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彝红》为民族歌剧迎来春天-有感于民族歌剧《彝红》晋京首演.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661920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7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彝红》为民族歌剧迎来春天有感于民族歌剧《彝红》晋京首演    文:景作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创作的大型民族歌剧《彝红》近日晋京,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举行了首演,6月3、4日,两场演出均获得了颇高的上座率观众反映热烈,对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红色题材,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特殊的喜爱《彝红》是一部民族歌剧,它的特点是以民族、民间、民俗为基础的由于表现的是中国革命特殊时期,彝汉人民共同团结、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壮举,故该剧真实的故事情节,带给了人们亲切而富有历史时代感的印象《彝红》讲述的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凉山,与当地彝族人民结下深厚战斗友情的故事: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彝族姑娘妮扎嫫在换童裙(成人礼)的当天从家中出逃,遇见了负伤的红军战士天红天红与彝族青年拉铁真诚相待,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红军建立了一支地方少数民族红色武装,留下了一面见证“彝海结盟”的旗帜在顺利通过凉山后,天红受命留在彝区开展革命工作5年后,妮扎嫫为追求真爱而逃婚,此时天红和拉铁则因相互传递消息而双双牺牲妮扎嫫在悬崖边遇到了携带旗帜躲避国民党追杀的果基夫人(小叶丹夫人),为掩护果基夫人逃脱,妮扎嫫死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果基夫人最后实现了丈夫对将军的承诺,1950年,她亲手将这面浸染着彝汉人民鲜血的旗帜,交到了解放大凉山的解放军手中……对于这个基于真实性的故事,编剧李亭做了充分的调配与戏剧安排,以充满民俗性和浪漫色彩的“组合创作”,将天红、拉铁、妮扎嫫、阿嬷、果基夫人、伊沙果果、乌呷、吉顿等角色进行了穿插性、跳跃性的安排如此多线索、多层次的剧情结[来自wwW.lW]构,使得全剧人物形象鲜活可信,故事情节曲折交错,并从总体和细节上,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成分众所周知,一部歌剧的成功,剧本(亦称脚本)是最基本的,没有好的剧本,再好的音乐、再好的舞美都无济于事歌剧剧本是全剧的戏剧基础,是构成情节与动力的元素,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彝红》的编剧李亭有着很好的戏剧感,她对人物的设置和剧情的发展,都有着符合逻辑的处理,对于整部剧的结构,也有着新颖的创意依照故事的发展,她将整部歌剧分为上下两篇(没有分幕),这就使情节的衔接更为紧凑总体说来,作为一名国家一级编剧,李亭创作的《彝红》可谓是当今民族歌剧剧本中的优秀代表《彝红》的音乐创作始终本着一个原则,即民族性、抒情性、可听性的结合作曲家刘党庆有着深厚的民族音乐积累和写作经验,他写的音乐基本上都基于民歌的基础,声部也大多局限在高音区,如此这般,《彝红》的音乐就显得非常辽远、舒展、高亢。

      特别是妮扎嫫的唱段,舒展中夹带着委婉,甜美中浸透着润泽,清丽的风格给人们带来了质朴的感受原生态唱法的大量运用,是《彝红》在音乐创作上的一大特点,这些原生态唱法,给人栩栩如生之感,情感的宣泄及内心的独白,都显得纯朴、有力、直白剧中设立的吟唱者角色,其原生态唱、吼、念、做,都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而妮扎嫫、阿嬷、拉铁等人的原生态唱段,亦有着强烈的民俗之风重唱是歌剧作品中的重要类型,好的重唱能够加强人物性格的表现,突出情节发展的脉络,揭示角色的心理变化,同时也是使歌剧音乐立体化的具体手段《彝红》中有不少重唱段落,例如女声三重唱(妮扎嫫、伊沙果果、乌呷),男声二重唱(天红、拉铁)等这些重唱写得并不复杂,有些严格来说还不是真正的声部独立组合,但这些重唱在剧中却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女声三重唱的和声,非常和谐的和声音准使人感觉到纯洁至极的民俗原生态有人说,中国歌剧不应像西方歌剧那样搞宣叙调,要摒弃那些“洋腔洋调”的玩意儿,对此我不能同意宣叙调是歌剧中的重要衔接部分,是语言音乐化的一种体现如果中国歌剧都取消了宣叙调,岂不是每部歌剧都成了歌曲联唱?这是一种将歌剧艺[来自www.lW5U.coM]术浅薄化的观点。

      然而《彝红》则不同,它是典型的“说唱式”歌剧,其中代替宣叙调的是道白但是,这种道白加唱的方式,对于民族歌剧来说恰好是合适的表现手段(国外也有加道白的民族歌剧)因为民族歌剧,特别是少数民族歌剧,它们在音乐的表现和戏剧的展开上与传统的正歌剧截然不同,假若硬将西洋宣叙调和咏叹调强加给它,那写出的一定是一部失去民俗民风的怪作品对于现代舞台艺术来说,舞美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彝红》的舞美设计有想象、有“味道”,而民族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手法的结合,使其舞台效果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和立体感觉舞台中央立起的道具大树所起的作用颇有灵性,它为妮扎嫫和天红的情感牵线搭桥,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植物“月老”此外,台上各种石阶的设置也很合理,而妮扎嫫手中最后坠落的“雨伞”(之后天幕上打出的数十把黄色雨伞),则给人们带来了充满浪漫色彩的想象力《彝红》的演员表演也是令人满意的据了解,此次来京的演员都是年轻的“生力军”,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涉足表演(饰演拉铁的演员原是一位教师),但却能唱、演得如此精彩,足以见得凉山地区歌舞团是多么有魄力,多么有决心,同时也见证了彝族地区“歌舞之乡”的美誉本次《彝红》晋京演出,形式上的最大变化是采用了现场交响乐团演奏。

      凉山交响乐团虽是一支新军,但却有一个好指挥唐青石这个乐团的表现令人吃惊,现场的效果完全不亚于高水平的地方乐团他们当晚的演奏不温不火,不压唱,不喧宾夺主,给人们带来了经验颇丰的印象而正是因为采用了他们的现场演奏,才摆脱了该剧原本在音响方面的巨大缺点,使去年在武汉演出时“卡拉OK”歌厅般的音响效果(放录音)得到了根本改变此外,这次的《彝红》,在舞台形式、舞台调度、舞蹈安排、音响控制方面都作了一定改变,比起去年武汉歌剧节上的演出,各方面都细致清晰了许多,加上导演的精致处理,使全剧突显出了真正的歌剧规模与歌剧模式《彝红》是一部歌颂正能量的作品,它的政治作用、历史作用、艺术作用,都有着相当大的积极意义如今,伟大的红军精神正在激励着我们的下一代,而彝汉结盟、民族团结的大旗,也需要我们的后人继续扛起鉴于此,民族歌剧《彝红》在现实意义中就更具有教育性和引导性在北京的两场演出,现场观众都深深感悟到了这一点对于《彝红》这样一部新创作的作品,我本人有着深刻的感触记得去年武汉歌剧节时,我作为文化部特约评论员参加,当时部里分派评论任务,《彝红》恰好就分给了我,可谓是与《彝红》结下了缘分正因为此我才对它格外重视,观剧后写了专门的评论文章。

      此次再次动笔,实为对它有了新的感触和认识然而,我仍然希望在此谈谈我个人对《彝红》的一些修改意见从剧本剧情上讲,我赞同很多专家的意见,即天红后来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戏有些唐突,即使画外音做了明确解释,但观众还是对其身份的突变感到不舒服是否考虑让他就以地下党的身份出现,这样似乎过渡得更为自然顺畅一些其次,剧中爱情线索不够明确,即便是朦胧的,也要使观众得到这方面的感悟从目前看来只有妮扎嫫对天红的爱慕表示,却没有天红的任何回应态度,似乎略有不妥除此之外,戏剧上“旁枝”过多,且处理上关系较为模糊,不利于观众理解,这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在音乐角度上来看,主要是简单化的问题《彝红》的音乐可谓民族歌剧的楷模,非常动听且民族感真挚,演出中很多观众都被深深感动然而,作为一部歌剧(如果一定要这样定位),它的音乐就略嫌简单化了民族音调确实很鲜明,但每个人都唱同样的,显得过于重复而歌剧音乐中所特有的人物主题,音乐上的性格变化及色彩变化,都显得相对薄弱和欠缺此外,重唱的独立性不够,缺乏两种不同性格对比的相“叠”段落这些问题都需要作曲家进一步的思考、改进和提高《彝红》是一部好作品,它有风格、有韵昧,不随波逐流但依我来看,它还是更像音乐剧和民族歌舞剧。

      如果它被定位为音乐剧或民族歌舞剧,它就是国内最高水平的代表,而如果定位为歌剧,就似乎浅显单薄了一些,打个比方说,需要对其进行“增肥”和“增厚”的“手术”总而言之,美丽的《彝红》带给了人们新鲜的享受,它以实力入围了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首批资助名单可喜可贺之后人们深感,这部民族歌剧是国内同类作品中的优秀楷模,它为中国的民族歌剧迎来了新的春天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