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五代词影意象初探.docx
8页全唐五代词影意象初探 [作者简介]王芳,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在职讲师王芳(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Reference]全唐五代词通过对影意象的大量选取和艺术加工,使影意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深层文化内蕴,并借助影意象以写形传情,由此创造出优美的画面和耐人寻味的意境[Keys]影意象;全唐五代词;种类;深层内涵;表现手法I207.23:A:1672-8610(2013)08-0022-02影意象是古代文人笔下经常涉及的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就是人们熟悉的名篇当某一意象被诗人反复选取,它正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1]在词中,影意象也是被词人们广泛使用和塑造的意象在全唐五代词中就有很多对影意象的描写,词中所写到的影意象,饱含了丰富的意蕴,为写形达意及丰富词的意境和画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全唐五代词中所描写的影意象概述 1.影意象频繁出现影意象在全唐五代词中频繁出现笔者据《全唐五代词》并参照南京大学中文系全唐五代词网上检索系统进行了初步检索,结果显示,全唐五代词中涉及“影”及“×影”的词约95首。
2.影意象种类繁多,近50种在全唐五代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影”19次、“月影”9次、“花影”4次、“帘影”4次、“光影”4次、“云影”3次、“灯影”4次、“寒影”3次、“倒影”2次、“鸾影”2次、“双(双)影”2次、“蟾影”2次、“(银、玉)兔影”2次、“帆影”2次、“虹影”2次、“分影”2次、“梧桐影”2次此外,出现过的影意象还有“清影”、“对影”、“春影”、“火影”、“雨影”、“星影”、“烛影”、“柳影”、“鹊影”、“垂影”、“窗影”、“河影”、“帘铺影”、“翠影”、“瑶殿影”、“瘦影”、“晴影”、“金桥影”、“斜影”、“形影”、“交影”、“人影”、“桑榆影”、“松风影”等这些影意象包蕴了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显示出了时代、民族、群体的某些生命意识和情感特征二、影意象的情感特征和生命意识(一)影意象人格化,富含人情词人们对影意象进行了人化塑造,使影具有人的心理情感特征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要将内在的情感传达于他人,光靠单纯的情感概念表达是不够的,必须以具体的物释解抽象的情[2]这物,在诗词中就是意象遥思桃叶吴江碧便是天河隔锦鳞红鬣影沉沉相思空有梦相寻毛文锡《虞美人》)影本无情、无觉,但在这里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赋予了影,使影人格化了。
影沉沉”实际上是词人内心的相思“沉沉”富含人情的影把“相思’之沉痛表达得真真切切凝露滴,砌蛩吟惊觉谢娘残梦,夜深斜傍枕前来李珣《酒泉子》)词人在这里赋予“影”以人的动作——“徘徊”,把梦中人相思不愿离去的场景刻画得很惟妙惟肖此时景物正萧索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往事思量著李存勖《一叶落》)月本无温度,这里词人是以有温度来写无温度月影”之“寒”,实乃词人内心之寒冷、孤寂感受的寄托二)影意象体现出一种悲剧意蕴影是自我的关照相对于茫茫宇宙、复杂人世,影是孱弱无力的,因此,它就具有悲剧意味所以,在古典诗词中出现了那么多的清影、对影、微影、寒影、影孤、影独……这里的“清”、“对”、“微”、“寒”、“ 孤”、“ 独”等字眼,透露出诗人凄凉、孤独、无奈和悲伤的心理,而尤能表现影意象悲剧意蕴的是“寒影”意象,在词中,我们仿佛听到了词人的心声和哭声吴战垒在《中国诗学》中也说:“诗歌对情感体验的抒发不像小说那样铺张扬厉,而主要诉之于概括性的意象[3]“忆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飞速应下溪头沙上宿张仲素《忆秦娥》)在词中,“寒影”、“秋雁”、“菰草”都是最能表现凄凉与孤独之感的绝好意象能体现影意象悲剧意蕴的还有“微影”意象,这也是词人生命个体孤独、无奈的表现。
如“极浦遥看两岸花碧波微影弄晴霞孤艇小,信横斜那个汀洲不是家无名氏《渔父》) 词人所选用的“微影”和“孤艇”意象,透露出词人心里的那份孤独与忧伤,无力解决思念之愁苦的无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不道帏屏夜长梦到庭花阴下冯延巳《三台令》)和“玉漏声长灯耿耿,东墙西墙时见影月明窗外子规啼,忍使孤魂愁夜永无名氏《阿那曲》)此处的影意象都极好地表现了此人内心孤独,而又无法解决这种孤独的复杂心理相类似的,还有“彤云风扫雪初晴,天外孤鸿三两声独拥寒衾不忍听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李煜的《忆王孙》)用“梅花”之“瘦”来衬托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无能为力三)影随形,写影的目的是写形,影之美衬托形之美在生活中,影是不能脱离主体而单独存在的,影是光对主体的投射在词中,影意象是词人特定情感的外化因此,表面是在写影,实际上写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体如,“敛态窗前,袅袅雀钗抛颈燕成双,鸾对影孙光宪《临江仙》)此处写“燕成双,鸾对影”是为了描写有情人如“燕”和“鸾”一般恩爱,类似的还有“恨入空帏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 顾夐《浣溪沙》)清露冷侵银兔影,西风吹落桂枝花”(《望江南》),此处的“银兔影”就是指月影词人从古代神话故事中取材,以银兔来代指月亮。
如果直接写月影,不如“银兔影”来得生动、活脱此处写月影之冷是为表现词人内心之寂寞同时,影作为主体的观照,写影是为了写人这也是对“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的继承与发展如:“御沟柳,占春多半出宫墙婀娜,有时倒影蘸轻罗毛文锡《柳含烟》)写柳之倒影婀娜是虚,写人之美貌娇艳是真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四)“月影”、“蟾影”、“兔影”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审美中国文化对于月亮有着独特的审美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蟾”、“兔”,亦即月亮神话里的两个灵异动物——蛙与兔在很多古典文献里都有月中蟾蜍和月中有兔的记载屈原曾在《天问》中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淮南子·精神训》记载:“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王充在《论衡·顺鼓》中说:“月中之兽,兔、蟾蜍也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由此,“蟾”与“兔”都是文人对月亮的代称在全唐五代词中,共出现“月影”意象9次、“蟾影”意象2次、“(银、玉)兔影”2次,共计13次全唐五代词中的月影意象,代表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在中国文化里,月亮最基本的象征意义是母亲与女性[4]月亮反映了女性崇拜的生命意义,代表了母系社会的静谧与和谐如“寒夜长,更漏永。
愁见透帘月影王孙何处不归来,应在倡楼酩酊魏承班《满宫花》)寒冷的夜晚,挂念着意中人的多情女子久久难以入眠,月影寄托着女子的伤心与失落再如,“月影帘栊,金琼波面渐细细、香风满院一枝折寄,故人虽远辄莫使、江南信断毛文锡《鞓红》)“角声吹断陇梅枝孤窗月影低塞鸿无限欲惊飞城乌休夜啼冯延巳《醉桃源》)“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烛泪欲阑干,落梅生晚寒冯延巳《菩萨蛮》)“向深闺,远闻雁悲鸣三春月影照阶庭《云谣集杂曲子·失调名》)都表现出女子的多情与忧伤,月影寄托着女子的孤寂,以及对情郎无尽的思念月影意象反映着词人们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如“风条月影皆堪重,何事侯门爱树萱薛能《杨柳枝》)“此时景物正萧索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往事思量著《一叶落》)月亮凄冷的光辉,给无数失意文人频添烦恼,因此,失意者常常把月称作寒月、孤月、冷月,这契合了文人们的宦游沉浮、仕途坎坷与人生失意的感慨三、影意象的表现手法1.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词人对影意象进行拟人化描写,使影意象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感如“金波远逐行云去疏星时作银河渡花影卧秋千更长人不眠”(冯延巳《菩萨蛮》)“高卷朱帘垂玉牖公子王孙女颜容二八小娘满头珠翠影争光百步惟闻兰麝香。
《云谣集杂曲子·竹枝子》)“满头珠翠影争光”(《竹枝子》)、“寒影堕高檐”(《菩萨蛮》)、“恨入空帏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浣溪沙》) “花红柳绿闲晴空,蝶弄双双影”(《生查子》)、“银蟾影挂潇湘”(《临江仙》)等词句中,“卧”、“争”、“堕”、“独”、“弄”等字眼的运用,使得影意象情感丰富、物我相融2.影意象与其它意象虚实结合,为更好地营造词的意境服务如“绿潭红树影参差”(李涉《竹枝词》),“池边影动散鸳鸯”( 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长条乱拂春波动,不许佳人照影看”( 徐铉《柳枝词(十二首)》)等词句中的影意象与“绿潭”、“红树”、“池”、“鸳鸯”、“ 长条”、“春”、“佳人”等意象虚实相映,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营造出优美的意境3.对影意象的描写有动影,也有静影,形成动静相错的视觉美感诗人们历来非常重视诗歌画面的动静结合,王维的《山居秋暝》很具有代表性在全唐五代词中,词人也在这一点上下了很多工夫对影意象的刻画,既有静态描摹,也有动态刻画不论动、静,都使影意象与词中其它意象带给我们动静相错的视觉美感如,“揭却云篷进却船一竿云影一潭烟既掷网,又抛筌莫教倒被钓丝牵。
释德诚《拨棹歌》)“云影”和“潭烟”构成了一个清澈、静谧的画面底色,紧接着“掷网”、“ 抛筌”,打破了湖水原有的安宁,把整个画面变得灵动而匆忙,给我们营造出一片繁忙的捕鱼场景月淡风和画阁深,露桃烟柳影相侵”(孙光宪《 浣溪沙》)两句,整个画面是寂静的,“露桃”和“烟柳”之“影”相“侵”,一个“侵”字,把原本安静的“影”写得活了,似乎形成了一种心绪烦乱的效果词中意象动静结合,有效地营造了诗歌意境综上,在全唐五代词中,影意象出现次数较多,而且种类繁多它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某些深层内涵,同时,影意象也丰富了词的意境和画面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许瑶.诗的情感与形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2]吴晓.意向符号与情感空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吴战垒.中国诗学[M].东方出版社,1991.[4]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