特征明显地停留在一种比较表面的主观评价 水平上,一-般说来对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缺乏正确的评价,这就导致了 我们的美术教育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过分强化教师在知 识、技能方面的传授、示范,使儿童的人格过早地开始了内在分化并 向知能方面倚重近年来,在承认“儿童绘画与审美心理呈多元路径发展”观点的 前提下,各国美术教育者围绕着应该评价什么,如何进行评价等问题 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儿点:美术教学评价内容包插表达(美术创作)和认知(美术鉴赏)两 方面,不能顾此失彼美术创作与评价是相辅相成的,评价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 环学生在创作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自我修正其实就是一种评价作品品质的高下,关键在于思考品质的高下应从表达、知识和 技巧、概念之形成三方面制定美术创作评价标准透过评价,让人们 看到美术除了情感和技巧,同时也涉及思考活动,通过有效的评价让 关各方(行政人员、政治人物、家长等)清楚地看到,美术创作也涉 及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由经过美术教学评价培训后的教师根据学校美术教学与学生美 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评价标准并实施评价,而不是进行常模测验。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必要的、经常的 绘画作业、绘画习作仍是教育内容之一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看,绘 画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正好是一种心理磨练的过程这是绘画的特 性所决定的首先,绘画作业过程是高度自主的,不带任何强制性的,是高度 个性化的,不设任何统一的条条框框受教者完全可以自由发挥、自 由主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久而久之养成自知、自尊、 自信、自强以及独创、革新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使盲从、依赖、自卑 等不良的心理得到矫正其次,绘画作业要求环境安静,专心致志,具有严谨的条理秩序 性对于浮躁、焦虑、粗疏等不良心理的消解和纠正很有效果当然, 这需要教师不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监督,使他们能够坐下来,静下 来,进入绘画状态特别是在给小学或初中学生上课的时候,由于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不易进入绘画状态,这就 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一旦产生强烈的绘画兴趣, 绘画过程本身井井有条的秩序性和引人入胜的变化性就会使学生进 入忘我境界,焦虑、浮躁之类的情绪也会被“忘”掉再次,绘画作业不是信手涂鸦,也不是随便应付差事,作业过程 是艰苦细心的劳作过程,这期间会遇到许多困难。

      在教师的悉心指导 下学生自己去克服一个个困难,特别是绘画作业常有的“越描越黑” “前功尽弃^之类挫折性困难,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矫正知难而退、畏难而弃、遇难而渍的脆弱心理另外,绘画 的过程,有助于小学生人格心智的养成最后,绘画作业完成的成就感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强、自信和自珍的心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 业的优点,并帮助学生使其优点产生一种成长的效果,最终使作业成 功这样,学生就能亲自体验到通过努力和奋斗,终于获得最后成功 的喜悦,使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特别是那 些遇事总是退缩,总是认为自己不行的学生会从心灵深处得到一种 鼓励,肯定自己,证明自己 原來自己也能彳亍,从而养成1种敢 想敢干,积极参与,拼搏进取的良好心理美术教育可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小学生对世界、生活的认识还 不够完整、深刻,他们的人格在生活中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逐 渐成型,逐步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人格对于生活,它的意义是对生 活本身全面彻底的体验、感知,深刻地认识生活中真挚的爱、关心、 理解、创造、发现、渴求和希望的真正含义小学阶段的学生正需要 美育来引导和启发种种体验和认识是生活至高无上的价值。

      如果 弄清这一点,那就不难理解艺术是对生活完整、彻底、深刻的再现 因此,艺术是我们所拥有的现实生活中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不给予 人们这种工具就等于剥夺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3]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和社会行为各个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 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 性,健康的人格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人格教育,是促进与意识倾 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品德、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 的教育,塑造人格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从《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坚强的 意志、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美术课教学,学生能够形成善 于观察、做事细致认真、乐于体验生活、接近社会实际的个性特征, 从而形成理想的人格美术教育实质上就是i种人格教育,最终目标 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参考文献:[1] 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引自《鲁迅全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13[2]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3] 周杰.《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8论乂扌旨导论文题目: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与人格塑造系 别 美术系专 业 美术教育班 级 10级美术教育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买买提吐尔逊•亚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