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作文之汪曾祺高中作文素材.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9892498
  • 上传时间:2019-09-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08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汪曾祺高中作文素材【篇一:汪曾祺人物素材】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汪曾祺 一、人物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沈从文是他的老师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二、人物事例 (一) 汪老送字画与人,也不完全随意,是有选择性的金先生说有次在北京汪老的家里,有人敲门,金先生就去开门,只见有一人立在门口问汪老在家吗?汪老闻声问是谁并要其进门,那人原来是琉璃厂某画店的老板,想买汪老的字画,汪老说我的画不卖钱,也不以卖字画为生,我的字画都送人了。

      你要买字画我可介绍你去找赵朴初、吴冠中他们,对方回答他们的价位太高汪老又问为什么要我的字画?画店老板回答说一个客户点名要您的字画汪老说我从来不卖字画说完就婉转地下了“逐客令” (二) 自西南联大毕业后,汪曾祺曾到建设中学任教,并在那里结识了施松卿女士这个比汪曾祺大两岁的女孩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她也是西南联大的高才生,开始在物理系,后转入英语系1946年,两人来到上海正值内战期间,环境恶劣,因为找不到职业,汪曾祺情绪很坏,沈从文写信骂他:“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枝笔,怕什么!”在沈从文的鼓励和帮助下,汪曾祺后来辗转来到北平,在历史博物馆谋了个馆员差事 汪曾祺一生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最大的坎儿莫过于1958年因为指标不够,被“补打”成右派了连他自己都解嘲地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1958年,他被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劳动,一呆就是四年,在位于高寒地区沽源坝上的“马铃薯研究站”,终日画《中国马铃薯图谱》和《口蘑图谱》这样寂寞单调的生活,他却回味无穷,感叹道,“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没有领导,不用开会,就我一个人,自己管自己”,而且,“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铁凝特别为汪曾祺的这段经历感动,她说,一个对土豆这么有感情的人,他对生活该有怎样的耐心和爱?汪老从容地东张西望地走在自己的路上,抚慰着这个焦躁不安的世界可惜,《中国马铃薯图谱》这部奇特著作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 (三) 这天,老太太拉着脸高声喝道:“汪曾祺!”汪老立刻像个做错事的小学生一样,心里直打鼓,双手也不知该往哪里放,还琢磨呢,最近没偷着买酒喝啊,又咋啦?正纳罕间,只听见老太太连珠炮似的向他发难:“你不但在家里公开喝酒,炒菜的时候偷料酒喝,还瞅机会到宴会上去喝个痛快,现在居然敢自己跑到小酒馆去喝!”汪老赶紧辩解,没有的事啊!老太太立刻拿出汪老刚发表的短篇小说《安乐居》,戳到老头儿鼻子尖下面,质问到:“还敢嘴硬,有小说为证!没喝怎么会写得这么好啊!”这下老头儿哑巴了 汪曾祺一辈子创造美文,制作美食,奉献美他不是那种只会吃不会做的半吊子美食家,而是既会吃又会做,喜欢粗菜细做,特别是拌菠菜在《自得其乐》一文中,汪老悠然写道:“我曾用家乡拌荠菜法凉拌菠菜半大菠菜(太老太嫩都不行),入开水锅焯至断生,捞出,去根切碎,入少盐,挤去汁,与香干(北京无香干,以熏代干)、细丁、虾米、蒜末、姜末一起,在盘中抟成宝塔状,上桌后淋以麻酱油醋,推倒拌匀。

      有余姚作家尝后,说是‘很像马兰头’这道菜成了我家招待不速之客的应急的保留节目汪老还自我发明了小吃“塞肉回锅油条”——“油条切段,寸半许长,肉馅剁至成泥,入细葱花、少量榨菜或酱瓜末拌匀,塞入油条段中,入半开油锅重炸嚼之酥脆,真可声动十里人 如此有声有色,真是让人忍不住咽口水汪老做菜很简单,跟写小说一样,就一个主菜,四碟小菜1996秋天,他请何镇邦吃爆肚,那时,何镇邦住亚运村,给汪老打说:“老头儿,我打车过去80元钱,在这边什么吃不到啊,偏要吃你一顿爆肚汪老说:“我这个爆肚可不是随便吃得着的,你看着办吧11年过去了,过去对爆肚没什么好印象的何镇邦,至今还记得那汪氏爆肚的美味,真个是唇齿留香 三、文学特点 (一)散文写作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二)小说写作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他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受戒》和《大淖记事》别看老头儿恬淡,其实有着异常刚性、清醒的一面当年,邓友梅、林斤澜被打成右派,平时与邻居打个照面都不敢搭腔,而彼时的汪曾祺正被江青赏识,成为样板戏《沙家浜》剧本改编的主笔逢年过节,汪曾祺把林、邓二人接到西郊自己家中,亲自下厨,做几个菜,招待老朋友邓友梅就问汪曾祺:“你现在是大红人,和我们俩搅在一起,不怕沾包儿啊?”汪曾祺说:“咳,江青用我,就是用我的文字,我心里呀,跟明镜似的。

      邓友梅后来感激地说,在那个年代唯一接待我们俩的就是汪曾祺 生逢乱世,怎么可能没有苦难和窘境,实际上,是汪老将一切青云与低谷完全看淡了,举重若轻,而不是真的人生如坦途平淡是个很不容易实现的境界,大部分人都是误将平庸当作平淡,即便经历丰富,也是庸庸碌碌了此生问题的关键在心态 汪老这个人,很通感,这样说不知是否合适?但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他敏锐的触角,在生活与艺术之间可爱地伸来伸去,传递着几多眷恋与多情创作的时候,他经常用美食作比喻,比如,他说,“使用语言,譬如揉面”,“抒情就像菜里的味精一样,不能多放”而在苦闷生活中,他常常用超然的艺术美来愉悦自我他把批判当成是在出演一部荒诞喜剧,他把检查材料当成一篇篇美文来书写平淡是汪老的压轴菜,让人从中品出人生的隽永c 汪老这辈子最讲究的是意境,他这种追求渗透到生活中的一颦一笑,即便是在逆境中也能寻出美来,自得其乐他的文章,读来好像都是些家常话,从来没有什么口号,却句句都是至理名言,我最欣赏这一句——“生活,是很好玩的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很别致的老头儿,是个在一地鸡毛中,也能够做到诗意栖居的大家,是个对人间烟火充满了世俗趣味的出世者篇二:好 2014高考作文素材1文学经典】 2016高考作文素材之文学经典(一) 1、达观汪曾祺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

      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 1961年春天,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汪曾祺一时没地方去,就留在了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协助工作所里交给他一项任务,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接到任务后汪曾祺每天一早起来就到马铃薯地里掐一把花,几枝叶子,回到屋里,插在玻璃杯里,对着画它他曾写过一首长诗,记叙这段漫长单调的生活,其中有两句是:“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他居然真的写成了《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的是书稿在文革中被毁了否则,他也可以留下一部像他的老师沈从文所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那样的传世之作我们不难想象在那个非正常的年代,汪曾祺经历了怎样的剧痛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以苦为乐,达观潇洒,随遇而安,这就是汪曾祺 2、姽婳将军——不爱红妆爱武妆、巾帼英雄不让须眉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政讲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当年一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让林四娘统辖诸位美女,称为“姽婳将军” 当然了,这位恒王是一个真正的“须眉浊物”兼草包,竟被“流贼”杀死。

      文武官员纷纷要献城,“不期忠义明闺阁”,林四娘带领众美女夜袭贼营,力战不支,殉王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林四娘是明末崇祯年间的秦淮歌妓,后成为衡王朱常庶的宠妃,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斗,在战斗中香消玉殒,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 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姽婳将军”: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不系明珠系宝刀,艳李浓桃临战场,让婀娜和娇媚在刀光剑影里亮丽着她们上马杀敌,就是将军;下马后娴静美好,是为“姽婳”,称之为“姽婳将军”,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她曾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妇好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钺”重八点五公斤. 在历史中,虽然这些巾帼英雄不让须眉,屡立功勋,但正式被皇帝册封,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只有一位,她就是明末的女帅秦良玉,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将军 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她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战功卓着她统帅的“白杆兵”更是威名远扬,这也是她自己独有的一支部队 崇祯二年十二月,清兵绕道喜峰口,直抵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赶来的十余万官军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唯独秦良玉率先奋勇出击,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对北京的威胁 为此,崇祯皇帝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封其为一品夫人,充总兵官,加封少保崇祯感慨万千,写下四首诗赐给了秦良玉,夸赞她的功绩其中“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这一句是非常值得体味的在国家危在旦夕的时候,崇祯皇帝对男人们也许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他们是靠不住的明末的男人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用《红楼梦》中的说法,姽婳将军是?妙极神奇,更觉妩媚风流? 3、宁静的史铁生 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 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此一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史铁生 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惟沉思的时刻,才是敏锐、富有,也是最强大的时刻这大约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只是由于肢体的完整,由于行动的灵便,由于俗务的纠缠,更由于欲望的循循善诱,沉思的机会于我们正变得越来越稀少史铁生不然,他有的是机会让自己强大,尽管他被迫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惟其强大,才可能这样平实地谈论死亡,既不夸张对它的向往,也不回避它的到来,就像一个操心家务的农夫,安排惊蛰开犁清明下种的农事,也预告秋季的收成一样寻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