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要“务实”.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5884523
  • 上传时间:2018-03-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要“务实” 南白象金竹小学 周忠义 【摘要】】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学的主渠道,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做到人人会开展探究和亲身体验, 学会假设、取证;情绪亢奋,活而不乱;能以探究发现为宗旨开展开放性教育活动,实验 有计划,观察到位,并学会表达和倾听,最终实现有效探究 【关健词】】 科学探究 课堂教学 有效性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常识课明显不同的现象:学生动会 多了,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表面上看, 似乎体现了课标中所指出的“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 径” 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成效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又如何呢?经调查 了解,我们发现许多科学课课堂教学低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 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探究动机、兴趣?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 己在农村一线教学中运用新理念实践经历,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学生学情分析要落在一、学生学情分析要落在““实实””处处 1.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 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

      《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也指出, 科学课程“不仅要考虑科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强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意味着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在学生原有的 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记得以前有一次教学大比武,一位老师上课的内容是 “各种各样的岩石” 在一 天多的准备过程中,只顾埋头苦思课的设计流程,而没有去了解学生对所学相关内容 的认知基础和了解程度,以及知识的后续内容更没有在课前到班里与学生进行交流 只是一意孤行地认为:“这儿的学生肯定学的要比农村的孩子多,时间嘛肯定没问题! ”故而将课的教学起点设置过高只记得那天上完课后的该老师已是满头大汗,面对 评委,想想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课上学生的表现,真是汗颜我仔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 为, “教学起点设置过高”是最大的原因在说课时该老师提出的这点也得到了评委老 师的认同因此,设计时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入手,效果会迥然不同 2.要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 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

      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 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科学学习活动,探究科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 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科学现象或科学问题, 也能在获得科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例如“电流产生磁性”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是2比较抽象的,因为电流、磁场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建立概念是 比较困难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唯有安排好课堂中的各个活动,让学 生在活动中观察到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推理,最终建立认识在设计这 一课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组装简单的电路,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件容易的事, 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接着教师讲述奥斯特的故事,设置一个悬念:到底他有什么惊 人的发现呢?你也能发现吗?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当学生发现通电导线使磁针发生 偏转时,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作出解释:电流产生磁性使磁针发生偏转然后再 次续讲奥斯特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自己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发现的喜悦紧接着又 提出要求,让实验的现象更明显,引导学生从电流和磁性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得出不 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使他们在“短路真的能让磁针偏转更大” , “线圈也能让磁针的偏 转愈发明显”的震撼中更进一步的认识“电流产生磁性” 。

      这样的安排,教师在该放手 的时候放手,该引领的时候引领,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在该动手的时候动手,该探讨 的时候探讨,学习张弛有度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要落在二、教学目标的定位要落在““实实””处处 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 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同时又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 以,教学要有效就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真正有效的教学目标则必须经过教 师自身的理性思考,得以内化的目标可以这样说,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的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正在从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与技 能目标,逐渐转变为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和方法,更要关注学 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情感目标在 许多教学设计中都有所体现然而通过对一些教学目标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有些 目标只是为了体现新理念,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且有些目标不是一节课或某段时 间的课就能培养的,这样的目标有时反而从负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例如:在《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教学中,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目标:(1) 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地探究性实验过程 (2)初步学会 用统筹方法合理安排实验过程 (3)实验完成后能够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 在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是教师在这节课中要 达到的基本目标,然而情感与态度目标,则显得不切实际:“初步学会用统筹方法合 理安排实验过程” ,这一目标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是何等困难,所以这样的目标是不切实 际的我认为应该是科学概念:(1)了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2) 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初步获得“溶解度” 、 “饱和溶液”的 前概念过程与方法:(1)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地探究 性实验过程 (2)初步学会用统筹方法合理安排实验过程 (3)实验完成后能够及时 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 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的观察记 录3三、教学内容选择要落在三、教学内容选择要落在““实实””处处 1.对实验材料的选择要体现实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 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

      科学课中的实验效果不明显,势必影响课堂教学 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中的实验材料 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科学活动,因此我们 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验材料的 选择是重要的环节1)实验材料要多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学 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 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做法是:合理利 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充分 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 收集实验材料2)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3)材料选择要具有代 表性4)日常器具的利用在课外做实验是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 材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处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解 到科学无处不在 2.实验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科学中实验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 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头脑想问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 悉的事物中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充分发挥实验的“发展”功能例如在《热是怎样 传递的》一课中,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能看到或感觉到热的传递方向,根据书上设计 是要准备两个铁架台中间拉一根铁丝,然后在铁丝上由学生粘火柴棒进行实验老师 在教学时就可对材料进行了处理利用以前学具袋里的材料,把实验中的铁丝换成了 铜棒,因为铜棒较粗夹在一个铁架台上就行了,而且火柴棒粘上去也更为方便,也不 影响实验效果另外,学生对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还会有他们的自己的创造在交流实验 方案时,有在金属棒上涂上凡士林的,有在金属棒上涂上蜡烛油的基于这点,老师 可以为学生准备了多种适合学生探究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超市式”材料区:有涂 了蜡的金属棒、涂了凡士林的金属棒、没涂任何东西的金属棒等让学生根据需要自 由选取实验材料,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必须仔细认真地考虑各种因素,锻炼了学生的综 合能力四、教学手段运用要落在四、教学手段运用要落在““实实””处处 1.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要实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

      不但能强化学 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 感需求例如,在教学“杠杆的科学”时,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指出用力点、 支点、阻力点,这样不但节省了教师的许多讲解时间,而且让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4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有许多教师认为课件做得越华丽越漂亮就是一个好课件,实际上这样反而 会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降低了一节课的效率例如在现实的 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情境过滥的现象如:“放大镜下的昆虫 世界”这一课件展示,放大镜下各种昆虫的图案:蝴蝶、蝗虫、蝇、蟋蟀等学生一 边看一边叫:真漂亮啊!这时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抢着回答:我看到了蝴 蝶美丽的翅膀,蝗虫的大腿……这些情境创设的盲目性不但冲淡了学生的科学学习, 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它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内容 的选择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或没能很好地解决 的重点、难点,如:观察不到的微观现象,宇宙知识等,并且这些内容还适合于用多 媒体技术来表现,这样,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同时教师要进行巧妙的构思和设 计 2. 小组合作要体现实效,避免形同虚设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 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应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 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如 在教学“杠杆的科学”时,事先发给每个小组杠杆尺和大小不同的钩码,让学生利用 手中的杠杆尺和大小不同的钩码研究杠杆的特点这时,组内的四个同学合作操作, 有的记录结果然后交流个人的看法,再由小组长集中每个同学的发现,初步概括出 杠杆的特征最后,全班交流再结合学生的汇报,精讲点拨,加以整理归纳板书 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 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培养了学生 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还要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建立适当的评价激励机制:在 学生活动时,适当的评价激励机制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调控作用对各个小组进行激 励,并以适当的竞争机制来调动各组的积极性,让他们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组协 作得好,完成得好,速度快。

      学生为了获得成功与胜利,会更加齐心协力,团结协作, 从而形成紧张有序的课堂氛围但是,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若没有精心的部署、常规 的训练往往会事倍功半,花时多,组织难,目的不明确,分工不落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