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同课异构”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76971658
  • 上传时间:2022-04-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24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同课异构”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开展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报告摘要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是多元而开放的,而“同课异构”是其中的一个 很重要的着力点,它具有实践性强、可操作、重互动等特点,并且将日常教学、 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开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迅速提高教师的核心专业素质具 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多种形式“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转变教师观念,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促进本校语文教师专 业开展,初步形本钱校基本研修模式关键词:同课异构;语文教师;专业开展;行动研究一、研究背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而学生的开展必须建立在 新课程的实施者一一教师专业开展的基础上课堂是教师的前沿阵地,研究教师 如何谋求专业开展,就离不开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而“同课异构”能够为教师搭 建从教学通向研究的桥梁,使教学与研究、与教师专业开展融为一体新课改为语文教学带来契机,也让语文教师面临挑战面对新形势,每一位 语文教师都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努力提升个人业务水平把建设高效课堂, 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语文“同课异构”就是为促进教师专业开展,创立高 效课堂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众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活动中,“同课异构 是一朵奇葩,它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的平台但是通过调查、 研究却发现本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却存在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单方面注 重发挥专家的指导性作用,忽略轻视同伴互助;以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为主,缺 少互动的群体研究;教研活动中精心打造的展示课多于探究课等因此,本研究 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在明确界定“同课异构”概念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理论 成果,通过对本校“同课异构”的研究,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开展提 供一种有效的方式与途径二、研究的内容、目标、方法与过程 动,教师可以更好的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 和教学风格通过同课异构的比照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 的专业成长与此同时“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 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让听课教师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拟中学习别 人对同一内容处理的闪光点,“同课异构”让我们更加直观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 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 果,激发起自身对教学的深刻思考,对自己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反思,从而提高自 己的教学水平。

      2)同课异构是教研团体专业化成长开展的需要教研团队专业化成长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也是校本教研 绩效的核心要素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 流、学习、展示的平台这种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 变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拟研究的校本教研 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翻开教师的思路,真正表达同伴互助、共同 开展的特点,是切实有效的教研方式其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以多维的角度、迥 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 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升了教研团队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 量2.“同课异构”促进教研方式的变革1)“同课异构”重塑了学校教研文化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促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讲沟通、讲主动、讲共识、讲 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催生着崭新的合作文化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虽是2-3 名教师担纲,但全体教师都是共同参与,献计献策,经验提供,促进了学习2) “同课异构”改变了教师教研角色活动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智慧相结合,进而促使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共同发 展通过“同课异构”比拟式课例研究,教师在这个大集体中通力合作,由昔日的 “单干户”变成了今日的“共同体”,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整合了 优势教学资源,推进了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了教师的群体开展。

      3) “同课异构”提升了教师自我研修的意识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反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二者之间相互沟 通的桥梁同课异构校本研究活动营造了务实、民主、活跃的研究文化气氛,激 发了教师个体的主体意识、研究意识,使教师的工作、学习、开展融为一体,形 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新型的生活和存在方式4) “同课异构”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采用不同的构思、 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教学设计,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同时,要求听课 后集体进行会诊式分析研讨,通过比拟、分析,不断反思自己和别人,扬长避短、 各取所需综上所述,“同课异构”教研方式是可行而有效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 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同课异构”,教师以开放、创造的态度理解教育、教学 和研究,把教育、教学、研究视为教师工作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性的认识 是对教育理念和价值的理解,是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支撑力量风格产生魅力,魅 力启迪智慧教师“异构”的教学风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引领性和实效性, 是教师的珍贵共享资源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风格,运用、比拟、反思、 共享、拓展学习资源,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有力 地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快速成长。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一)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同课异构” 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开展行动研究对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业务水平、专业成 长等方面带来了成效,给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得到了有效提高但受本人研究水平及其他条件的限制,本文尚存在诸多缺乏之 处,在此,笔者对参与的教育行动省思、研究,期望后续研究者深入探讨、优化1 .本课题是行动研究,因此所有教师既是课题研究的主体,又是被研究的对 象在课题细节设计、形成理性认识等方面,研究教师缺少前瞻视野,反思缺少 深刻性,有感悟却难以提升所以教师论文数量虽然逐年增加,但围绕“同课异 构”方面的论文不多2 .本文中“同课异构”模式只是众多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种,受培 训对象的特殊性,还有一些学科尚未开展,另外,由于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时 间、精力因素的限制,因而,如何运用其他教研模式与之相配合还需要进一步研 究3 .教师专业开展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开展教师专业开展工 作,希望学校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出面引进专家给本校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实 行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均衡开展。

      二)今后的设想本研究使笔者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开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但由 于诸多客观原因,“同课异构”活动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在 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进行后续的思考,以形成有效的、动态的、整合的、不 断开展的“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模式,最终促成教师自身的专业开展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结,后期,还需要将课题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进一 步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参考文献[1]唐玉光.教师专业开展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9(6)[2]孙芳明.教师需要与教师专业开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3(6)[3]赵昌木.教师应在课程改革中成长[J] .江西教育科研,2003 (12)[4]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陶秋云,推行同课异构深化校本教研[J] .湖南教育,2005年4月[6]陈金缺.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有效开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11)[7]顾绍聚.“同课异构”让师徒结对走向共生[J].教学与管理,2007(11)[8]卢飞假设.“同课异构”为载体,推进协作教研文化建设[J], 2008(6)[9]牟杰.课例研究的教师专业开展之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8[10]朱慕菊.《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1]卢飞假设.“同课异构”为载体,推进协作教研文化建设[J], 2008(6)[12]李建生.集体备课中的“同课异构”方式探讨(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 (12)[13]倪小东.“同课异构”—校本教研的尝试[J].小学课堂,2009(2)[14]张荣远.校本同课异构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 (1-2)[15]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16]李社,对〈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实践和思考^安徽省2009年第8期中小 学教师培训[17]王飞.同课异构:一种有效的比拟研究范式[J] ,江西教育,2009 (9)[18]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2(2)(一)研究内容1 .“同课异构”校本基本研修模式的研究。

      2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3 .“同课异构”校本实践方法的研究二)研究的目标1.针对“同课异构”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形本钱校基本研修模式2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教学反思、专业引领等,积极探索形本钱校校 本教研方式3.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本校语文教师专业发 展三)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法:主要利用并通过文献、报刊、网络等各种有效途径即使了解 最新课堂教学改革相关成果,深入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 理和理论,不断优化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研究深入开展2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解决问题, 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认识,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和课题实施方案的有效性,不断进行 反思、修正、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3 .研究法:对研究过程中教师所获得的材料及时反思总结,将好的做法撰写 成教学设计、论文等,学习和推广4 .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校教师对同课异构的认识和教师现 有专业成长的现状,找出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分析,总结问题成因,找准研 究的最正确入口和有效途径四)研究的过程1 .准备阶段进行课题申报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研究方案。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尤其重点学习有关同课异构理论书籍,使课题组成员领会现 代教育教学的特点,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更新观念,初步明确各自工作 任务⑴开题工作XXXX,课题组举办了的开题仪式,邀请了有关领导、专家参加课题组负责 人作了详细的开题报告,课题组老师从理论上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方法与 进程,对课题的理论和研究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⑵修正工作领导和专家的建议,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成果 的展现形式和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修正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①认真落实集中学习每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扎实开展学习时做到了 “三 落实”,即落实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中心发言人通过学习,明确新课程的指 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和任务,相关措施以及新教材教学的具体操作等②扎实促进教师的个人学习教师面对学习内容的无限,学习时间的有限, 把学习视为职业生活的迫切追求,繁忙工作的同时,不忘给自己“充电”一一 读读专著,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并对照教学实践分析教学问题,反思 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策略,提高专业水平③强化培训和引领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双管齐下,突出校本培训 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根据课题组工作的培训计划, 整合统一成学校系统培训计划,根据计划,时间安排合理、培训内容符合教师实 际,并有专人负责调控安排,保障培训的全员参与性和实效性同时,每项培训 均进行一定的考核,奖优惩劣④组内实现知识共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