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院系专业与招生就业概述.docx
11页西北民族大学-概述 院校简介 【历史沿革】西北民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校,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学校肇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开办的藏民问题研究班和藏民学校,1950年1月改建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1950年8月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校情总览】学校地处兰州市,建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76亩,其中西北新村校区359亩,榆中校区1417亩;建筑面积735645平方米;图书资料380万余册;博物馆馆藏文物2941余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3亿元,固定资产总额34.35亿元2015年成为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院校2016年7月,国家民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2017年被列为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人才培养】学校扎根西北大地办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国家战略和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坚持把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干得好”的专门人才作为使命自觉,已培养各类人才16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6293人,其中本科生24335人,研究生1689人。
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学机构】学校现设有28个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舞蹈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管理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 【科研机构】设有6个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格萨尔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藏文典籍全文数字化研究所 【师资队伍】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922人,其中专任教师1251人,正高级职称人员302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55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49人教师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的专家26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8人,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人选12人;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5人,校级教学名师20人,甘肃省领军人才9人,优秀专家5人,“四个一批”人才5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4人,“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6人,“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10人,青年教师成才奖58人。
【学科专业】学校是一所优势和特色比较鲜明的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71个本科专业,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资格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格,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5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现有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7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社会学、应用数学、法学、民族传统体育学;12个甘肃省重点学科: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兽医学、宗教学、民俗学、格萨尔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美术学。
在甘肃省“双一流”建设规划中,民族学为一流学科建设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一流学科建设特色学科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动物医学生物工程创新团队,3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0个校级创新团队 学校建有3个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西北民族问题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文献研究基地、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学校是“甘肃省民族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主持单位,成为“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建有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实验室;4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生物工程与技术实验室、口腔医学实验室、电子材料实验室同时,建有1个省级工程中心: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型建材与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校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及生物质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校民族信息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科学研究】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165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主持2项、子课题8项,“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7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6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38项学校研发的《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学与藏学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学校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国家级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蒙古文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学术期刊,民族类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蝉联2-3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国家级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9年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学报优秀期刊 【社会服务】努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被国务院授予“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在玉树地震救灾中,藏语言文化学院师生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批骨干企业;学校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非遗保护传承试点单位;连续15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国际交流】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俄、英、德、加、埃及、马来西亚、蒙古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和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和从事科学研究;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科研合作,曾有2位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6位荣获甘肃省政府“敦煌奖”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506人,其中专任教师889人;教授165人,副教授24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6人,甘肃省“333”人才工程人选10人,“555”人才工程人选6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4人,甘肃省教学名师4人,甘肃省优秀专家5人,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的教师40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08人。
院系设置文学院 ???????? 文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 年的中文系,是我校建系最早、师资力量最强、首批升本的重点系科现有汉语言文学(本科)、语文教育(专科)和文秘(专科)三个专业目前有教职工48人,外聘教授4人(1位博士生导师,3位硕士生导师)在43位专任教师中,教授 4人,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6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10人现有5个教研室,系属资料室藏书万余册,专业期刊20余种27年来,我系教师出版论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40余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10余篇发表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刊物上;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3000余人,现有本专科在校生1206人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政法与历史学系原名政教系,始创于1980年,是枣庄学院建系较早的系科之一,迄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我院颇具特色的重点系科政法与历史学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科)、历史教育(专科)两个专业;专任教师30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讲师8人,助教7人,特聘教授3人;订有社会科学类期刊80余种,图书10000余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政法与历史学系至今已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毕业生,为枣庄地区乃至全省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枣庄市中学教育教学骨干 外国语学院 ??????? 外国语系创建于1978年,是枣庄学院最早的系科之一,也是首批升本系科设有英语本科专业及英语教育、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电大英语等专科专业现有普通在校生160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职工67人,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外籍教师5人,硕士5人,特聘教授2人,在职、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8人仪器设备总值200万元,拥有5个现代化多媒体语音实验室,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1个专业音像资料室近年来,我系教师共发表各种高层次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部,并承担省级课题2项我系专升本工作成绩显著,升本率位居全校前列办学27年来,累计培养了优秀毕业生2400余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张丕迪、CNN编辑协调人黄天波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创立于1978年,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和数学教育专业(专科),在校生889人现有教师2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人,2人博士在读, 1人博士后在读。
在全体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共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4项,出版著作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324篇,其中28篇被《中国数学文摘》收录,获省、市、校科研成果奖18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二次获得全国二等奖,一次省级二等奖,一次省级三等奖专升本升学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2004年又有68名同学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目前设有资料室1个,有数学类图书10000余册,中外期刊50多种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 ????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始建于1978年,是我校设立较早的系科之一,经过20余年的沐风栉雨和各届系领导与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拥有物理学本科专业和物。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