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与营养不良的临床分析.doc
3页脑卒中与营养不良的临床分析【摘要】H的探讨脑卒中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研究营养不良与脑卒中 的关系方法21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依入院前是否有卒中病史分为两纟R结果入院2周后 各组均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6%其中首次卒中组22例,发生率为23%;非首 次卒中组54例,发生率为47%,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差异结论非首次卒中组营养不 良发半率高于首次卒中组脑卒中尤英重症患者易于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加重脑卒中患 者的病情,应重视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早干预关键词】脑卒中;营养不良作者单位:467000河南平顶山-•矿职工医院神经科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且冇可能加重脑卒中的病情,延长缺损神经功能的 恢复时间,肓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最,共至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其中脑卒中引起的意识障 碍和急性假性球麻痹以及山此导致的吞咽闲难、进食障碍可引起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缺 氧、维生素与矿物质缺乏,长时间引起蛋白质能量代谢障碍造成营养不良,但是冃前尚未引 起重视因此,我们对卒中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进行观察,为卒中后营养支持寻找依据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口 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210例,男135例,女75例,脑梗死167例,脑出血43例,年龄50~92岁,平均63岁。
所 有病例都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 排除标准:智能发冇障碍;卒中示患有影响营养状况的肿瘤、胃肠道疾病、严重的肝肾功能 障碍、严重的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外你 手术等;3、不能配合完成所需检测指标的依据患 者入院前是否有卒中病史分为2组,首次卒中组患者95例,非首次组中组115例1.2方法1.2. 1营养评定指标 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2周后进行测量,测量的营养指标包括:①肱 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在同一水平嘱患者上臂自然下垂,松弛状态下测量三头肌部位的皮肤 和皮下组织,测量三次取平均值②上臂肌肉周径(AMC): AMC二臂周径(cm) TSF(mm) 0.314, 臂周径的测量:肘关节固定在九I•度取肩峰到尺骨鹰嘴的连线中点水平将卷尺围绕上臂一圈, 测量三次取平均值③血清白蛋白(ALB) 01.2.2营养不良判定标准患者入院后存在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意识障碍及消化道岀血 等胃肠道症状,影响正常进食,同吋上述指标中任意两项低于正常水平,可认为患者存在营 养不良TSF低于正常人群标准90%, AMC低于正常人群标准90%, PA<200 g/1, ALB<35 go1.2.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X 2检验。
2结果2. 1患者入院时及2周后各项营养指标的比较表12.2入院2周后营养不良发生人数及发生率表2表1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周后各项营养指标的比较营养指标 入院时入院2周后首次卒中非首次卒111首次卒中非首次卒中TSF(mm) 13. 8 + 3.913. 1 + 4.012.4±4.011.2±3.9AMC(cm)28.6±3. 527. 5±3. 6ALB(g/L)38. 3±6. 237. 2±6. 1 注:于首次卒中组比较, IP<0. 05, P<0. 0122.4±3. 6I 35. 3±6. 1P<0. 05,20.8±3. 733. 4±6. 4P<0.01;与同组患者入院时指标比较,表22周后营养不良发生率组别患者总数营养不良患者总数营养不良发生率首次卒中952223%非首次卒中1155447%注:经x 2检验,P<0. 012.3入院2周后各组均出现营养不良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6%其中,首次卒中组22例,发生率为23%;非首次卒中组54例,发生率为47%,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差杲,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非首次卒中纽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首次卒中组3讨论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我们的结果显示既往有卒中史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 生率明显增高。
分析相关因素冇:高龄、吞咽困难、发病部位、卒中后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缺 损引起的运动减少如患者肢体或面部瘫痪、感觉界常、视力视野受损以及共济失调等将不 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此外,脑卒中后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的应激状态,若同吋合并 感染,消耗进一步加强,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而只急性期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可达 37%〜78%吞咽障碍导致的谋吸和摄入减少,是卒中后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而且是肺 部感染最主要的原因 [1] 机体发牛营养障碍的机制有3个方面的原因 [2] :机体摄入不足、胃肠道 消化吸收不良和机体需要量增加神经系统功能的稳定和健全在保持机体能量代谢和物质代 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机体的营养状况脑卒中后尤其是非首次卒中下丘脑、 垂体、脑干及脑皮质的功能均受到影响,肓接影响到食欲、消化吸收、体温调节、激素分泌、 能量代谢以及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减慢、代谢增加,引起营养成 分摄入减少,消耗增加,从何引起营养不良的发生正常的胃肠道存在由胃肠道黏膜、粘蛋 白、固有菌群、胃肠道动力和胃酸等构成的胃肠黏膜屏障,具有防御胃肠道细菌移位和毒素 扩散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损伤引起的下丘脑功能障碍影响胃肠道血液动力学,使胃肠道的缺 血和麻痹;另一方面,重症脑卒中患者因意识障碍而禁食,胃肠道因缺乏食物的有效刺激而 导致胃肠道血液动力学和胃肠道动力学受到影响这样,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作川减弱甚金消 失,机体因缺乏营养物质而发牛营养不良同时,因胃肠动力学的减弱,导致胃肠内压力增 高,再加上因局部缺血、营养不良导致的胃肠道黏膜结构的损坏,大量冒肠道内的细菌和毒 素进入血液,造成全身感染和中毒症状,加重机体的消耗,促进营养不良的发生或加重❷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6%,且住院患者在耒给予任何干预的 条件下各项营养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脑卒 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尤其是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脑卒中后对于颅内高压、频繁呕吐、 严重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同吋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并及吋调整营养素的热量、鼻饲间隔吋间等;确保营养支持❷参考文献❷[1]孙长侠.208例脑卒中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影响因素分析•哈尔滨医药,2007, 27(2): 13014. 0[2]刘昌勤,解翠红,孙圣刚.脑卒中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研究.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8: 150 ❷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