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课堂进万家.doc
4页比访同行·演绎精彩”征 文征文高效课堂进万家 单 位:湖北省襄阳市大庆路小学姓 名:李瑶联系:0710-3443285高效课堂进万家学期末的这次家访与前几次不同,不再是挨家挨户地跑,也不仅仅是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近期表现,本次家访活动的主题就是与家长们共同探讨“高效课堂”改革取得的成绩与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听取家长们对这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老师把这次家访戏称为“家校研讨会”,因为它的受众面更广、参与度更大、“技术含量”更高去家访前,我们班几位任课老师在一起做准备时,也预设了家长们可能会谈到的几个方面:有的家长对高效课堂了解不多,可能主观上仍然有抵触情绪;有的家长多方打听,可能认知不全面;还有的家长可能只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飞梦组的孩子大多住在丹江路上,我们家访的第一站就在汪诗乐同学的家中到了约定的时间,飞梦组8名同学的家长齐聚一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的家长座谈会正式开始在听完我们几位老师对“高效课堂”改革的全面介绍后,小龙的妈妈快人快语,开门见山地问道:“我不管高效课堂效果怎么样,我只关心小龙的考试成绩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毕竟明年就升入六年级了,上了初中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更大!”话音刚落,其他几位家长也随声附和。
我心里暗暗佩服小龙妈妈的坦诚与直爽,理解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感觉到他们的教育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家庭教育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助力,反而成为一定的阻力我不慌不忙地对小龙妈妈说:“那您发现小龙这个学期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吗?您认为小龙的考试分数重要,还是他综合能力的提高重要?期末的测试成绩只是反映了这个阶段他的学习成果,我们更关注的在这一个学期中,他每天的进步、每一次的学习过程,每一次的学习收获,他与其他同学的团结协作、合作分工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称为“软实力”实行这种动态、全程、综合的评价,和用一次考试的分数来评价,您认为哪一种方式对孩子来说更公平、更客观呢?”小龙妈妈点点头,不好意思地笑了汪诗乐妈妈有点担忧地问我们:“听说现在的课堂上老师都不讲课了,全让学生自己学,这怎么行呢?他们如果都能自己学会,还要……还要上学干什么呢?”我想她可能脱口而出的想说“还要你们老师干什么呢”,的确,很多家长们都有类似的想法,认为老师们在课堂“不作为”,当“甩手掌柜”,对学生不负责任,产生了一些误解教数学的陆老师笑眯眯地接道:“‘高效课堂’不是老师不讲,只是要少讲,选择好讲的时机与讲的内容大家印象中都认为老师应该讲满一节课,特别是新知识的讲授,必须要由老师来讲,是吧?”家长们都聚精会神地等着他的下文。
实际上现在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先由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与独学,在课堂上开展群学,小组内进行讨论与交流,然后由各小组进行学习内容的展示老师要做的是对整个课堂的关注,尤其是对小组学习的进度、学习的效果进行实时了解,在全班大展示时,遇到学生卡壳的地方、理解不正确的情况,再由老师来进行引导、点拨与必要的讲解语文可以自学一部分呀,那数学呢?数学的思维过程老师不讲,学生自学时怎么可能会理解呢?”另一位学生的爸爸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个不必担心,导学案上不光有预习的内容,还有每个环节老师列出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打个形象的比喩: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拐棍、是个方向盘,是个指南针,经过长期的学习,学生不再需要导学案时,他已经把学习方法熟练掌握了,相应地他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数学老师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大家的担心从脸上消失了,对于孩子的进步与变化也开始热热闹闹地谈论起来我认真地倾听他们的交谈,看见他们谈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与某一次的出色表现时,欢喜的样子让他们容光焕发、喜不自胜,就连表现比较落后的孩子,他的家长也欣喜于他各个方面的改变听家长们谈“他现在回家喜欢跟我聊学校的事了”“她说当组长有点累,但很有意思”“刚开始组员都不喜欢他,现在还让他当副组长锻炼锻炼”“我那孩子以前从不主动举手发言,现在是小组展示的主持人”“上次六一联欢,听他说他们小组的节目是自编自创自导自演的,真是了不起呀”……原来,他们也感觉到了孩子们不同以往的巨大变化,只是面对改革,面对真正的素质教育,他们还有疑虑、还有担忧,而这次家访则相当于给他们吃了一粒“定心丸”。
后面的谈话则更加轻松,气氛更加融洽,家长们还问了很多想问的问题,诸如:其它课也用“高效课堂”的模式上吗?学生们之间的自主管理怎么操作的?看到汪诗乐同学在一旁跃跃欲试,我们索性请她来当发言人,解答家长们的问题小汪同学果然落落大方、应对自如,结合具体的事例一一解答,她的妈妈看到女儿如此地优秀出色,满脸的自豪与骄傲不知不觉,时间滑到了晚上7点多,这时我们才发现窗外已经幕色降临,大家谈兴正浓,只好相约下次再好好地聊一一告别之际,我们也收到了家长们的热切期盼:有机会想走进课堂去看看孩子们上课学习的状态我们表示也会向学校转达他们的意愿,尽早进行统筹安排从小汪同学家出来,大街上已是万家灯火,而我们则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次家访给了我们教育者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勇气、更高的热情,投身于改革的浪潮中,去做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弄潮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