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docx
3页只有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鲁迅先生曾经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 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 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 思想上,是千百年来华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传统文化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在世界文明史上 写下绚烂的一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 化和新兴文化冲击着中华文化的大厦,威胁着中华文华的传播,成为限制中华传 统文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瓶颈中华传统文化的前行所面临的局势越来越严 峻我们所知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遗产,但其实韩国的端 午祭从中国端午节发展而来,已经融入韩国特有的东西,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 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申请世界遗产无可厚非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 了很好的启示:我们要注重我们自身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保护这一点我们的老祖先做的很好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 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我们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其他古老文明早已被历史湮没被时光浸 染,唯有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中华文化从洪荒的远 古走到21世纪的现代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由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建立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学 习、借鉴、融合的基础上,使得本民族文化具体内涵不断因时而变,体现时代精 神,丰富和充实本民族文化,从而在不同民族文化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自 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勤劳而智慧的中华人民创造了汉字, 使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总是喜欢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 亮圆,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在麦当劳,肯德基,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的物 质氛围下长大的,对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有的甚至对我们 传统文化的一些常识也不知道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个人传统文化的网络,提升 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自觉”面对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要主动适应,积极创造传统必须同 现时代想结合,我们应当从传统与创造的结合中看待未来按现代的认知和需要 来诠释、创新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很大部分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虽然有些民族文化有点和现时代不相吻合,但是我还是要保留和继承,因为他们 有自己存在的文物价值,及其所引发的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当前西俗东渐的潮流中,我们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理性 的“文化自我”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追逐西方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 必要恐慌,发出各种对外来文化抵制的呼声我们追求的是文化的多元发展,尽 力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在坚持中华民族传统节 日文化主流的基础上实现与各外来文化的优势互补与和谐共生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具有 自己的个性特征,是不同地理环境的造化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是民族存在的证明 和延续的血脉文化又是世界的,具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人类 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硕果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中国的瓷器、陶器、书法和雕塑; 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办公室里,挂着中国宋代仕女图,摆着中国古老的青铜器这 说明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美的和有生命力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韩国的做法说明传统文化在其他国家得到了高度的认知,文化本来就是世界 共享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 在人类和世界的高度上的事实上,洋节之所以被一些人崇尚,正是由于背后有 文化在支撑着端午节会不会被别人“端”走,应该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那 就是我们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和学习外来文化,如何通过文化的 交流和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
发展文化,必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革故鼎新、兼收并蓄,也必须在承 认文化多样化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我们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和学习外来 文化,少不了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扬弃,扬弃不等于因循和照搬照抄,也不 等于遗弃和全盘否定,文化是在交流中得到传播、在创新中得到继承的文化交 流,必须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面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激荡, 东西合璧、交相辉映、通递共享、求同存异,融铸出优秀文化文化创新,必须 立足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实践,面对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整合,推陈出新、 继往开来,批判继承、创造转化,打造出新型文化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别具一格,气势磅礴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 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 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 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例如四大发明的融合,《清明 上河图》动画版巨型画卷,“叠篆文字”以及濒临失传的“三斩斧”中 国馆极吸引人眼球,不仅对于老外来说是大开眼界,而且对于本民族人来 说也是一次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文化之旅中国馆巧妙地整合了中华传统文 化精粹,融入现代高科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文化。
同时,世 博会本身就是一种展示各民族文化精粹的世界性博览会,在推动民族优秀 文化走向世界发挥这巨大作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各种文化精粹都是世 界文化独一无二的一份色彩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当代中华儿女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在文 化特色方面入手,挖掘和保持民族性,不断创新思想、文化、科技,走向 世界的市场,发展创新的眼光,在现在,在未来,使民族文化的轮子不停 地转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