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究综述和未来探究展望.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4329591
  • 上传时间:2021-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究综述和未来探究展望摘要:文章对现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企业可 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这几方面的 研究进行了归类总结,在文章的结尾,笔者对企业可持续发 展提出未来展望,建议下一步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对企业可 持续发展能力影响、构建更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这 几方面的问题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综述 未来展望一、 引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要追溯到1972年作为一种独 特的发展模式,它的出现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重视, 因此大部分国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最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并 将其列入国家经济计划中和国家发展计划中同时,可持续 发展理论被许多国家用来评估国家的健康运行和衡量国家 的发展水平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 的进一步延伸,已被证实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 作用,因此受到了众多学者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二、 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发展得较晚,尽管国内许多 学者都对此开展了学术研究但目前国内关于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概念仍然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以下是国内相关领域学 者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刘力钢教授(2000)作为我国最早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学者之一,总结可持续发展就是企业追求创新,拥有新的 活力,在所处行业内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最后实现企业战略 目标。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 更要与环境变化适应,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升企业获 利能力刘力钢教授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主要基于两方面的 考虑:第一,企业的生命周期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殷建平(1999)研究表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企业 长期的经营过程中,诸多方面能力显著提高这些能力包括: 企业持续学习和持续创新能力,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能力,企 业运营管理能力,企业扩张能力,企业保持稳定行业地位能 力,企业建立健康成长机制能力李占祥(2000)的观点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企业 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个定义蕴含了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是持 续性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经营时间可以认为是 企业的持续发展的体现,参照业界企业标准,以业界平均企 业寿命为标杆,可以判断企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二是成长 性企业的成长就必然体现在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 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企业会不断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就 不能否认企业在成长阶段可能会面临许多发展问题,比如短 期利润率降低和组织运营效率减退此类问题在企业可持续 发展历程无法避免一个企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会面临 此类问题的考验企业通过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商务问 题,积累了经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逐步提高。

      肖海林和王方华(2004)结论说明:企业在未来的较长 时期内,企业通过摸索获取发展经验,自身能力会稳步提升 企业作为创造财富价值的组织,会在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 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自我超越芮明杰和吴光飙(2001)的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可持续发 展强调市场份额提升、有效支配资源、克服企业自身发展问 题这几方面研究还表明:一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 期持久的过程二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企业必须有合理 利用资源的能力三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扩大市场份额 为目的四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具有分析和解决自 身发展问题的能力;五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良性发展 机制综上所述,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 增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第二,保持或增大企业在所从事 行业的市场份额;第三,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第四,企业 拥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能力;第五,企业的发展要与环 境相适应三、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最初是从自然资源(特别是不 可再生的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开展 的,这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最基础的定义进行的研究21世纪 以来,企业的战略目标已不再关注于实现当前利润最大化, 而是转向为合理安排当前收益与未来收益、拥有长久生存能 力和持续获利的能力。

      这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得到了 拓展,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研究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周 全,2009 )o目前学术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认识存在三个层次, 分别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 展一) 生态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优质的生态环境为企业从事 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企业的发展又必须以生 态环境作为基础当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必须保护环境和 合理运用自然资源为指导原则,使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绝对 地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并确保这种基础不受到非 相关因素的干扰,使其能够为企业长期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 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着重强调了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 都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综 合利用资源,废物利用并承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二) 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资源与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企业在经济效益层面上要有显著地提升这一理念主要体现 在以下两点:第一,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不能因为当代人的 需求而伤害后代人的利益第二,企业的经济活动要看重长 期收益和持续利润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每个企业的生产水 平相比于历史水平都要逐步提高或保持稳定。

      在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中,不存在经济负增长现象,企业如何减少经营 的不确定性是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以人为本”,强调社会效益的发 展这就要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关注经济层面的利 益,更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同时企 业要避免一切有损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运营模式, 达到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完美结合企业的可 持续发展,不仅反映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更要体现企业优 良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企业为和谐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上市公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难免会受到控制权私 人收益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了得到私人收益,很可 能做出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不利的决策这点着重体现在 大股东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自身利益 最大化,部分大股东的行为严重违背了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 的利益这种行为掏空了上市公司价值,最终的结果就是上 市公司大股东获得私人收益由此可见,控制权私人收益降 低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得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处于不 稳定的状态六、未来研究展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对可持续发 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内容还有所局限。

      第一,企业可 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企业可 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这些领域而控制 权私人收益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现有文献 还没有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如何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 方面展开学术研究第二,大部分学者在衡量可持续发展能 力时仅仅从经济效益层面考虑,缺乏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考虑第三,目前国内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涉及领域较少,因此扩大研究行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 究很有必要综上所述,根据上述研究的局限性可以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第一,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如何影响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建立 全面绩效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个维度综合考 虑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三,不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必定有所区别,可以通过对不同行业的比较研究,探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异同参考文献: [1] 刘力钢•企业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0: 37[2] 殷建平.大企业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出版社,1999: 102[3] 李占祥•矛盾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48[4] 肖海林,王方华•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论[J].当代财经,2004 (7): 69-72[5]芮明杰,吴光飙•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目标[J]•中国工业经济,2001 (3): 48-54[6] 周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博士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9[7] 周水银,陈荣秋•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 (6): 46-49[8] 宋剑峰.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和对资本市场的意义[J]•证券市场导报,2000 (1): 40-43[9] 徐国样,檀向秋和胡穗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 价及其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0 (9): 44-51[10] 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 究,1999 (4): 31-38[11] 姜秀华,任强和孙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誉模型研究[J・]预测,2002 (3): 56-61[12] 朱开悉•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模型分析[J.]技术经 济与管理研究,2001 (5): 60-61[13] 黄永红.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2 (12): 52[14] 苏冬蔚和吴仰儒.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计量 模型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 (1): 106-116[15] 郭复初和郑亚光著•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论[M].中 国经济出版社,2006: 194-196[16] 温素彬,薛恒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 评价模型[J]•会计研究,2005 (4): 60-64[17] 刘帮成和姜太平.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决策借鉴,2000 (13): 2-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