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课件.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91231242
  • 上传时间:2024-09-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4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n建筑变形——沉降,位移n沉降观测——高程控制网,n位移观测——平面控制网n每隔一定时期,对控制点和观测点进行重复测量,n计算相邻两次测量的变形量及累积变形量,n确定建筑物的变形值和分析变形规律n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进行 第第11章章 建筑变形测量与竣工总图的编绘建筑变形测量与竣工总图的编绘 1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11.1 建筑变形测量的一般规定 n(1) 变形测量的基本要求变形测量的基本要求n1) 反映建、构筑物及场地的变形程度,变形趋势n2) 由变形类型、测量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测区条件n进行施测方案设计n(2) 变形测量实施的程序与要求变形测量实施的程序与要求n1) 按测定沉降或位移的要求,分别选定测量点,n埋设相应的标石标志,n建立高程控制网或平面控制网,或三维控制网n2) 按确定的观测周期与总次数,对监测网进行观测n新建的大型和重要建筑,n应从其施工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n直至变形达到规定的稳定程度为止2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3) 对各周期的观测成果应及时处理,n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n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n重要监测成果,进行变形分析,预报变形趋势。

       n(3) 设置变形测量点的要求设置变形测量点的要求n变形测量点——控制点,观测点n控制点——基准点,工作基点,联系点,检核点,定向点n测量点应符合下列要求:n1) 基准点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n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或检验,n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3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2) 工作基点设在靠近观测目标n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n测定总体变形的工作基点,n按两层次布网观测时,n用基准点或检核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n3) 当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需连接时应布设联系点,n选点时顾及连接的构形,位置所在处相对稳定 n4)需单独进行稳定性检查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设检核点n点位根据使用的检核方法成组地选设在稳定位置处n5) 需定向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布设定向点,n选择稳定且符合照准要求的点位作为定向点n6) 观测点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n可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他工作点n对其进行观测4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5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5) 建筑变形测量的周期建筑变形测量的周期n1) 单一层次布网,n观测点与控制点按变形观测周期进行观测;n两层次布网,n观测点及联测的控制点按变形观测周期进行观测,n控制网部分可按复测周期进行观测。

      n2) 变形观测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n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n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n当观测中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6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3) 控制网复测周期应根据测量目的和点位稳定情况确定n一般宜每半年复测一次n施工中应适当缩短观测时间间隔,n点位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观测时间间隔n复测成果或检测成果出现异常,受地震、洪水、台风、爆破等影响时,应及时复测 n4) 首次观测应适当增加观测量,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n5) 不同周期观测时,n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n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 7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11.2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 n建筑物下沉——上部结构逐步建成、地基荷载逐步增加n逐渐产生, 延续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相当长一段时期n建筑物沉降观测——按沉降产生规律进行n沉降观测依据——高程控制网n专用水准点——距建筑物一定远,基础稳固,便于观测地布设n沉降观测点——建筑物上能反映沉降情况的位置设置n观测——据上部荷载的加载情况,每隔一定时期观测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间的高差一次,n据此计算与分析建筑物的沉降规律 8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1) 专用水准点的设置专用水准点的设置n专用水准点——水准基点,工作基点。

      n每测区水准基点数>3,n小测区,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水准基点数<3个,n连同工作基点不得<2个n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n在建筑区内,n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n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n在建筑物内部的点位,n其标石埋深应大于地基土压层的深度9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10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工作基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n不得<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n工作基点与联系点n设置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n水准标石埋设后,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n稳定期一般>11天 11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2)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的设置n在建筑物上布设一些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n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n点位宜选在下列位置:n①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n及沿外墙每10~11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n② 高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12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③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n人工与天然地基接壤、不同结构分界及填挖方分界处n④ 宽度≥11m或<11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n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n⑤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n⑥ 框架结构建筑物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n⑦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n⑧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n⑨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13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3) 高差观测高差观测n水准测量方法n① 水准网的布设n建筑物较少的测区,水准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n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按两个层次布网,n即由水准点组成高程控制网、观测点与所联测的水准点n组成扩展网n高程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n② 水准测量的等级划分n水准测量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14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15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16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③ 水准测量精度等级的选择n根据建筑物最终沉降量的观测中误差确定n绝对沉降量,相对沉降量n绝对沉降观测中误差——±0.5mm、±1.0mm、±2.5mmn按低、中、高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n相对沉降、局部地基沉降、膨胀土地基变形等n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的1/20,n建筑物整体变形观测中误差,n不应超过其允许垂直偏差的1/10,n结构段变形观测中误差,n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的1/6。

       17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④ 沉降观测的成果处理n水准网——严密平差计算(属测量专业学习内容)n求出观测点每期观测高程的平差值,n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和累积沉降量,n分析沉降量与增加荷载的关系n根据沉降观测结果,n绘制各观测点的沉降、荷重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18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19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 §11.3 位移观测n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n(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布设n1) 建筑物地基基础及场地位移观测,按两个层次布设,n控制点——组成控制网,n观测点,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n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观测,n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n2) 控制网可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n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可采用角交会、边交会、边角交会、基准线或附合导线等形式n布网应考虑网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n3) 基准点、工作基点、联系点、检核点和走向点,n应根据不同布网方式与构形n每测区基准点≥2个,每测区工作基点≥2个  20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4) 平面控制点标志的型式及埋设n① 特级、一级、二级及有需要的三级位移观测的控制点,n建造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n根据使用仪器和照准标志的类型,顾及观测精度要求,n配备强制对中装置。

      n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0.lmmn② 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n并符合图像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21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5)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n一般工程位移观测的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级,n可用测角网、测边网或导线网的型式布设22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23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24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6)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选择n根据建筑物最终位移量的观测中误差确定n绝对位移量,相对位移量n绝对位移——根据设计、施工要求,n参照同类或类似项目的经验,n选取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n相对位移、局部地基位移n观测中误差≤变形允许值分量的1/20;n整体性变形观测中误差≤其变形允许值分量的1/10;n结构段变形观测中误差≤其变形允许值分量的1/625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2)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n主体倾斜原因——基础不均匀沉降n主体倾斜观测——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n各层间上层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n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以及倾斜速度n刚性建筑整体倾斜,测量顶面或基础的相对沉降确定 n1)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点位布设要求n① 沿对应测站点的某主体竖直线,n对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对分层倾斜n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设。

       26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② 从建筑物外部观测时,n测站点或工作基点选在n与照准目标中心连线呈接近正交或等分角的方向线上n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处;n用建筑物内竖向通道观测时,n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n③ 按纵横轴线或前方交会布设的测站点,n每点应选设1~2个定向点n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其测距或丈量的要求 n2) 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n① 建筑物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n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型式n有特殊要求时,应专门设计 27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② 不便埋设标志的塔形、圆形建筑物以及竖直构件,n可照准视线所切同高边缘认定的位置n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为观测点位n③ 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走向点,n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n采用带有强制对中设备的观测墩或混凝土标石n④ 一次性倾斜观测项目,n观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n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与照准要求的建筑物特征部位;n测站点可采用小标石或临时性标志 28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3) 主体倾斜观测方法n① 测定基础沉降差法 n建筑物基础上选设沉降观测点A,B,n精密水准测量法定期观测A,B两点沉降差Δh,nA,B两点的距离为L,基础倾斜度为n例如:测得Δh=0.023m, L=7.25m,n倾斜度i=0.003172=0.3172%29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测定基础沉降差法30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② 激光垂准仪法n建筑物顶部与底部间有竖向通道,n在建筑物顶部适当位置安置接收靶,n垂线下的地面或地板上埋设点位安置激光垂准仪n激光垂准仪的铅垂激光束投射到顶部接收靶,n接收靶上直接读取或用直尺n量出顶部两位移量Δu,Δv与n倾斜度与倾斜方向角31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激光垂准仪法 32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激光垂准仪DZJ2激光靶33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③ 投点法n适用于建筑物周围比较空旷的主体倾斜。

      n选择建筑物上、下在一条铅垂线上的墙角,n分别在两墙面延长线方向、距离约为1.5~2.0h处n埋设观测点A,Bn在两墙面墙角分别横置直尺;n分别在A,B点安置经纬仪,n双盘位将房顶墙角投射到横置直尺n取两次读数平均值34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投点法35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④ 测水平角法n适用于塔形、圆形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n在纵横两轴线的延长线上、n距离建筑物1.5~2.0h处设置观测点,n分别测定其至圆形建筑物底座外墙的最短水平距离n在建筑物上标定1,2,5,6与3,4,7,8两组点,n每组观测点等高nA点安置经纬仪,C点为零方向,n方向观测法依次观测1,2,3,4点3~4测回,n计算出各方向的平均值分别为l’1,l’2 ,l’3 ,l’4  36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B点安置经纬仪,D点为零方向,n方向观测法依次观测5,6,7,8点3~4测回,n计算出各方向的平均值分别为l’5,l’6 ,l’7 ,l’8  nOB→OT的位移量为37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测水平角法 38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⑤ 测角前方交会法 n适用于不规则高耸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n建筑物顶部无适宜照准目标时,n应在顶部便于观测与保护的位置埋设观测标志,n如避雷针状照准标志。

       n分别在A,B两点安置经纬仪,n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与3~4测回,n取平均代入余切公式计算观测点平面坐标n可用fx-5800P程序PM3-3计算39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测角前方交会法40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4) 观测周期的确定n视倾斜速度每1~3个月观测一次n遇基础附近大量堆载或卸载、场地降雨长期积水等n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n5) 成果提供n倾斜观测点位布置图、观测成果表、成果图、n主体倾斜曲线图和观测成果分析等资料 41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3) 裂缝观测裂缝观测n裂缝——由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产生n裂缝观测与沉降观测同步进行,n便于综合分析,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建筑物安全n建构筑物多处产生裂缝时进行裂缝观测n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n裂缝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n观测数量视需要而定,n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观测n观测周期视裂缝变化速度定n通常开始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左右测一次n裂缝加大时,增加观测次数,n直至几天或逐日一次的连续观测 42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1) 裂缝观测标志n统一编号裂缝n每条裂缝至少应布设两组观测标志,n一组在裂缝最宽处,另一组在裂缝末端。

      n每组观测标志由裂缝两侧各一个标志组成n观测标志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n观测期较短或要求不高时,n采用油漆平行标志或建筑胶粘帖的金属片标志;n观测期较长时,采用嵌或埋入墙面的n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n要求较高、需要测出裂缝纵横向变化值时,n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43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裂缝观测标志44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裂缝观测标志45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2) 裂缝观测的工具与方法n数量不多,易于量测的裂缝,n视标志型式的不同,n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n定期丈量标志间的距离求得裂缝变位值,n或用方格网板定期读取“坐标差”计算裂缝变化值;n较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n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n需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n裂缝宽度数据应量取至0.1mm,n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n注明日期,附必要的照片资料 46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3) 裂缝观测的成果资料n裂缝观测结束后,n提供裂缝分布位置图、裂缝观测成果表、n观测成果分析说明资料等,n当建筑物裂缝与基础沉降同时观测时,n可选择典型剖面绘制两者的关系曲线 47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11.4 竣工总图的编绘 n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目的:n① 施工中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n使设计有所变更,应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总平面图上。

      n② 便于日后进行各种设施的维修工作,n特别是地下管道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n③ 为项目扩建提供原有各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标、高程等资料n随着工程的陆续竣工同步进行n一面竣工,一面利用竣工测量成果编绘竣工总平面图n发现地下管线的位置有问题,可及时到现场查对,n使竣工图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n包括室外实测和室内资料编绘两方面的内容 48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 (1) 竣工测量n单项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进行竣工测量n① 工业厂房及一般建筑物:房角坐标,各种管线进出口的位置和高程,附房屋编号、结构层数、面积和竣工时间n② 铁路和公路:包括起止点、转折点、交叉点的坐标,曲线元素,桥涵等构筑物的位置和高程n③ 地下管网:窨井、转折点的坐标,井盖、井底、沟槽和管顶等的高程;并附注管道及窨井的编号、名称、管径、管材、间距、坡度和流向n④ 架空管网:包括转折点、结点、交叉点的坐标,支架间距,基础面高程n⑤ 其它:工程的名称,施工依据,施工成果,作为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依据 49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n(2)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n建筑方格网点、主轴线点、矩形控制网点、n水准点和厂房、辅助设施、生活福利设施、n架空及地下管线、n铁路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坐标和高程,n厂区内空地和本建区的地形。

      n综合竣工总平面图、交通运输竣工总平面图和管线竣工总平面图n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n工程密集部分可采用1:500的比例尺n附必要的说明及图表,n连同原始地形图、地址资料、设计图纸文件、设计变更资料、验收记录等合编成册 50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本教案最后一次更新时间是2007年5月30日感谢您选用本教材!请您将对本教案的意见发送至qh-51大学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