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维《鹿柴》原文、译文、赏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98268496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3M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王维《鹿柴》原文、译文、赏析鹿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另一种说法认为王维生于699年,卒于759年,据考证,前一种说法为是),山西祈县人    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化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了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深湛的艺术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注释]    鹿柴(zhài):辋川的一个风景区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王维晚年隐居的地方他在这里经营了一个很大的山间别墅,风景非常优美    空山:空旷的山林    但闻:只听到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日光之影    复:又,进而[译诗]    空寂的山中,看不見人,只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    阳光返照,光线射入林中深处,    又映照在青苔上面[赏析]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鹿柴(zhài寨),是辋川的地名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而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象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不健康的一面。

      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