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教学设计(共3页).doc
3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摸鱼儿》教学设计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教学目标】1. 在了解辛弃疾人生境遇的基础上,反复体会词作中所流露的对自我境遇的感慨和对国事的担忧2. 体会隐喻及用典等手法的艺术效果,初步把握辛词的艺术特点3.从词作内容、语言风格入手,通过辛弃疾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辛词的底色,即那种“英雄豪杰的志意在被摒弃压抑中所受的挫伤”,这挫伤又始终夹杂着对国家的忧与爱教学重点及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典故在词作中的用意2.引导学生体验词作的内在情味,体会一个失意英雄的深刻悲愤3、把握辛词风格多样,“一本万殊”的特点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从学生熟悉的作品入手引出他们对辛弃疾的基本认知辛弃疾,历来以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为众人所熟知,但事实上,辛弃疾并非只会写慷慨激昂的作品,他也写过不少成功的婉约词作。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首《摸鱼儿》,认识一个不一般的辛弃疾 一、另一个辛弃疾1.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受2.学生自读《摸鱼儿》,初步理解,整体把握:(1)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一下抒情主人公所处的情境?她可能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指点:一个遭妒失宠的幽怨女子,面对暮春残景,抒发落寞伤感的情愫春天又匆匆地走了,看着满地落花,长怕花开早的惜春之人愁上心头;多想让春留下啊,它一去就难以归来了;只可惜春并不理会这殷切的呼唤,漠然而去;想来也只有这檐下的蜘蛛跟自己一样了,殷勤织网,粘住飞絮,徒然地留春看见春去,就想到美好时光也逝去了,回不来了;想到陈皇后的遭遇,不禁自怜,遭妒失宠的自己即便像陈皇后一样,用千金请司马相如作赋诉衷情,估计也没有人会听了;那些得宠的人啊,你们别太得意,历史上那杨贵妃、赵飞燕不都没什么好下场吗?唉,内心里真是苦啊,还是别去登楼凭栏了,你想想,这时,红红的夕阳正在,配上烟云杨柳,那该是怎样令人断肠的暮霭迷蒙之景!上阕写惜春情感,层层渲染;下阕写幽怨心境,委婉曲折2)辛弃疾写得真是细腻,把一个女子的幽怨心境如此曲折委婉地展现出来,缠绵悱恻,婉约至极。
仔细品品,你觉得其中最动人的,写得最美的是什么?教师指点(鉴赏要点):“匆匆春又归去”—— 李煜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已是伤春之意的强烈流露了,但到了辛弃疾这里,着一个“又”字,与前面“几番风雨”勾连,表达出不尽的“春去”感伤 “惜春长怕花开早”—— 微妙的心理,看似无理,实则“反合常道”,情感更深真爱花的人从花还没有开就为它担心,怕它开得太早,因为早开就会早谢,所以宁愿它慢慢地开,晚一点开杜甫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从花没有开我就为它惋惜,何况今天已是“乱红无数”了!惜春伤春之情不言而喻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以此留春,其情可悯蜘蛛“殷勤”,虽微不足道,但也足见其一片真情蜘蛛如此,人何以堪?着一“算”字,更显出惜春留春之意无人领会,只有这蜘蛛尚与自己心意相通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误佳期已是失望,却不想是“又”误,自是更为失望,又与“准拟”勾连,于希望中落入失望,此幽怨伤感自然可知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告诫自己不要凭栏望远,是因为清楚地知道会看见那一令人断肠的暮霭残景,徒增伤感。
一个“正”字,勾连“斜阳”与“烟柳”两个意象: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将说不完道不尽的幽怨全化作一声哀叹,寄寓在这景色之中,含蓄委婉呼应上阕暮春残景,一开一合,一纵一收,章法井然3. 学生齐读,再次体会词作的婉约风格 二、同一个辛弃疾这首词仅仅是在替女子诉怨情吗?联系辛弃疾的境遇再读这首词,会不会有新的体会呢?1. 学生联系背景,体会小序,再读《摸鱼儿》,思考讨论自1162年渡淮水南归以来,17年中辛弃疾的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对于辛弃疾来说,不能尽情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这一次,又把他从湖北转运使任上调到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他更加失望了他意识到:这是朝廷不让抗战派抬头的一种表现所以,当同僚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教师指点:上阕以“春去”为喻,一番春意阑珊的描写,意味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在辛弃疾眼里便是君王疏离,自己不被知重的处境惜春又怨春的复杂感情,正表现他对君王(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理词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一再贻误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表示婉惜,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感慨。
下阕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从古代后妃失宠被废的故事写起,以蛾眉遭妒表现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权奸当道的痛心春已逝,而忧国之心亦是无处可诉,只有自我劝慰将怨意化为凄婉闲愁”是精神上的苦闷,是无可奈何的忧愁,是不能征战沙场,爱国热忱受冷遇的忧愁,是愁极怨极的表现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以景作结有不尽之韵味斜阳、烟柳象征衰败的国势和王朝的昏暗,这是最感痛心之处,表达出词人对国势颓危,江河日下,不忍闻见的心理,哀怨沉痛,凄怆欲绝3、词作是男子作女声,表面上句句是女子的幽怨,实则句句有寄托,句句均是辛弃疾的沉郁不平,是带着极深刻的悲愤与极深广的忧虑的2. 请学生带感情地朗读,体会词作里的沉郁之情 我们似乎又读到了熟悉的辛词的味道《摸鱼儿》这首词尽管风格极其婉约缠绵,但将词人自己的身世之慨以及对国事的忧与爱都寄托其中,这与我们之前所接触过的辛词主旋律是一致的 三、这一个辛弃疾1. 在读了这首《摸鱼儿》之后,我们对辛弃疾的认识有无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点: 辛弃疾虽是豪放派代表词人,但也有不少婉约词作,风格是多样的 辛弃疾婉约起来比谁都婉约就这首词而言,借女子幽怨来写自身政治失意,这样的文学传统自屈原始就多为后代文人所用,但都没有辛弃疾这么婉约含蓄,写尽了女子的最苦的“闲愁”,难怪梁启超评:“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但即便是如此婉约的作品,它依然寄托着一个武将的赤胆忠心,一个英雄的失意悲慨 只有将豪放的辛弃疾与婉约的辛弃疾结合在一起,我们才真正认识“这一个”真实的用生命在写词的辛弃疾,这一个豪放至极,婉约至极,风格多样的词坛大家 2. 学生齐读,感受一个真实的辛弃疾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