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指南更新》PPT课件.ppt
10页ESC2019急性肺栓塞新指南要点要点1. 疑似肺栓塞患者的诊断• 对于疑似高危肺栓塞患者,根据实际条件和临床情况,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或急诊CT肺动脉造影(CTPA)进行诊断(I类)• 对于疑似高危肺栓塞患者,应立即启动静脉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包括校正体重后的单次快速静脉注射(I类)• 对于没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疑似肺栓塞患者,采用经验证的诊断标准(I类)• 对于没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疑似肺栓塞患者,在高或中度临床概率的情况下即启动抗凝治疗(I类)• 使用临床判断或经验证的预测准则,根据临床概率做出诊断策略(I类)• 对于低或中度临床概率的门诊/急诊患者,或非疑似肺栓塞患者,优选高敏试剂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I类)• 如果低或中度临床概率的患者CTPA正常,或非疑似肺栓塞患者,在未做进一步检查的情况下,拒绝肺栓塞诊断(I类)• 如果肺灌注扫描结果正常,在未做进一步检查的情况下,拒绝肺栓塞诊断(I类)• 如果高或中度临床概率的患者,其CTPA显示节段或更近端灌注缺陷,则接受肺栓塞诊断(I类)• 对于临床疑似肺栓塞的患者,如果其静脉加压超声(CUS)显示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则接受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I类)。
• 不建议对高临床概率的患者检测D-二聚体,结果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肺栓塞(III类)• 不建议将CT静脉造影作为CTPA的补充检查(III类)• 不建议做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来除外肺栓塞(III类)要点2. 风险评估• 根据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表现,对疑似或确诊肺栓塞患者进行分层,识别具有早期死亡高危的患者• 对于没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进一步分层为中危和低危要点3. 急性期治疗• 对高危肺栓塞患者进行全身性溶栓治疗(I类)• 对于溶栓治疗禁忌或无效的高危肺栓塞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血栓(I类)• 对没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启动肠外抗凝治疗时,优选低分子量肝素或磺达肝癸钠,而非普通肝素(I类)• 对适于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如阿哌沙班、达比加群、依度沙班或利伐沙班)的肺栓塞患者启用口服抗凝治疗时,优选NOAC(I类)• 给予维生素K拮抗剂(VKA)作为NOAC的替代抗凝药物,与肠外抗凝同时进行,直至INR达到2.5(2.0~3.0)(I类)• 对于抗凝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恶化的患者,给予补救性溶栓治疗(I类)• 对于严重肾损伤或患有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患者,不得使用NOAC(III类)。
• 对于中危或低危肺栓塞患者,不得将常规全身性溶栓作为首选治疗(III类)• 不得常规使用下腔静脉过滤器(III类)要点4. 长期治疗和复发预防• 对所有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性抗凝≥3个月(I类)• 对于继发于主要暂时性/可逆转危险因素的首发肺栓塞患者,治疗性口服抗凝3个月后停药(I类)• 对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继续使用VKA口服抗凝治疗(I类)• 对于接受延长期抗凝的患者,定期再评估药物耐受性和患者用药依从性、肝肾功能和出血风险(I类)要点5. 孕期肺栓塞管理• 孕期或产后出现疑似肺栓塞表现的患者,采用经验证的方法进行诊断评估(I类)•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疑似肺栓塞孕妇,根据孕早期体重给予固定剂量LMWH抗凝治疗(I类)• 给予最后一剂LMWH后24小时内,不得进行脊椎或硬膜外穿刺(III类)• 移除硬膜外导管后4小时内,不得给予LMWH(III类)• 孕期或哺乳期不得使用NOAC(III类)要点6. 肺栓塞后和长期后遗症管理• 急性肺栓塞后3~6个月重新常规评价患者情况(I类)• 急性肺栓塞后采用完整的管理模式,确保患者顺利完成从院内到门诊管理的过渡期(I类)。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