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谦与反思从老舍的自嘲精神看他的抗战戏剧创作.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5453346
  • 上传时间:2022-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自谦与反思:从老舍的自嘲精神看他的 抗战戏剧创作沈后庆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摘要:作家精神品质的高下是其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老舍抗战期间的创作,主要 是通俗文艺和话剧,尤其是话剧作品,越来越为学界所肯定,从人生观层而上 说,这与老舍具有自嘲精神的品质不无关系老舍的自嘲精神内涵有二:一是自 谦精神,主要表现在创作态度上勇于自我批评;二是反思精神,表现在不因取得 成绩而自满,能够始终反思自己原有的创作,身体力行,取得新的进步关键词:老舍;自嘲;精神;抗战;作品;作者简介:沈后庆(1974-),男,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 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戏剧Self-Modesty and Reflection:the Analysis of Lau Shaw" s Anti-Japanese War Drama Cre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Self-Deprecating SpiritSHEN Hou-qingCollege of Film, Television and Communication,Guangxi Arts University;Abstract:The quality of a writei? s spir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his works. Lau Shaw's creatio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was mainly popular literature and dramas, especial 1y the drama works, which became more and more accepted by the academic comm unity. On the view of life, it has a lot to do with the quality of self-dcprccation. Lau Shaw's self-deprecating spiritual connotation has two factors: the first is selfmodest spirit, which is mainly in the creative attitude. He bravely made self-criticism. The seco nd is the spirit of reflection, he would not be complace nt because of the achievements- He could always ref lec t on his works, setting an example by personally taking part to achieve new progress.Keyword:Lau Shaw; self-deprecating; spirit; Anti-Japanese War; works;从民国期间老舍创作道路看,抗战前是其创作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以小说和杂 文创作为主。

      抗战后,尤其是武汉抗敌文协成立后,老舍的创作转入第二个阶段, 他先是写了许多通俗作品,利用平剧、大鼓词等形式进行抗战宣传,武汉失守后, 老舍到了重庆,其创作重心转到话剧上有人说:“自抗战以来,在写作方面老 舍先生是最卖力气的一个 m此言不虚,仅就戏剧创作而言,老舍不仅有《新 刺虎》、《忠烈图》、《王家镇》等抗战京剧,而且从1939-1943这四年间,老 舍还写出包括四幕剧《残雾》(1939)、《国家至上》(1940年与宋之的合作)、《张自忠》(1940)、《面子问题》、《大地龙蛇》(1941)、《归去来兮》、 《谁先到了重庆》(1942)、《王老虎》(1942年,与赵清阁、萧亦武合作,乂 名《虎啸》)、《桃李春风》(1943年,与赵清阁合作,又名《金声玉振》)等 九部多幕话剧,且这九部剧皆以抗战为题材,其发行和上演对唤醒民众救亡的 意识起了重要的作用老舍的抗战剧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与他具有自嘲精 神的品质不无关系,具体而言:一、自谦精神“老舍私底下实在非常谦虚良1此话自然主要就其为人处世而言,而对自己 的创作态度,尤其是戏剧创作而言,老舍更是勇于自我批评,处处表现出自谦 的精神,这是老舍自嘲精神的内涵之一。

      老舍二十七岁开始写小说,抗战后才开始写剧木,此时他己经四十岁了,老舍 说自己是仗着“文字和生活经验”这两件工具,开始写剧本的,所以老舍在戏 剧创作道路上向来自谦,能够真诚地向内行者请教,如老舍赴美讲学途经上海 时,他非常认真和严肃地跟梅兰芳周信芳两位先生讨论改良平剧和怎么样利用 京剧的旧形式来装进时代的新内容演张自忠将军殉国是否也叫他擦起脸楷上四 面旗子?谈到他自己抗战以前只写小说,抗战后尝试着写话剧一事时,老舍谦虚 地说:“假使有人把散文分开来写而自己叫着诗,那么这就是把小说合分开来写 而叫它话剧并称自己“在戏剧界我是个末等角色” [3]总体上他对自己抗战剧的评价,自己独著者,多不满意;与人合著者,成功方面 的功劳总是归于对方1946年6月值老舍写作二十周年Z际,重庆友人为他举 行集会以示庆祝,在纪念会上,老舍说:“剧本倒写了不少,可是也没一本像样 子的:目的在学习,写得不好也不后悔《残雾》是第一本,乱七八糟《国家 至上》还好,因系与宋之的先生合写的,功在之的也《面子问题》分量太轻,压 不住台《张自忠》,《大地龙蛇》与《归去来兮》全坏得出奇《虎啸》若略 微修改,可以成为好戏,但既系与赵清阁萧亦五两先生合写的,改起来就不容 易,只好随他去吧。

      《桃李春风》虽然得过奖,里面缺欠可实在不少此剧系与 赵清阁先生合写的,上演时的修正,都是由他执笔的,那时节我正卧病北 斤咅"⑷ 具体而言,话剧处女座《残雾》,老舍只用了半个月即完成,上演I]寸,老舍不在 重庆,老舍说:“回到重庆,看到许多关于《残雾》的批评,十Z六七是大骂特 骂原因在于“我只写了对话,而忘了行动”国_对于此剧,老舍幽默地 说:“不会煮饭的人能煮的很快,因为饭还没熟就捞出来了! ”而《张自忠》,他 自以为并不成功,认为用写小说的方法去写的,人物有性格,“而主要的事体 却未能整岀整人的掀动,冲突结果呢,小的波痕颇有动荡之致,而主潮倒不能 惊心动魄的巨浪接天! ”“《大地龙蛇》中的思想,颇费了我一些心血去思索,其 结构则至为幼稚最大的缺点,是第三幕一一既没有戏,又未能道出抗战后 建设之艰苦,我的乐观未免过于幼稚以人物来讲,这本剧不如前面己讲过 的那几木,在那几木中,我的人物是由故事中牛长出来的,他们负着一些使故 事发展的责任,但并不是傀儡此剧中表现的都是抽象的东西,文化呀,伦理呀, 等等一一所以人物就差不多是为代表此等观念而设的傀儡了,简言之,这本戏 不太高明凹对于《国家至上》,老舍则说:“历史大概永远是假的,目前的 事最好莫谈,过去的事只好瞎猜!整整写了三个月,改过五次,结果还是不成东 西。

      宣传剧已经不好写,含有历史性的宣传剧就简直不应尝试今日的事情顶好 留给后人去猜呀!我不愿再屡述所遭受的苦恼与失望,只须说一句话吧,我失败 了!” Ill确实,二千多年来,戏剧流派异彩纷呈,戏剧的本体在于行动的观点始终被戏 剧人所认可从上述老舍自己的评价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抗战剧的创作不满意点 主要在于太重视戏剧语言,而忽视了戏剧行动和冲突,后来批评家们也大都顺 着老舍的思路阐发开去,就此谈老舍抗战剧的缺点,就连当代台湾学者马森也 认为:“在技术方面老舍还没把握住舞台剧的特性,都有结构散漫,没有层次和 焦点的毛病只有《国家至上》因为有编剧老手宋Z的的合作,是一出较有声色 的戏宜老舍抗战剧总体缺乏戏剧性,似乎成了学界的一种定论老舍的抗战剧诚然存在诸多不足,但于此就认为老舍不懂戏剧的本体,这就大 错特错了,抗战期间老舍抗战剧作上演的成功以及解放后以《茶馆》为代表的一 系列佳作,就是其作为一个优秀剧作家最好的明证二. 反思精神老舍的自嘲精神不仅表现在创作态度上的自谦,更包含了他在创作实践上不因 取得成绩而自满,能够始终反思自己原有创作并在实践上取得新成绩的精神, 这一点尤其从他战后从小说转向通俗文艺及话剧的写作上面可以看岀來。

      其一,转向的原因和动机老舍曾说:“抗战改变了一切,我的生活与我的文章也都随着战斗的急潮而不能 不变动了回“抗战以前,专写小说近年来亦实验写诗歌与话剧,旨在学 习,不论成败多学一点,即多知一点,不去实地实验,无从知其困难,理论不 足恃也为抗战宣传,亦写些通俗的读物,始知通俗绝非易易,俗而能动人 是真文艺,雅而无生气,只修辞耳辿1这里老舍认识到当时的新文艺存在不 能接地气、立意过高,加之普通大众的文化认识水平不高,难以认同和获得帮 助他说自己的“小小的名气”,就是“致力于新文艺挣来的”,“新文艺的生 命就是我的生命!”不过,老舍认为:“五四以来文艺家吋刻想服务于工农大众 而事实上并未明口大众心理与生活的毛病”,“我愿另有一批文人,去把马上 见效的药儿制作出来,交给民众,这就是通俗文艺新文艺是“机械化部队”, 需要时间进行训练,而通俗文艺则是“打游击战” [11],二者都应当有人重视其二,转向的痛苦抗战期间,老舍除了创作话剧外,还一共写了六个I口戏,十段大鼓词,一篇I口 型的小说和几只小曲,而从写小说到写通俗读物,这种转向并非易事,老舍曾 在不同场合谈过通俗文艺制作的困难和痛苦他说:“通俗读物并不比新文艺或 旧文艺好写,写新小说,我半天能写二千字,写通俗的文艺,往往写一身汗, 还不上两三句来。

      £121 “最初它给我的痛苦,是工作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别扭 写惯了新文艺的,越感自由,便越见胆气与笔力新文艺所要争取的是自由,它 的形式内容也就力斥陈腐,要拿出争取自由和热诚与英姿來赤足己惯,现在硬 要我穿上鞋,而且是旧样子的不合脚的鞋,怎受得了呢?”“工作上的别扭引起 心理上的不安为什么纳气下心的写这种玩意儿呢?抗战高于一切,不错,可是 牺牲了文艺是多么狠心的事呢?这么一想,有时候便把写成的几句扯碎老舍 说写作通俗文艺,必须“牺牲了文艺,牺牲了自己的趣味,名誉,吋间,与力 气,” “有了牺牲的决心,才能把苦痛化为快乐我有时候真想自杀!” [13]其三,创作的具体方法与不易痛苦相对应,制作通俗文艺,需要从心理、创作态度和方法都要从新文艺 创作上改变过来,老舍认为:“第一,要忘了自己是文人,忘了莎士比亚与杜兰,而变为一个乡间唱坠子的, 或说书的第二,要不社会经济政治等等专门名词忘掉,而能把'摩登女性'改为'女 红妆'或'小娇娘'“第七,你顶好是用土语写作 [14]通俗文艺的创作是与民族形式问题相伴随的,为此当时的文艺界还进行过一系 列的讨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老舍认为当时存在多种创作手法,如第一种, 不为文艺性着想,用民间的形式加上新材料;第二种保持文艺性,用“旧瓶装新 酒”;第三种不主张用“酒瓶”,而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

      老舍认为上述方法 都有不妥之处,“依我的意见,我是赞成仍沿用我们五四以来的文艺道路走去, 只要多注意自然,不太欧化,理智不要妨碍感情,这是比较好的一条路主要的 问题在深入大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更深地同情他们,这比只知道一点民间 文艺的技巧,更为确实可靠 [15]就当时创作界多以“旧瓶装新酒”为通俗文 艺创作的方法,老舍还以实际例子对此表达了不同意见:“我在武昌过江的轮渡 上,看见许多军士在看新岀版的杂志,有的连地图都看得很有兴味似得,可见 比较高深一点的新的东西,他们也能够接受的报纸绝非旧瓶也无论新形 式旧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