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圆”的解释.doc
3页方圆的起源过程和内在涵义 (1)方形与圆形亦泛指事物的形体、形状 (2)指方法、准则 (3)指天地间 (4)范围;周围 方圆之道 方,是规矩、框架,是做人之本; 圆,是圆融、老练,是处世之道 无方,世界没有了规矩,便无约束;无圆,世界负荷太重,将不能自理 方,是为人之本,做人不能失去了基本的准则,书中用做人要方的事例,讲述了做人不能丢失应有的方正和根本的道理 天圆地方 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 早期,人类把天直观地看作是一个笼罩在地面上的盖子而得名,并提出了“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宇宙结构学说在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在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并升化成哲理 “天圆地方”是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古人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主要方法和现代科学的实证实验方法完全不同,“内证”是古人认识宇宙的主要方法,而这种方法是按照人体生命一定的能量循环模式不断加强人体自身的能量,从而达到超越普通大众的感知能力古人讲“天圆”,用来描述时间的特点同时古人讲方位时,用“四面八方”来描述,也叫“地方”天圆地方”就是讲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讲宇宙的真实面目!体现了老祖宗智慧的时空观念其中还隐含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理论: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而且和天地间的能量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讲“天人合一”。
《道德经》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之妙,是现代人无法解开的谜团 天圆地方的本质来源,是源于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所推演出的天地运行图,也就是:天圆地方图其中外部环绕的卦象,代表天的运转规律,而中间方形排列的卦象,则代表地的运转规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为阳,地为阴两者相互感应,生成了天地万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华物质所构成,因此被视为天地万物之灵,能够感通万物,最灵者也 天圆地方本质上是《易经》阴阳体系中对天地生成及其运行的解读,而《易经》为百经之首,国学之源,其思想体系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按照阴阳五行演化而来,因此在古代的各门学科中,都有阴阳五行的思想体系在其中比如,建筑学《鲁班经》,生命科学《黄帝内经》,治国安邦的《春秋繁露》,行兵布阵的《孙子兵法》,饮食搭配方面,地理环境方面的风水学《青囊经》,个人命运方面的《滴天髓》,观人面相方面的《人伦大统赋》等等,只要能够想到的方面,几乎都有《易经》中阴阳的思想体系这也是为什么《易经》被尊卑百经之首的真实内涵所在 历史记载 《尚书虞书尧典》就是最早的天圆地方的理论和实践天圆故然没有今天的精确认识,但已经蕴育了朴素的宇宙观,地方则是指地平坐标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东方,并用十二个地支,十个天干,四个卦象表示二十四个方向并构在整个周天(360度圆),这才是天圆地方的真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我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 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象圆圆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动为阳、静为阴,故而“天圆”就成了阳的象征,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如日、昼、刚、健、男、君、夫、大、多、上、进、动、正等;“地方”就成了阴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如月、夜、柔、顺、女、臣、妻、小、少、下、退、静、负等 道家认为:“天圆”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命事上要严谨条例;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 方圆在建筑哲学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的建筑,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 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阳数,以象征天为阳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地为阴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则是天圆地方学说的典型代表。
古代人,这里的“方,圆”本不是局限的几何形状而是一种性质的抽象所以这里的“圆”的意思应该是,体现出变动,灵活,施与的意思,就是“乾”卦,而“方”的思意是,体现承载,稳定,不动的意思,就是“坤”卦而不是狭义的几何形状比如作人要“外圆内方”就是这个语义的体现建筑中或几何上的“方圆”,也只是对这个抽象性质的一个象征方圆”并不局限于几何形状而是一种哲学抽象 建筑中方与圆的美学结合 在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在人们脑海根深蒂固,并升化成哲理《淮南子 天文训》中有:“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吐气者施,含气者化,是故阳施阴化这种以方圆相配阴阳之说,对后世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形式影响很大 1.以西安古都为例,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以及文化载体,更有其显著的独特性西安的建筑多以方形为主,如古城墙威严,方正;钟鼓楼端庄,秀丽,大方,映射出西安的古朴与厚重但西安也不乏圆形建筑,在古城墙的西南角,就有一个圆弧的造型——半圆形城角,这与众不同的圆弧,给这方城增添一份情趣,一份美感,显得别致而富有生气其实,在几何图形中,方与圆是一对亲密兄弟,又是一对美丽天使。
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天圆地方”之说,由此可见它们二者的紧密关系特别在建筑领域里,方与圆紧密结合的图形几乎举目皆是大至宏伟的高楼大厦,隧道桥梁,小到门窗立柱,都是方与圆的有序组合 2.为了表达“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就把世间万物有选择地作出了上圆下方的式样例如,北京天坛公园,它的外坛墙就是典型的上圆下方的形状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些都是天圆地方的体现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则是天圆地方学说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的大小不一,大则占地数亩,居住十几户一百多人小则独家独户,占地不过数丈,然其结构却大同小异 四合院为院落式住宅,四边布置堂屋、住房和厨房,中间有院子门窗皆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分前后两院,两院之间设垂花门后院(内院)是居住区四合院大多是南北向,在中轴线上,北边的大房为正房,坐北朝南两则是厢房,北向(南房)为倒座房四合院四面对称建房,其结构成方形,体现的是“地方”;院落成闭合状,门窗皆开向院内,体现的是“天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