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用建筑物防雷.ppt

3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606445937
  • 上传时间:2025-05-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65.49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1 民用建筑物防雷,一、本章内容与原版本相比主要的修改,增加了防雷击电磁脉冲一节二、本章主要内容,1建筑物的防雷分类,2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及其他防雷措施3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网4防雷击电磁脉冲,11.1 一般规定,11.1.1 本章,适用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设计,,,不适用于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民用建筑物防雷设计11.1.2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调查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1.1.3,建筑物防雷不应采用装有放射性物质的接闪器11.1.4 新建建筑物防雷应根据建筑及结构形式与相关专业配合,宜,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11.1.5,年平均雷暴日数,应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资料确定11.1.6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11.1.7 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11.1.8 民用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规定注释,】,1,放射性避雷针能增大保护范围、改善引雷效果的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放射性避雷针在引雷效果上并不比同样尺寸的普通避雷针有更大的效果新建的建筑物均能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投资省、对建筑物的外观影响小,防雷效果也能得到保证3,民用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人员在雷击过程中很难进行隔离因此,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等电位联结是保证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易于实现11.2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11.2.1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按防雷要求进行分类11.2.2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规定,,民用建筑物应划分为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11.2.3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强条),1 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2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3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信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物;国际港口客运站;,4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11.2.4,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强条),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2,省级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3 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它民用建筑物;,4,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且小于或等于,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且小于或等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6,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物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7,通过调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8,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15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20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注释,】,1 民用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修订前是按一、二、三级划分的,与国标的一、二、三类分类不一致,执行中产生了不协调此次修订改为按国标规定对民用建筑物进行防雷分类。

      按国标的防雷分类规定,民用建筑中无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其分类应划分为第二类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 按年预计雷击次数界定的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是按建筑物的年损坏危险度R值(需要防雷的建筑物每年可能遭雷击而损坏的概率)小于或等于可接受的最大损坏危险度R,C,值(即RR,C,)本规范采用每年十万分之一的损坏概率,即R,C,值为10,-5,3 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强雷区,在情况不明确或实际计算参数处于防雷分类界线的时候,建议提高建筑物的实际防雷分类等级,使建筑物的防雷安全能得到更有效的保证11.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1.3.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11.3.2 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避雷带应装设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部位,并应在整个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2 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或等效的环形导体相互连接;,3 引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4 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5,当利用金属物体或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要求,;,6 防直击雷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柱,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要求;,7 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专设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2)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柱作为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时,其根数可不限,间距不应大于18m,但建筑外廓易受雷击的各个角上的柱子的钢筋或钢柱应被利用。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可不作规定防直击雷的接地网应符合本规范第,11.8,节的规定11.3.3,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5m,时,,应采取下列防侧击措施:,1,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相互连接;,2,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子内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结构圈梁中的钢筋应每三层连成闭合回路,并应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3,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4,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类似金属物除应满足本规范第,条的规定外,,尚应在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11.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1.3.4,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为防止雷电波的侵入,进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及金属管道宜采用全线埋地引入,并应在入户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导管及金属管道与接地网连接当采用全线埋地电缆确有困,难而无法实现时,可采用一段长度不小于2 (m)的铠装电缆或穿钢导管的全塑电缆直,接埋地引入,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其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或钢导管应与接地网连通;,注:,为埋地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m)2 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还应装设避雷器,并应与电缆的金属外皮或钢导管及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3 年平均雷暴日在30d/a及以下地区的建筑物,可采用低压架空线直接引入建筑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入户端应装设避雷器,并应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防雷接地网上,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2)入户端的三基电杆绝缘子铁脚、金具应接地,靠近建筑物的电杆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其余两基电杆不应大于20。

      4 进出建筑物的架空和直接埋地的各种金属管道应在进出建筑物处与防雷接地网连接;,5 当低压电源采用全长电缆或架空线换电缆引入时,应在电源引入处的总配电箱装设浪涌保护器;,6,设在建筑物内、外的配电变压器,宜在高、低压侧的各相装设避雷器,11.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1.3.5,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和接地网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体、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和电子信息设备的反击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条件时,宜将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和引下线与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隔开金属物体至引下线的距离应符合公式()至()的要求,地下各种金属管道及其它各种接地网距防雷接地网的距离应符合公式()的要求,,且不应小于2m,达不到时应相互连接;,当,L,x5,R,i时,S,a10.075,K,c(,R,i+,L,x)(11.3.5-1),当,L,x5,R,i时,S,a10.3,K,c(,R,i+0.1,L,x)(11.3.5-2),S,a20.075,K,c,L,x (11.3.5-3),S,ed0.3,K,c,R,i (11.3.5-4),式中,S,a1 当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未与防雷接地网连接时,引下线与金属物体之间的空气中距,离(m);,S,a2 当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已与防雷接地网连接时,引下线与金属物体之间的空气中距,离(m);,R,i 防雷接地网的冲击接地电阻();,L,x 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长度(m);,S,ed 防雷接地网与各种接地网或埋地各种电缆和金属管道间的地下距离(m);,K,c 分流系数,单根引下线应为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66,接闪器成闭合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44。

      2 当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体或钢结构作为引下线,同时建筑物的大部分钢筋、钢结构等金属物与被利用的部分连成整体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3 当引下线与金属物或线路之间有自然接地或人工接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金属板、金属网等静电屏蔽物隔开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4 当引下线与金属物或线路之间有混凝土墙、砖墙隔开时,混凝土墙的击穿强度与空气击穿强度相同,砖墙的击穿强度应为空气击穿强度的二分之一当引下线与金属物或线路之间距离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金属物或线路应与引下线直接相连或通过过电压保护器相连;,5,对于设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其电气、电信竖井内的接地干线应与每层楼板钢筋做等电位联结一般建筑物的电气、电信竖井内的接地干线应每三层与楼板钢筋做等电位联结11.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1.3.6 当整个建筑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为砖混结构但有钢筋混凝土组合柱和圈梁时,应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并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与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接一次,11.3.7 当防雷接地网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要求时,,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网,。

      当为,专设接地网时,接地网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一个闭合环路,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注释,】,1 防直击雷的措施:防直接雷击的接闪器应采用装设在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上的避雷带,并在屋面装设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突出屋面的物体应沿其顶部四周装设避雷带,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防侧击措施:,对高层建筑物上部侧面雷击的保护不需另设专门接闪器,而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钢构架、钢筋体及其它金属物将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连到建筑物的防雷装置上是首先应采取的防侧击措施3,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电缆金属导管及其他金属管道埋地引入;屋内的各种金属管道和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就近接在一起,并进行多处连接防反击措施:应使防雷装置与这些物体和管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等电位措施:金属管道每三层与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接一次6,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网11.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1.4.1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11.4.2 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