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变化的路品着语言的味.docx
7页循着变化的路,品着语言的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2.我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基于科学小品文“文笔生动,用词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围绕“变”字,集中学习重点句子,以朗读的方式进行理解和比较感悟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并自主实践生动表达科学现象的方法教学目标:1.朗读比较“我的变化”的句子,学习作者生动表达的句式2.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使用动词的精准妥帖3.尝试运用所学句式和动词,描述自己见到的水变化的现象教学重点:1.朗读比较“我的变化”的句子,学习作者生动表达的句式2.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使用动词的精准妥帖教学难点:尝试运用所学句式和动词,描述自己见到的水变化的现象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知变化一)板书课题,回顾谜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就是——(二)检读生词,感受变化1.借助词卡,检读生词1)忆“水”的偏旁我”就是“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汉字中有两个偏旁都和水有关,你还记得吗?(氵 ⻗ )(2)读“水”的生词①在汉字中,“水娃娃”有时候是“氵”,有时又变成“⻗ ”瞧,它们跟着词语宝宝一起来了。
课件出示词卡,每张词卡上有两个词语,如下图——水汽 飘浮 水滴 小溪 池子 江河 海洋 温和 灌溉 淹没 雨点 红霞 冰雹 雪花)②指名读词卡,相机再次正音:请大声念出这些和水有关的词语宝宝如果念对了,水娃娃就会为你们表演变脸魔术若生读对了,每张词卡就会变成水的各种形态的图片,最终,课件呈现如下图——)2.利用图片,感知变化①看,这些都是水娃娃变的,它们分别是——(学生说一个,就贴一张相应的图片在黑板上)②在汉字里,在自然界中,水娃娃一直都在变来变去,一刻也不停来,说说你对水娃娃印象!【设计意图】将“水”的汉字知识与科学知识有机融合,既巩固了生词的识记,又紧扣“变化”自然导出接下来的核心教学内容,一举两得二、聚焦“变化”,学习表达一)读懂“变”句,发现句式1.读文,找“变”句1)读好总起句水娃娃变化多端,真调皮!怪不得他一开始就大声宣布:我会变板书:“我会变”,生开火车读此句,通过分别加句号和感叹号指导重读“变”2)读找“变”句①接下来哪些句子写了他在变呢?(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请与同桌合作,一个人读课文,另一个人边听边用横线把它们找出来然后,两人一起检查:找对了没有?有没有找完整?)②指名汇报”变”句。
若没说完整,同桌可进行补充,其他同学同时进行对照修改或补充)3.读好“变”句1)课件出示文中所有的“变句”,如下图:(2)指名分句读,相机正音并指导停顿与语气预设指导:①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A.课件标注“极小极小”,引导学生对比理解“小 极小 极小极小”的区别B.学着说说这类叠词,如:“高 极高 极高极高”……C.这类表示程度的叠词带进句子里,又该怎么读呢?(师示范,引导学生注意朗读语气的轻重变化D.生自由练读并汇报读②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A.这个句子里也有表示程度的叠词,你会读吗?(指名读)B.引导评价:句子中的重音有时可重读,也可轻读,只要注意和其他内容区分开来4.读懂“变”句1)这些句子你都读懂了吗?这里的第二个句子,我读了老半天都没弄明白,(课件出示: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这时候的我叫什么呢?(2)指名交流预设:A.云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原来,我们遇到读不明白的句子时,还可以结合后面的文字来想一想,这种读书的方法真有用!)B.这时的我就是云,所以,我们顺带也能读懂(课件出示):穿着白衣服的我叫——穿着黑衣服的我叫——披着红袍的我叫——5.质疑“变”句。
1)可是,我又有新问题了:你看,如果我这样写,“我有时候变成白云,有时候变成乌云,有时候又变成红霞”,这不更容易让人读懂吗?作者为什么不像我这样写呢?(2)小结:原来在作者眼里,“我”就是一个人(板书:人),人当然要穿衣披袍了把水当作人来写,而且这个人还会不停变身,一会儿穿白衣,一会儿穿黑衣,一会儿又披上红袍,多么有趣啊!(3)(课件出示“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请你把这有趣的“我”介绍给大家听吧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有时候……有时候……又……”,读出这个句子的趣味)6.读析“变”句1)合作读句同学们,作者写了水娃娃这么多的变化,他又是怎么写清楚的呢?我想跟大家合作读一读这些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课件上教师读的内容变红,其余的内容由学生读如下图: )(2)交流发现句式规律3)小结:先说变化的条件,再说具体变成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就能把水娃娃的变化写得既清楚又有顺序,真好!(板书:变化条件 变成什么 )【设计意图】基于“读懂”的基础之上,有效地把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的学习融为一体,循序渐进地体悟科学小品文“文笔生动,有序介绍”的特点。
二)读懂“变”词,体会精准1.读找“变”词变成雨、冰雹和雪花的水娃娃是怎么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请再读第二自然段,试着填空课件出示:小水滴聚在一起 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 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 下来,人们又叫我“雪”2.读解“变”词1)指名填空板书:落、打、飘)(2)加上动作齐读,师相机强调:怎么落?怎么打?怎么飘?(3)像这样能提示我们做出动作的词,我们叫它“动词”板书:动词)如果把这三个词的位置互相换一换,可以吗?为什么?(师相机小结:同样是从上往下掉,很有力量就叫“打”,很轻柔就叫“飘”,力量适中就叫“落”所以,这三个动词可不能随便乱用,乱用了,我们的描写就不准确了相机板书:使用准确的动词)(4)联系生活情境,用“落、打、飘”各说一句话3.自悟“变”词1)回到大地妈妈怀抱的水娃娃又做了哪些事呢?请接着往后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水娃娃的动词,去细细体会一下这些动词用得是否准确2)自主交流预设:①第3自然段:睡觉 散步 江河 跳舞 唱歌 开大会A.这些词语都写清楚了我在池子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做的不同的事情你能将这些动词和地点一一对应吗?(课件出示连线题,如下图:)B.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做动作,然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比一个活跃,一个比一个热闹。
C.同桌讨论:这些词语能否打乱顺序?比如变成:平常我在池子里奔跑,在小溪里开大会,在江河里睡觉……(提示:试着读一读原文和改后的句子,你有什么感觉?)D.同桌汇报,师相机小结:“睡觉”是指水面很平静;“散步”是指水在慢慢地流;“奔跑”是指水流得很急;“跳舞、唱歌、开大会”是指水面波涛起伏,发出巨大的声响在不同的水域,水娃娃的样子和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些动词也是不能随便乱用的乱用了,你的描写就不准确了②第4自然段:灌溉 发动 淹没 冲毁(同上处理,并读记课后第3题)【设计意图】动词的精准运用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这也是科学小品文之与说明文的共性引导学生发现并体会到这一点,正是“体式”观照下的正确阅读姿态三、运用方法,试说“变化”1.回顾生活中的变化同学们,水娃娃那么喜欢变化,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它变过什么呢?(生汇报后相机出示生活中的情境图,如:锅里的水蒸汽、早晨的雾、草尖上的露珠)2.请选择其中一个情境,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句式,把水娃娃当作人,用上准确的动作词,向大家描述一下它的变化3.指名说,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进行评价设计意图】用说话来检验和促进学生是否学会用生动精准的语言来描述科学现象。
学评一致,指向实效四、关注“变化”,指导写“带”1.多变的水娃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其实,爱变的可不止水娃娃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极、坏、带,师边指生字边解说)你看,在汉字中, “木娃娃”通常会把“捺”变成“点”,成为木字旁;“土娃娃”会把“横”变成“提”,成为“土”字旁不仅偏旁,甚至笔画也会变,比如“带”字,请看,第四笔“竖”变成了什么?2.“竖”变“撇”!这么细微的变化都没大家发现了,真会观察!那这个字怎样才能写好呢?(1)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说说:怎么写才能写对它,写好它?(2)师投影范写,生书空3)生独立书写,师巡视指导4)展示一份中等书写,根据前面讲到的书写要点进行点评修改5)根据评点自主修改自己的书写,师择优展示设计意图】由字入文,由句而词,再回到字,在“变化”为走个来回,充分展示学生习字的过程,真正实现“教学生学语文”的根本目标五、总结“变化”,布置作业1.(指板书总结)变化真是无处不在呀!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的不同模样,还学会了用上一定的句式和准确的动词,它当作人来描述它的变化你们都学得很不错,看,水娃娃正笑眯眯地表扬你们呢!2.布置作业: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父母听,请他们猜猜:我是什么?【设计意图】将“变化”的趣味延伸到课后,言虽尽然意无穷。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围绕“我会变”,左边是文本内容的概括,右边是语言形式的提炼,图文并茂,既凸显本课时的核心教学内容,又体现出科学小品文生动的趣味,能够牢牢地吸引住二年级孩子的眼光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借助拼音通读课文,猜测并交流:我是谁?教学内容二:指名分段读书,检查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教学内容三:识记生字词教学内容四:写生字,重点指导 “海 洋”的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