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通信原理第九章培训资料.ppt

41页
  • 卖家[上传人]:日度
  • 文档编号:150963991
  • 上传时间:2020-11-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02K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九章 差错控制编码,主要内容: 纠错编码的原理 线性分组码 循环码,重点: 检错、纠错的概念 分组码的结构 汉明码 循环码,2,9.1 引言,9.2 纠错编码的原理,9.3 常用的简单编码,9.4 线性分组码,9.5 循环码,3,9.1 引 言,检错重发法,9.1.2 差错控制的方法,9.1.1 编码的目的:提高信号抗加性干扰的能力,干扰种类: 加性 克服方法:差错控制编码,加性干扰的特征:,突发信道:出现错码成串集中混合信道:前两者中和乘性 克服方法:均衡器,随机信道:出现错码是随机的,相互间统计独立白噪声),反馈校验法,前向纠错方法,定义,误码率标准,4,CCITT 建议的误码率标准,5,检错重发法:在接收端检测出错码时,通知发端重发信号,直到接收正确为止此方法只能判断是否有错码,不能判断具体的错码位置所以,只能检错不能纠错,且需要双向通道前向纠错方法:在收端检测出错码时,可以确定错码的位置,并予纠正此方法只需要单向通道实时性好,但设备复杂反馈校验法:接收端将收到的信号原封不动的发回发端,由发端将其与原发信号相比较,如果有错则重发这种方法需双向通道,效率低,但设备简单6,在信息码序列中加监督码元(也称纠错码),自动请求重发系统(ARQ),9.1.3 差错控制编码的原理:,不同的编码方法,有不同的检错或纠错能力,监督码元越多,检、纠错能力越强。

      由于信息码元是随机序列,收端无法预知信号状态,因而无法判别接收码是否有错增加了监督码元之后,监督码和信息码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关系,因此,收端可以利用这种逻辑关系发现或纠正存在的错码7,自动请求重发系统(ARQ),工作过程:,3)重发控制器收到重发命令时,控制输入缓冲储存器重发一次当前码组,否则发送后一码组2)收端解码器检测出错码时由指令发生器产生重发命令传给发端,同时发出删除命令,删除输出缓冲器内容1)收发正常时,重发控制与指令发生器不工作优点:1)监督码少,占总码的( 20% ) 2)对各种信道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成本及复杂性低缺点:1)需要双向通道 2)干扰大时系统可能处于重发循环中,效率降低 3)实时性差,8,9.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9.2.1 分组码的概念,9.2.2 分组码参数,9,例:天气预报,9.2.1 分组码的概念,特征:分组码中的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分组码定义:将信息码分组,为每组信息码后附加若干监督码元形成的码集合分组码检错、纠错能力的体现,结论:虽然接收码组有错,但接收端无法识别讨论,10,建立分组码 A,错 1 位,错 2 位,结论:只能检测出 1 位错码,但不能纠正。

      禁用码组:非信息码组,许用码组:有效信息码组,11,结论:能纠正 1 位错码,或检测出 2 位错码建立分组码 B,错 1 位,错 2 位,12,k : 码组中信息码元的数目 n : 码组的总位数,又称为码组长度 r = n - k :码组中监督码元的数目结构,符号( n , k ),,,,,码长 n = k + r,,,k 个信息位,r 个监督位,码组重量,码组中 “1 ” 的数目,9.2.2 分组码参数,,码距 d :两个码组对应位上不同的码元个数称为码组间的汉明距离,码距与码集合检、纠错能力的关系,13,例:码组(a2 a1 a0)= 1 1 0 (b2 b1 b0)= 0 1 1,码距的几何概念,码距是 2,最小码距 d0 :码集合中任意两两码组间距离的最小值,( 0 1 0),(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1),,选许用码组:0 0 0 0 1 1 1 1 0 1 0 1,令 n = 3 , 共有 8 个码组,沿立方体各边行走,4 个码组的距离均为 2 个边长,d0 =2,,,14,, 检测 e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纠正 t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纠正 t 个错码、同时检测 e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码距与码集合检、纠错能力的关系,,,,,,,A,B,例: A = ( 00000 ) 、B = ( 11111 ), d0 = 5,,,,结论:e = 4 或 t = 2 或 e = 3、 t = 1,d = 1,d = 2,d = 3,15,9.3 常用的简单编码,9.3.1 奇偶监督码,9.3.2 正反码,16,,, 奇数监督码:, 偶数监督码:,监督码元 1 位,使码组中“1” 的个数为奇,监督码元 1 位,使码组中“1” 的个数为偶,只能检测奇数个错码,二维奇偶监督码(矩阵码),能检测部分偶数个错码,生成规则: 许用码组写成一行(包括信息码和1 位监督码),设共有m 行。

      第 m+1 行为按列增加的监督码构成监督码行),例,9.3.1 奇偶监督码,一维奇偶监督码,例,监督方程,监督方程,17,例 :,一维偶数监督码,错 1 位,满足:,检验不满足,只能检错,不能纠错,18,2)当 同时出错,则按行按列均不能检测出有错 能检测部分偶数个错码适用于突发信道 若仅一行有奇数个错码时,可通过列确定错码位置并纠正1)设 和 发生错码,按行无法检测出有错,而按列可检测a2 a1 a0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0 0 0,例 :二维偶数监督码,通式,结论: 方阵码除对构成矩形四角的错码无法检测外,其余均能检测19,特征:具有纠正 1 位错码、检测 2 位和大部分 2 位以上错码的能力,定义:信息码位数与监督码位数相同,编码 规则:,1)当信息位中有奇数个“1”时,监督位是信息位的重复2)当信息位中有偶数个“1”时,监督位是信息位的反码1 0 0 0 1,例:若信息码为 1 1 0 0 1,9.3.2 正反码,则正反码为 1 1 0 0 1 1 1 0 0 1,1 0 0 0 1 0 1 1 1 0,1)将接收码组中信息码和监督码对应按位模2 加,得合成码组,2)根据接收码组中信息码含 “1” 的奇偶情况,由合成码组生成校验码组,3)根据校验码组的组成,依表判断错码情况,并予检错与纠错,译码 规则:,“1”为奇 校验 = 合成 “1”为偶 校验 =,例,20,例:发 1 1 0 0 1 1 1 0 0 1,1)收无错, 信息码中含奇数个“1”,2)收有错、为 1 0 0 0 1 1 1 0 0 1,合成码组=,1 1 0 0 1 1 1 0 0 1,,0 0 0 0 0,译码判决:, 校验码组 = 合成码组 = 00000,判断接收无错码,合成码组=,1 0 0 0 1 1 1 0 0 1,,0 1 0 0 0, 信息码中含偶数个“1”,,查表知信息码第二位错,特征:编码效率低,21,9.4 线性分组码,9.4.1 汉明码的编码原理,9.4.2 一般线性分组码的编码原理,9.4.3 线性码分组码的数学描述,22,,9.4.1 汉明码的编码原理,定义:能纠正一位错码,且编码效率较高的线性分组码,问题: 在正反码中,为纠正一位错码,其监督码位数与信息码位数一样多,能否减少监督码位数但纠错能力不变?,如何实现纠错?,思路:分组码( n , k )只可能出现 n 个一位错码事件,若某种逻辑组合具有n 个状态,就能利用这种逻辑组合描述一位错码事件并予纠正。

      例:分析偶数监督码,寻找逻辑组合,汉明码, 监督方程,则接收时解码是在计算,只能表示出错 不能描述错码位置,一位监督码对应一个监督方程,结论:若增加监督码元,建立多个监督方程,多个校正子就能形成逻辑组合描述错码位置,23,汉明码,确定监督码元位数 r,确定监督关系表,建立监督方程,建立编码方程, 分组码( n , k ) 共需 n+1 个状态描述无错及 n 个有错事件,,为提高编码效率, r 取最小值,例:已知( 7 , 4 )码,r = 3, 共有3个监督方程,构成 3个校正子 S1 S2 S3,例,24,例:已知 ( 7 , 4 )汉明码 ,求码组集合,解:, 监督方程, 编码方程, k = 4,信息码组有 16 个, r = 3,25,例: 汉明码的监督方程为, 矩阵表达式,9.4.2 一般线性分组码的编码原理(矩阵方程),记为:,H :监督矩阵,A :码组向量,,,思路:确定编码矩阵方程,构造生成矩阵,26,又 根据监督方程确定了编码方程,,两边同取转置,构造生成矩阵,称 G 为典型生成矩阵(含单位阵),, 编码矩阵方程,特点:信息位不变,监督位附加于其后定义系统码:由典型生成矩阵得出的码组 A,27,生成矩阵,,G 中每行均为一个码组,且线性无关,28,译码运算,当,S 为校正子。

      说明 S 与E 间有确定的线性关系,若 E 的数目有限,能与 S 一一对应, 则 说明 S 能描述错码的位置,具有纠错能力9.4.3 线性码分组码的数学描述,令 发码组为 A、收码组为 B,错码图样 E = B- A,收发码组的关系,令 B =E + A,,,例,29,发码组 A = 1 1 0 0 0 1 0,收码组 B = 1 0 0 0 0 1 0, 译码运算,例: ( 7 , 4 )汉明码,, a5 错,含义:错码图样 E =(0 1 0 0 0 0 0) 只有一位错码,30,定义:线性码中任意两个码组之和仍为这种码中的一个码组,证: 设 A1 、 A2 为线性码中两个许用码组,两式相加,,是许用码组,推广:,1)两个码组间的距离必是另一码组的重量,2)除 0 码组之外,码组的最小重量是码集合的最小距离线性分组码具有封闭性,31,9.5 循环码,9.5.1 码多项式,9.5.2 循环码的特性,9.5.3 循环码的编码方法,32,码多项式的按模运算:,9.5.1 码多项式,码多项式,定义:以码组中各码元为系数的多项式,T( x ) = an-1 x n-1 + an-2 x n-2 + ... + a1 x + a0,设 多项式 F( x ) 、除数为 N( x ),记:模 N( x ),注:多项式按模 N( x ) 运算过程中,其系数按模2 加运算(系数为二进制,只能取 0 或 1 ,系数的相减均为模2 加)。

      x 仅为码元位置的标记,例,R( x ):余式,例:( 110 0101 ) T( x ) = x 6 + x 5 + x 2 + 1,33,例:,解:,记为:,余式,34,定理:若 T ( x ) 对应一个码长为 n 的许用码组,,证: 令, T(x) 的系数是 T( x ) 中系数向左循环移位 i 次的结果,9.5.2 循环码的特性,码集合中任意一个码组,左移或右移一位得到的新码组必是该码集合中另一码组,循环码的定义,循环码的码多项式,则 x i T( x ) 按模 x n +1 运算后余式T(x) 仍为许用码组例,35,例: ( 7 , 3 )循环码, 码组为( 110 0101 ),求码多项式T( x )验证 x 3 T( x ) 按模 x 7 +1 运算后余式仍是一个许用码组解: T( x ) = an-1 x n-1 + an-2 x n-2 + ... + a1 x + a0, T( x ) = x 6 + x 5 + x 2 + 1, x 3 T( x ) = x 9 + x 8 + x 5 + x 3,, 余式T(x) 对应码组为 ( 0101110 ),是T (x) 码组左移三位,36,循环码的生成矩阵 G,9.5.3 循环码的编码方法,思路:确定编码矩阵方程,构造生成矩阵,码生成多项式 g( x ) 的定义,循环码的监督矩阵 H,码生成多项式 g( x ) 的求解,例,G 是 G( x ) 的系数矩阵,循环码的检、纠错能力,与 n、k 的值相关,37,循环码生成矩阵 G 的数学描述,已知 ( 7 , 4 )汉明码,G 中每行均为一个码组,且线性无关是线性分组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