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精选(无答案) 语文版 试题.doc
3页记承天寺夜游习题精选 助学指要 这篇短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短文记叙了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也隐约地显露了作者豁达的胸襟文中写景简洁,但比喻贴切、准确,情与景自然融合 学习本文,要默读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色,注意了解写作背景,从而理解作者的心情 读读练练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给下面词语中加下画线的字注音 藻荇( )( ) 松柏( ) 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下画线字词的意思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怀民亦未寝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文学常识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_____代文学家,号_________居士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亲___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合称为“三苏”我们还学过苏轼的诗文:___________等 二、整体理解 1.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一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文中写景的句子、抒情的句子分别是哪些? 三、课内语段阅读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在序号④后补出文中描写庭院月景的诗句,并作简要解释 2.文章第①句点明了夜游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第③句写____________全文仅80余字,先记游_________,次___________,后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文中的景物特点,并结合背景资料,谈谈你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理解 四、课外拓展演练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①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③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④深了人意余戏⑤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⑥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⑦洗笔泉,水极甘⑧,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⑨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⑩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选自苏轼《游沙湖》) 注释①[相]察看②[庞安常]人名③[颖悟]聪颖,有悟性。
④[辄]就⑤[戏]开玩笑⑥[异人]奇异的人⑦[王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逸少是他的字⑧[甘]甜⑨[兰芽]刚长出的兰花幼芽⑩[萧萧]风雨声[子规]杜鹃鸟[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而慨叹光阴易逝,其实人生也有返老还童的可能,就像这流水也能向西流一样 1.第一段交代了沙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暗示了游沙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写游沙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笔墨描写了这里的典型景物 2.用“全石以为底”中的“以”和“为”的意义或用法推断下列加下画线字的意义或用法 (1)以纸画字(2)以手为口 3.找出文中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 4.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而得疾 5.“君看流水尚能西”中的“君看”,与后面第30课中的“门前”不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五、读后研习 课文的月夜之景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以“月亮”为话题,写篇写景的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