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ppt
15页第十三章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第二节第二节 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 第三节第三节 互动论基础上的理论构架互动论基础上的理论构架 第四节第四节 面对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研究面对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研究 林南认为研究社会资本是为人类科学地认识自身做出的努力,不同时代和从不同立场对资本问题开展的研究是人类对社会资本认识的不同环节,后来的研究只有在重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累积性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才能推进学术前进,并且坚持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连续性第一节 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一、资本与阶级资本 在林南看来,要想建立一个清晰而科学的社会资本概念,必须首先明确资本概念的确切含义二、人力资本 林南主张从个体的目的行动出发研究社会资本,这首先表现在他对“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理论的讨论中三、文化资本 在林南认可的新资本理论中,还有一种保持马克思阶级分析立场的资本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理论。
四、社会资本 暂且不论关于社会资本概念界定的分歧,在一般的意义上,林南关于社会资本的这个定义表达了他同科尔曼、普特南和布迪厄等人的共识:“社会资本是嵌入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可以带来回报的资源投资一、关系论的社会资本理论 科尔曼从关系出发开展社会资本研究,他对社会资本做了这样的解释:“社会资本的形成,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有利于行动的方式而改变第二节 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 二、集体论的社会资本理论 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可以看作是科尔曼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的进一步展开在其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独自打保龄球》中,普特南论述了社会资本的本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三、行动论的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从个体行动立场出发研究社会资本,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是个体为了在嵌入性资源中获取回报,通过工具行动和表达行动而在社会关系中的投资(investment)一、资源、结构和行动的概念界定 资源是林南社会资本概念的核心在林南的社会资本概念中,资源概念的外延十分丰富就资源的归属而言,既包括个人的资源也包括集体的资源;就资源的存在形态而言,既包括土地、房屋、牲畜、汽车和货币等物质财产,也包括教 育、会员、声望、荣誉、信任和组织头衔等象征性资源。
第三节 互动论基础上的理论构架 二、理论假设与基本命题 林南提出了四个理论假设(postulate) Ø(1)结构假设(the structural postulate)Ø(2)互动假设(the interaction postulate)Ø(3)网络假设(the network postulate)Ø(4)行动假设(the action postulate)三、理性选择与社会结构 从微观层面出发,林南首先讨论了理性选择问题在林南看来,理性选择实质是行动者如何以最小的支付获得最大的收获,换句话说,理性选择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失去最小,获得最大四、制度场与社会资本流 林南关于制度场(institutional field)的讨论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制度场是林南把社会资本放到一个开放的社会网络关系中考察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他这样解释制度场:当组织和个体受到一组相似的制度支配时,可以称之为存在于某个制度场之中Ø一、丰富的社会资本蕴涵 Ø二、寻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统一 Ø三、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第四节 面对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研究 Ø1.怎样理解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关于三种资本的理论认识同社会发展变化有何关系? Ø2.评析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同科尔曼、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Ø3.如何理解与评价林南在互动论基础上的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 Ø4.为什么说社会资本研究在中国具有更加广阔的扩展空间? 思考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