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杨再春书法作品.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杨再春书法作品 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书法系列讲座主讲、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杨再春是我国当代知名书法家,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杨再春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杨再春书法作品欣赏 杨再春书法作品图片1 杨再春书法作品图片2 杨再春书法作品图片3 杨再春书法作品图片4 杨再春个人简介 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国有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摄影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别津贴的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北京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美术家和爱心市民荣誉称号 杨再春个人履历 书法家杨再春大半生与墨有缘,他的艺术生命是在墨与纸的黑白之间练就的由于他长得魁梧、肤色黝黑,每天又几乎被如烟如缕的墨香所缠绕,因此,不少朋友称他是墨人。
久而久之,墨人便成了他的笔名 杨再春学艺经历 1968年始,杨再春先生先后师承郑诵先先生、黄高汉先生,刻苦研习汉隶、魏碑,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书以及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等诸家法帖,其书法凝重中有飞动,严肃中寓活泼,重笔如山石坠地,轻盈如燕子点水,近些年来其书法作品被众多海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珍藏 杨再春个人成就 创立中国书法家协会 1976年底杨先生与刘炳森、范曾、苏士澍等共同创立北京书学研究会;1980年至1981年又于北京书学研究会基础上共同草创中国书法家协会;同时,组织并参与了在沈阳的中国第一届全国书法展 事业执着追求 既是笔名,就多少表达了他对一种事业执着追求的程度,并同时在追求中折射出一种性格与气质既为墨人,他给自己的书法艺术定了这样的基调:当随时代,自成风格,雅俗共赏 这里说当随时代,可谓题目太大,我们不妨通过一个例子去说明2022年底,他的一个月历式小集子出版后,人们发觉其中的诗文、摄影、书法大都是他的创作,摄影作品配着诗文,诗文在书法的载体中加以表现,三者间奇妙融合一体后,将他的才气、修养、阅历印证纸上就思想性而言,集子中大量的内容将当代人的视线与历史文化积淀中的内涵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由此,笔墨当随时代的一个大哲理便像泉水般从一页页的创作中流淌了出来正是透过这个小册子,细心的读者索骥到了杨再春艺术背后的功夫,发觉了他对中国多元化文化的广泛思考和今后书法艺术发展脉络的摸索 1985年,他多年研究心得《行草章法》出版发行后得到书界和社会广泛好评,被誉为中国书界章法研究第一人,该书先后再版几十次,发行500多万册之后,他不断编著的《字的结构与章法》、《行书笔法与兰亭序贴》、《草书笔法与符号》等40多专著、工具书,总发行量超过1500万册,特别是《墨迹章法通览》、《杨再春书法》两部书启功先生亲自审阅并题写书名 中央电视台主讲 1990年始,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书法系列讲座主讲,并屡屡应邀前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讲学和个人书法展 杨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书法的同时大部分精力都致力于书法教育的普及工作,对书法人才的培养,注入极大的心力,他先后收纳学生百余人,并通过各种书法及硬笔书法书籍的出版,为青少年的书法学习提供帮忙作为中央电视台主讲老师,1990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组织《中国书法系列讲座》的播出,先后滚动播出三年之久,同时协同出版四本教材,对全国书法的普及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影响了一代人,可以说拥有海内外上千万学生。
再春的书法风格 没有在花开百朵、各表几枝上留下痕迹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他忽略了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而恰恰相反,正是在既源远流长又一脉相承的华夏书法的意境中,他集撷百朵花,独酿一家蜜他的书法追求魏晋南北朝的神韵、力刻隋唐的法度、偏爱两宋金元的意态和明清的雅趣与朴拙他特别对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等人的书法抱有浓重的兴趣不是单纯地被他们的字体的风格所吸引,而更多的是借助千年前先人们的情感,滋润现 在的创作源泉,通过他们书法的风格,去寻觅时代背景和意境他屡屡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去访古,去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探真迹前不久,他推掉了个人出差的机遇,只为在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能亲眼目睹米芾的研山铭那难得一见的真迹风采观后,他竟一夜难眠去 年,他以学者的身份访问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学者拽着他,将馆内珍藏的十几幅国宝级书法作品细细地欣赏了一番正是在摸索与发觉的轮回之中,他的书法特性得到了张扬每每创作,他把思绪、情感化为了书法艺术那纵放自如,浓淡相间、清润得体的线条,在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中表达了他的心灵艺术 对书法艺术广泛性问题的认识 几十年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增加了再春对书法艺术具有广泛性问题的认识。
从而,他的书法作品渐渐走向了社会的雅俗共赏他认为,书法艺术既然能具有时代感,能表达出某种文化,其基础就是为宏大人民群众所采纳,假如一意地去追求生、涩、怪、癖,就会游离于社会之外正因如此,他力求思想性与时代特征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完美 静读再春的近 期创作,一幅幅作品虽是书法艺术却如图画 一样至美,字体无声却把的心声铮铮作响地表现了出来,不是音乐却流淌着音乐的和谐与灵动他的作品,不光受到了书法界的赞许,更受到了普通百姓的爱好一段时间内,他应邀承受了中央电视台书法讲座的工作由此,他把书法艺术广播天下 正是在这种可沿循的线索中,再春书法艺术境界的冰山一角,透明般地呈现出来 说起来,对于长时期在北京体育大学供职的杨再春,书法其实是他的一种爱好,但人们正是通过他的这种爱好,窥见到了他那才思如墨、大笔如椽的风格,看到了他以笔墨构建起的宏伟的书法建筑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