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历史小说中的全球史叙述.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lm152****8155
  • 文档编号:257760569
  • 上传时间:2022-0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44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历史小说中的全球史叙述 张翔 与近年来学术探讨的全球史潮流相呼应,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的长时段现代历史叙述的空间视野, 也出现了向全球史转变的迹象自二十世纪八十年头中后期以来,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存在一个始终在持续但长期被忽视的潮流,即在一部或系列长篇小说中致力于叙述长时段的现代中国历史,可以称之为“重述二十世纪中国”的潮流从“茅盾文学奖”这一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来看,自一九八八年第三届以来,近半作品都是此类创作,例如陈忠实《白鹿原》、王安忆《长恨歌》、阿来《尘埃落定》、莫言《蛙》、格非“江南三部曲”等十九世纪末以来中国历史的长程叙事,似乎是当代中国作家绽开“竞赛”的一个场域,小说家们得在这里拿出重要作品,才能够对得起自身的努力和这个时代以往这类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将视野放在中国的内部虽然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与全球其他地区有着特别紧密的联系,但很少有长篇小说作品在跨国情境中叙述现代中国历史闻人悦阅的《琥珀》(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二0一九年版,下引此书只注页码)是领先在此一方向进行尝试的长篇小说创作,将当代中国文坛的隐秘“竞赛”带入了新的层面 闻人悦阅成长于内地,在美国获电机工程学士和金融硕士,近二十年在香港居住和写作。

      她对大陆与港澳台的历史与现状都有深化的了解,在欧美多有游历,文学之外,对法律和财经等领域的状况也颇为熟识这些积累,为她在全球史视野中叙述近百年历史变迁供应了重要基础家族—地方史的淡出与跨国网络的凸显 《琥珀》的叙述架构颇有野心,主子公的选择和叙述架构的设计别出心裁,勾连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中诸多重大问题,例如边疆民族问题、共产国际的跨国合作问题、“二战”及冷战时期的大国关系问题这些都是以往长篇小说创作中较少涉及的题材和问题,但闻人悦阅在类似“长河小说”的架构中突破自己此前种种名之为“小”的叙述,将大量有关边疆民族问题与跨国关系尤其是中、苏、美三国关系的探讨置入叙事架构中 小说人物有虚有实主子公莫小娴是一个虚构人物,她是清代蒙古王公的后裔;对其生命历程有重要影响的伴侣、民国时期回族将领马仲英则是实有其人的现代闻名人物小说中还提到了盛世才、佐尔格、冀朝鼎等诸多现代史中的人物这种写法让小说带有较强的演义和传奇的色调莫小娴的父亲和舅舅在蒙古追随苏联参与革命,但他们都死于苏联在蒙古的肃反莫小娴在母亲故去之后,孤身从蒙古前往新疆,投奔家族故交、在哈密有商铺的津帮商人安氏,在途中结识苏联在中国西北的外交官员康斯坦丁诺夫,并因其快速学习外语的天赋而被康斯坦丁诺夫有意招揽于麾下。

      同时莫小娴偶遇和仰慕刚在西北起事不久的少年将领马仲英在新疆期间,莫小娴与马仲英成为情侣,并试图通过康斯坦丁诺夫帮助马仲英争取苏联的支持,以在与盛世才争夺新疆治理权力的斗争中获胜苏联选择支持盛世才,马仲英落败之后,与莫小娴一起远走苏联莫小娴在苏联受训成为特工,曾参加共产国际在远东的谍报网络的行动,在佐尔格领导下工作,与中共闻名地下工作者、长期在美国活跃的学者冀朝鼎及其战友相熟二战”前夕,莫小娴试图脱离苏联谍报网络前往欧洲,因此与美国在欧洲筹划情报工作的人员产生交集,直到战后,她仍旧与苏联、英美、中国的相关人员保持联系,成为中国与美国之间保持联系的“桥梁”一位曾接受过她的帮助、之后参与美国原子弹探讨的犹太科学家在战后回到维也纳,因为担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得不到制衡,把打算交给苏联特工的探讨材料交给了莫小娴,她躲藏了这些材料二十世纪六十年头初,莫小娴派遣手下借赴香港营商之机,将其躲藏的核探讨相关材料带到中国二战”期间,德国人把俄罗斯国宝琥珀屋从圣彼得堡运到普鲁士的柯尼斯堡,战后不知所踪,有苏联特工怀疑它在莫小娴的手上,到美国后的莫小嫻因此多次遭受麻烦,其多位家人因此遭受危急或身亡 跨区域流淌是主子公莫小娴生命历程的一个主要特点。

      无论是莫小娴的早期经验,还是她参加的革命历程,以及战后到美国创办跨国企业,都是在跨区域和跨国的空间中绽开的在这一空间中绽开的莫小娴的人生经验,有两个值得留意的特点:一是相对于常见的家族史叙事,《琥珀》描述的是一个孤独个体在不同类型的区域或全球政治社会网络中活动的历史;二是相对于常见的地方史叙事,《琥珀》脱离了主子公莫小娴生活的本乡本土,书写了她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流徙的人生历程 以往有关二十世纪历史的长篇叙事最常见的模式是以主子公的家族历史作为重心绽开的这些家族历史叙述多数以本土本乡作为基本情境,少数以家族的异地流徙为线索(《闯关东》《走西口》等电视剧创作更为典型)将家族史与地方史相结合,叙述局部地区的历史变迁,是三十余年来中国作家的长篇现当代历史叙事的主流模式例如,较早的《白鹿原》即是将白家与鹿家的家族史与白鹿原的地方史整合在一起这种叙事组织的方式既是对中国百年巨变整体性叙述的重要探究,也有马尔克斯、福克纳等域外作家的影响 《琥珀》的叙事将莫小娴抽离了其家族及乡土环境,她作为一个孤独个体撞入亚洲革命的跨国网络之中青年个体离开家族和乡土参与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进程中常见的现象。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学问青年疏离传统大家族,参与革命运动,起先跨区域甚至跨国流淌的生活,蔚为风潮国共两党的早期骨干,多为走出旧家庭、告辞乡土、试图创建新世界的流徙者然而,家族史和地方史相结合的当代主流叙事模式,偏好以固守一地的家族或家庭作为主要叙述对象,较少关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进程中那些普遍的跨区域流淌的人生状态,与革命进程中的跨区域流淌现象较为隔膜家族史与地方史相结合的历史叙事模式,曲折地表达了当代市场社会有关财产全部制的主流社会意识,即强调家族赓续的重要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家族财产积累持续的重要性《琥珀》以晚年莫小娴及其孙女琥珀等商业圈层为中心,叙述了当代全球化市场的跨国流淌,并以此为背景,回溯青年莫小娴作为个体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跨国和跨区域流淌,让斗争年头的社会流淌重新成为二十世纪长程历史叙述的重要主题 当代的全球化市场流淌与二十世纪革命年头的全球流淌有着类似之处,前者是后者的一种“重复”,但这种重复意味着事务的独特性与赴美之后起先着手企业运营不同,莫小娴赴美之前全球流淌的主要依托不是家族产业,而是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共产党人在二十世纪革命进程中所发展起来的跨国网络;她成为不同阵营之间“桥梁”的自我意识,与家族产业的营造无关(此一时期她已无家业),部分与她跟马仲英的爱情发展有关,更主要的是在参加多国共产党的跨国网络的情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

      《琥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康斯坦丁诺夫,在苏联的三个间谍系统(克格勃、红军参谋总部第四局以及后来解散了的共产国际)“布下的网络比他所谓的构想更有价值得多”(972 页)小说还借何年之子何作之口提到,莫小娴曾是苏联闻名特工、德国记者佐尔格一九三二年离开中国之前建立的远东小组的一环何作指出,尽管共产国际解散了,甚或苏联解体了,“但是那存在过的网络不会凭空消逝,反而变作辨识忠诚度的某种历史证据”,“最终变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1055 页)这些跨国网络的建构,是康斯坦丁诺夫的人生目标莫小娴希望成为多阵营的“桥梁”的自我意识,可以看做这种目标的一种变体桥梁”仍旧意味着一个跨国网络,区分在于,这是跨越不同阵营的连接网络在跨区域乃至跨国的网络中流淌,同时将这种网络建构作为人生与事业的目标,是二十世纪革命年头全球流淌的重要特点 在晚年莫小娴及其孙女琥珀的视野中,家族及其财宝积聚问题重新变得重要:琥珀对于其奶奶此前人生历程的调查和了解,是其家族商业经营的一部分;晚年莫小娴对其家族财产经营管理的支配,以及将娘家亲戚的小孩莫邪接到身边培育,都是家族发展的筹划此一时期她作为“桥梁”,充当“化解干戈的催化剂”“不同阵营之间的缓冲”,也是以其企业经营作为基础的。

      莫小娴在纽约的家族企业经营,包含了试图超越资本积累层面的努力,这是二十世纪革命进程在莫小娴生命中打下的烙印小说的开头(“引子”部分),在莫小娴葬礼实行之际,琥珀与老律师之间的对话和争辩,提示了这一微妙区分琥珀认为,她奶奶“最终信任的还不是资本赛过一切,有了资本就有了话语权”,但老律师认为,“老太太的确觉得经济上的合作能让不同人走到一起来”琥珀认为莫小娴唯恐看错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作用,这可能是一个实现不了的另一个乌托邦,全球化“哪有可能一劳永逸解决利益安排的问题——唯恐这块大蛋糕越分越不匀称才是”在琥珀看来,家人未必是她奶奶的主要关切所在,“她即便有胸怀去忧国忧民,但说究竟对家人却缺乏应有的心胸”(12—13 页)这番辩论以及全篇叙事显示,莫小娴的企业经营,仍旧有着超越传统家族及乡土关系的特征一方面,莫小娴试图在经济全球化的网络中充当“桥梁”的愿望,相对于此前在苏联跨国网络中的情报工作,经验了一个去政治化的过程参考琥珀的指责,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不能化解全球不同等问题,无法避开利益冲突和危机另一方面,莫小娴试图建构或者参加建构的全球网络,并不是没有政治能量的,这些网络带有较大的弹性,是推动全球合作的重要力气,虽然未必是确定性的力气。

      这是晚年莫小娴仍旧有着超越家族利益一面的基础小说有意识地呈现了问题的困难性,也有意识地凸显了全球网络建构对于莫小娴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她对于传统的家族视野的突破莫小娴人生意义的主要依托,不再是家族的赓续,而是与马仲英的爱情、革命跨国网络中的工作,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网络的构建成长的淡出与成见的凸显 莫小娴在跨区域和跨国流淌中经验了何种改变,其孙女琥珀在探究其人生历程中的疑点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是视察《琥珀》的叙事和思索深度的另一重要问题 就个体的人生旅程与主体改变之间的关系而言,小说叙事中常见的状况主要有两种:一是侧重于叙述个体在人生历程中的改变,所谓“成长小说”即是重要类型之一;一是个体在困难的人生历程中并无大的改变,个体对其人生经验的视察成为叙事者供应的重要视角和叙述基调总的看来,《琥珀》对于莫小娴和琥珀等人的叙述方式更接近于后一种,莫小娴的全球流淌与其较为稳定的个体意识之间,形成了剧烈的反差在其全球流淌的过程中,莫小娴的思想意识基本没有出现大的自我调整,她所经验的周边世界的猛烈变动塑造了其思想,但随后人生的波澜起伏对其思想意识的变更并不明显叙事者凸显的是莫小娴对于中苏关系等问题的看法。

      莫小娴的父母一辈成长于晚清时期,深受梁启超等倡扬“中华民族”与国家意识的思想家的影响,其父亲和舅舅有在困难的政治格局中致力于建立独立强大中国的政治志向其时蒙古尚未独立,在追随苏联的革命志向的过程中,莫小娴的父亲和舅舅反对唐努乌梁海独立,不被进入唐努乌梁海的苏联红军看作自己人他们后来因私通日本的间谍罪名死于苏联在蒙古的肃反运动中莫小娴与马仲英的副官,后来成为其丈夫的杜以诚在一九四九年之后居留香港期间,曾有一番探讨莫小娴指出,大清灭了,革命党的“驱除鞑虏”变为“五族共和”,大清的疆土承继下来,此后付出很多代价,“中华民族”的浩大概念“最终变成了一个国家”她认为,自己的父亲和舅舅可以说是为“中华民族”的信念死的 莫小娴承继了其父辈的民族意识,反对和指责苏联在蒙古等问题上的霸权作为这一看法主导了她对苏联的相识在她看来,将苏联在亚洲地区的介入(包括革命网络的建构)视为与沙皇俄国没有太大本质区分的霸权行动在小说的叙事中,莫小娴参加了佐尔格小组等红色国际网络的情报工作,但她并未将共产国际以及多国共产党之间的国际网络的跨国合作,与苏联在部分问题上的霸权主义做法进行必要的区分在莫小娴的这一视野之中,苏联与中国在革命进程中的困难关系变得较为单一,好像苏联在中国革命中的一切行动,无论是否主见国际主义或者有其他标识,都是策略性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其一国的私利。

      康斯坦丁诺夫在就莫小娴与马仲英问题给其所属的苏联情报组织写的报告中指出,马仲英“年少气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