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链大王吉田忠雄.doc
7页拉链大王吉田忠雄一条小小的拉链, 很不起眼 但当它与一连串惊人的数字连结在一起时, 就令你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日本吉田工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拉链制造公司 它每年营业额达 25 亿美元,年产拉链 84 亿条,其长度相当于 190 万公里,足够绕地球 47 圈或从地球到月球之间拉上两个半来回该公司产品占日本拉链市场的90%,美国市场的 45%,世界市场的 35%而从一条拉链中拉出这么多天文数字的,正是吉田公司的创办人吉田忠雄他以 100 美元起家,几经周折,顽强进取,终于成了名闻遐迩的 "世界拉链大王 "下面,就让我们重温一下从一条拉链所拉出来的传奇故事吧1908 年 9 月 19 日,吉田忠雄出生于日本东京以西 100 多公里的鱼津市一个鸟贩子家庭父亲久太郎是个稳重而又有正义感的小鸟贩子,以捕捉、饲养、贩卖小鸟为业,长年奔走于山峦密林之中,家中贫寒但其乐融融上小学那年, 吉田忠雄就开始独自上山, 帮父亲捉鸟, 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职业捕鸟者在捉鸟、驯鸟的那段岁月里,忠雄也吸收了影响他一生的营养,他从鸟儿那里学到了热爱自由、立志高飞、自主自强、坚强不屈的性格这为他日后艰苦创业,登上 "拉链大王 "宝座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由于家境困难,忠雄高小没毕业就中途辍学,年仅 15 岁就到一家陶瓷店当学徒关东大地震后, 他又转到他哥哥久政开设的雨鞋店工作 他白天在外面跑生意,晚上上夜校,生活得很充实20 岁那年,他毅然离开家乡,带着哥哥给他的 70 日元盘缠,独自到东京闯天下,在同乡开的中国陶瓷店里做小工不久,他升为陶器部主任,总管陶瓷买卖吉田忠雄拓展业务有功,颇得老板赏识,被派往上海采购陶瓷 30 年代的大上海,鱼龙混杂乱世出英雄,正是这个动荡的 "十里洋场 ",孕育出无数商业巨子吉田忠雄往返于上海、东京之间,虽然在华时间不长,买卖瓷器、食品、海鱼等小本生意也不很兴隆,但在上海的阅历使他趋于成熟,满脑子学来的 "生意经 "正是千金不换的致富秘诀可以说,没有上海这段经历,就没有今日之吉田忠雄随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国内经济陷入困境, 日元大幅贬值, 吉田忠雄被迫由上海返回日本帮助老板拯救濒临破产的陶瓷店 但在日元狂跌、 税赋日重的浪潮中,他的努力只不过杯水车薪, 陶瓷店虽改为杂货店, 最终仍逃脱不了倒闭的命运老板无奈,只好弃店而去店中遗留货物中,有一大批别人托为代销的拉链这些拉链因制作粗糙,品质低劣,长时间积压店中,不少已经生锈损坏。
年仅26 岁的吉田忠雄把握住这个机会,他认为拉链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市场潜力很大,很有发展前途于是,他便去请求债权人把店中拉链存货借给他销售,日后由他筹款还债就这样,忠雄开始涉足拉链业,于 1934 年 1 月创办了专门生产销售拉链的三 S 公司他自己当老板,员工只有 2 人,资金是省吃俭用省下来的 350 日元,而负债却有 2070 日元这时,拉链刚传到日本不久,对绝大多数日本人来说,还是个新鲜的玩艺最早提出拉链设想的是美国的一位机械技术人员,名叫贾德森 1891 年,他因为每天穿长靴,嫌系鞋带太麻烦而发明了拉链 1905 年,贾德森又设计出易于机械化生产的新型拉链 而可以称作现代式样的新型拉链, 则是由移居美国的瑞典电气工程师森德巴克于 1913 年发明的直到 1923 年,美国固特立公司开始在夹克上采用拉链,拉链才在商业上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受到人们的欢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拉链才流传到日本, 日本人称它为有带子的钮扣 善于模仿的日本厂商也就开始研制生产,但由于日本基础产业较落后, "东施效缓 " 的效果并不太好 生产方式十分原始, 完全靠人工装配, 一齿一齿地切合, 拉柄、布带更是粗糙得很不经用, 动不动就出故障。
顾客退货、 商店存货堆积如山是常有的事为了找出日本拉链的缺点, 吉田忠雄利用到大阪拉链厂订货的机会, 去工厂了解拉链的制造过程 回来后,就潜心研究如何改进 他研制了一些修理小工具,将退货的拉链一条条拿来修理,记下心得,并用图表说明员工们都称他为 "拉链医生 ",因为经他修理而又卖出的拉链,几乎没有人再退回来忠雄的信心大增,他终于找到改进拉链生产的诀窍了三 S 公司的三楼成了吉田忠雄的拉链加工厂 那批堆积如山的退货拉链, 经过忠雄和他的两个员工修理,全都作为三 S 牌拉链出售了由于三 S 牌拉链坚固耐用,甚至经得起铁锤的打击, 加上滑润易拉, 就像顺布纹撕布一样发出清脆而轻柔的声响, 它的销路越来越畅 东京许多经销商都主要进三 S 的货,并冠以"金锤拉链 "的美称吉田忠雄的拉链每年的销量都以 3 倍的速度上升,三 S 公司也开始生产拉链的部分零件了 公司人员由当初的 3 人增至 26 人,销售网也日益壮大 1936 年,忠雄还清了全部债务 他含泪取回那张借据, 卸下几年来的沉重负担, 顿感浑身轻松1938 年,三 S 公司几经扩展,人员已增加到 100 多人,原有的店铺已不够使用忠雄购地 85 坪,兴建了一座新工厂。
三 S 公司也改名为吉田工业公司当年日本实施战时经济体制 第一道与日本工商界有关的命令, 是国内禁止使用制造枪炮的必需原料 "铜 "既然铜成了战时管制品,以钢为主要原料的拉链工业便受到极大冲击,必将被迫停业和改行善于动脑筋的忠雄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急中生智,决定改用铝作替代品 这就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铝代替铜制拉链的鼻祖起初,纯铝制拉链因质地太软而不受欢迎 忠雄反复研究试验, 终于试制成功一种硬度强而又轻的铝合金拉链,为世界拉链发展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除了内销,他还积极拓展外销渠道,每月有 4 万打各式拉链进入美国市场这对于发明拉链的故乡——美国来说, 无疑是一种挑战 为此美国拉链业第一大企业他尤拉链公司, 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 限制日本拉链制品的输入 吉田忠雄将外贸的重心转向墨西哥和南美各国 仅墨西哥一地, 吉田公司的外销量就高达5 万日元,其它国家销量也相当可观与其它拉链厂商相比, 吉田公司产品质量最好, 价格却最低廉, 因而颇受用户的欢迎短短两三年, 吉田便占据了日本陆海军的拉链市场 日本海军需求量的 100%、陆军需求量的 33%都由吉田公司供给可是,就在吉田尝到事业成功的甜头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 公司的外销市场因此丧失。
不久,更大的打击又接踵而至 1945 年 3 月 10 日,在美军的一次空袭中,吉田在东京的拉链工厂毁于一旦, 他多年的心血变成了灰烬 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顽强拼搏,奋力开拓,终于在战后东山再起吉田工业公司在吉田忠雄的家乡重起炉灶, 建立了鱼津拉链厂 国内销售网也随之建立, 员工总人数扩充到千余人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货物奇缺,有货不愁销不出去当时吉田的设备简陋,只能用人力机械来制作拉链,质量虽差,在市场上也供不应求 1947 年,又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吉田忠雄的事业步入正轨有一天,美国拉链进口商到鱼津厂参观美商拿起一条拉链,问: "这种拉链多少钱一条? ""90 美分 "吉田试探着报了个价"哈哈 "美商突然大笑起来, " 真的吗? 90 美分太高了,就是再便宜些,在美国也没有人要 "说着,他从皮包里拿出一把拉链给吉田忠雄看吉田忠雄仔细端详一下, 不禁大吃一惊 这些美国拉链品质优良, 自己的产品真是相形见绌那美商笑了笑, 指着紧握在忠雄手中的美国拉链说: "这些我 70 美分就可以卖给你,而且我还可以赚钱 " 说完,美商耸耸肩,嘴里咕哝着讥笑了一番,便扬长而去留下的是目瞪口呆的忠雄,以及满桌子的劣等拉链。
美国佬的奚落,使吉田忠雄看到美日之间的巨大差距 这虽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忠雄却从中看出了事业的转机 美国拉链物美价廉, 是因为美国已拥有许多优良的拉链制造机器反观日本,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当然只会是质劣价高他发誓要赶超美国这种不服输的个性,使他的事业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于是,他成立了吉田贸易公司,为引进美国机器作准备 1950 年,他从美国买回 4 套高速全自动拉链机 果然是很精妙的机械设备, 高速运转,性能精良,全厂员工都为之倾倒,惊叹声盖过了机器运转声"我要造 100 台这种机器, "吉田忠雄当场作出进一步的决定, "我要请日本第一流的日立精密机械厂,根据我的改良图纸,制造出 100 台更好的机器 "说干就干,他立即邀请日立精机董事长清三郎商谈, 决定在 3 年内研制出来,分批交付使用与此同时,吉田忠雄又添置平面研磨机、链条机等设备,顺应潮流,开发出丹铜新产品,并继续研制铝合金拉链铝合金拉链在战时曾一度研制过, 现在由于铜价暴涨, 他又从头开始做这项工作为探寻如何研制铝合金的答案, 他乘上泛美客机, 出国去考察 他在美国观看了福特汽车厂 6 秒钟出一辆汽车的传送带式的流水线, 在欧美考察了众多的精密机械厂和合金厂。
他把每天的考察心得,记在小本子上,或用照相机拍下来,当晚无论多累,也要写成文章寄回日本对有关铝合金、自动化生产线、精密机具与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他更是孜孜不倦地学习,终于满载而归回国之后,吉田忠雄以新学到的 " 闪电战术 ",马上开始行动他将有关铝合金考察结果、 个人的建议, 悉数交给合作融洽的日立制作所 在他日以继夜的督促下,冶金专家通力合作,终于将适用于拉链的铝合金研制成功 1956 年,他设立了五十六 S 工厂,专门生产铝合金原料及拉链零件 一种隐形铝合金拉链开发出来了虽然隐形拉链在美国早已畅销, 但吉田忠雄的铝合金隐形拉链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美国、中南美及欧洲的许多厂商, 开始向吉田工业公司大量采购铝合金原料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忠雄决定在黑部市建立新工厂100 台新型高速链条机,以及许多锐意改进的新机种,在黑部新工厂运转起来了其中三三型拉链机,每分钟 4000 转, 12 分钟的生产量相当于旧机种一天8 小时的工作量新工厂的厂内温度、清洁程度以及员工的福利都相当不错,举凡忠雄在欧美考察学到的先进经验, 都在这里试行 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 员工的积极性大为高涨,产量也随之猛增这时,忠雄响亮地提出自己的奋斗口号: "一年吉田拉链绕地球一圈。
"他以此作为公司的商标,即希望公司年产拉链长度能绕地球一圈为了完成一条龙作业计划, 他除了设有丹钢厂、 铝合金厂外, 还兴建了纺织厂他追求完美, 各个工厂的规格都是第一流的 他坚信一流的工厂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1958 年那一年, 50 岁的吉田忠雄终于如愿以偿这年的拉链产量,完成了商标上年产拉链长度绕地球一周的宏愿忠雄成功了他成了众人研究的对象,人们追问他: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总是笑着说: "我不过是爱护人与钱而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为别人利益着想,就不会有自己的繁荣对赚来的钱,我也不全部花完,而是再投资于机器设备上一句话,就是善的循环 "他毕生都信奉 "善的循环 "哲学他相信在互惠互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