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分类汇总(共37页).docx
37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重力和质量的关系1.下表是研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实验得到的数据:实测物体质量m/kg重力G/N物体10.10.98物体20.21.96物体30.32.94(1)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点g值存在微小差异.下表为部分地点的g值大小:地点赤道广州上海北京莫斯科北极g值大小9.7809.7889.7949.8039.8169.832地理纬度02306′N3112′N3956′N5545′N90N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①g值最大的位置在 .②影响g值大小的原因是 .测量物体的密度一.测量固体的密度例1小光和小红同学在实验室里测某种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矿石样品、细线、烧杯和水进行实验. (1)天平调节好后,小光将矿石样品放在天平左盘,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此时右盘中所放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下图甲所示.接着,他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矿石样品的体积,量筒中放入矿石样品前后,水面静止时的位置如下图乙所示. 通过以上测量可知,矿石样品的质量为____ g,体积为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2)小红想:如果不用量筒.能否测出矿石样品的体积?她找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图丙),测出了矿石样品的体积。
请将小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写出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表示)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一.测量液体的密度例2.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填“右”或“左”)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 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变式训练1.张胜同学到楚王墓景区游玩,在景区他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的物体,在实验室他进行了如下操作.(1)他将该物体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物体下沉至杯底,如图(甲),说明该物体的密度_________ 水的密度,物体对杯底的压力 _________物体的重力(以上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张胜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待测到物体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3)张胜取出待测物体,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_________g;(4)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 _______ mL;(5)事先张胜用天平测出了空玻璃杯的质量为63.8 g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待测物体的密度为 ________ kg/m3.2.小红物理学习小组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天平、小石块、烧杯、水、细线等,她的实验过程如下:(1)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将游码移至___________ 处,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填“左”或“右”),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3)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置于天平上,平衡时的读数为4)如图乙所示,接着用细线将石块拴住,使之完全浸没在上述烧杯的水中,天平平衡时的读数为(此时手向上拉住细线另一端,石块不触杯壁和杯底,水不外溢)5)若水的密度为,则石块排开水的质量为 ______ ,石块的体积为 _____ 6)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 ______ 7)此实验过程中若将(3)(4)顺序对换,则所测密度的误差是偏______ 3.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下图结合实验图解,ρ食盐水= _______ 克/厘米34. 小芳家有一个装“开心果”年货用的、瓶身为圆柱体的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准备挪作他用现要测量其体积(又称“容积”),请你设计其中一个与小芳不同的实验方案:(一)你的方案:(1)写出所需要的物品和除量筒(杯)外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积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5 甲 图26 乙(二)小芳的方案:(请你帮她完善)(1)实验所需要的物品和测量仪器:一瓶标注了净含量555mL的怡宝纯净水,一把量程为40cm的刻度尺(2)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① 将纯净水全部倒入塑料瓶,如图26甲,瓶内水的体积为555mL,记为V水② 盖严盖子后倒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6乙,用刻度尺分别量出 和 并用符号a、b表示。
③ 体积的表达式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运动的关系1.图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图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实验表明: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 .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通过观察 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实验表明,钢球质量越大,动能越 .联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时标明“120”和“100”字样, (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100km/h.(3)由此看来,无论是保持车距还是限制车速,都是由于汽车具有 ,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2.如图所示,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乙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甲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 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 来判断不同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从而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2)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实验时,它是通过观察 ,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下列研究实例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①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②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③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④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3.“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
——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众多表象的茫茫迷雾之中,而科学探究就像穿透这迷雾的明灯,引导着探索者到达真理的彼岸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2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到达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任何阻力,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2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4)1687年,在笛卡尔、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把惯性定律作为第一原理正式提了出来: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他提出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的观点,以及从中得出的惯性参照系的概念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2)、(3)及推理(4).(5)为了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 由静止开始滑下.其目的是 .(6)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选填“快”或“慢”).(7)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